拜师皈依赐道名(道教文化谈之二)

05-05 作者:花间散人

拜师皈依赐道名

(道教文化谈之二)

崇道拜师历史悠久,拜师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拜师出家,一种是拜师居家自学。

道教认为,出家是第二次投胎,拜的道师如同再生父亲,所以称为“师父”,师父为己传道授业和解疑释惑。度徒是道观的大事,它关系到各宗派的延绵发展和道系相传,历来为道家所重视。刚入道门皈依时拜的师父称为拜本师,也称恩师。拜师时,师父会选择一个好日子做道场,举行正式的收徒仪式,然后赐徒弟道名,成为某派第多少代弟子。

修道是一生的事情,很多知识需要了解和学习。信道出家三年后,经得住师父的考察,师父会邀请附近宫观有德行的几个道长,给弟子举行“冠巾”仪式,表明这是正式出家成为道人。然后就鼓励弟子下山,参访名师,寻访大道。下山后寻访参拜并向其学习的道师,称为“先生”,这和“拜师父”是有区别的。自己原来拜的师父(度师)是亲师父,一生只拜一位,先生可以拜多位。

道教的基本活动场所,称为“宫、观、庵、庙、洞。”如上清宫、凝真观、卧云庵、紫霞洞、关帝庙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道教宫观庙宇有两种不同属性区别,一种是子孙庙,一种是十方常住(十方丛林)。

子孙庙收徒弟代代世袭相传,不论该庙规模多大,只能称小庙而不能称常住,更不得悬挂钟板。若日常作务以钟板为号令,就得改成半十方性,就得留单接众安排十方道友以相应的职务。悬钟挂板的子孙庙是升了格的庙宇,称为子孙常住。

十方丛林,有传戒特权而不得私收徒弟。这种宫观性质是属于全国道教徒公有,地不分东西南北,派不分正一全真,凡是满发大领的道教徒都有享受挂单居住的权利,同时人人都有保护的义务。十方丛林皆备有全国三山五岳各宗各派的“字派”,凡常住挂单道友,号房、客堂可按簿查对法派。

道教中称天师者,指张陵或其后裔。

法师是精通道法,能养生教化,常主持斋仪,可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道士。

炼师泛称会修炼丹法,是能达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方丈是道教十方丛林最高称谓,亦称“住持”,是受过三坛大戒,并可传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是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出的道士。

居士是指信仰道教,但并未出家修行的俗家信士。

真正信仰并按照道法修道者,要行拜师礼,这个仪式称作“皈依道场”。居士皈依道教前,要给度师敬三杯茶,第一杯茶度师接后放桌案上,称之“思茶”,寓意思考斟酌;第二杯茶,度师接过品一口,寓意“过茶”,同意收徒;第三杯茶接过后,度师中指及大指沾茶水点于信士身上,称为“信茶”,寓意从此后信仰道教。

接下来举行皈依仪式。稽首三宝礼,功德福无边。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天尊说经教,接引于浮生,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

没举行过正式皈依仪式,不能成为真正居士。

2013年7月18日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