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阶梯(六)
文/龑
接上文)
(六)
由于人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学域环境的不同,家庭和学校对素质培养要求的差异性,使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在生活、工作、和社会地位的各个方面自然的拉开阶层,形成了不同的阶梯。
而驱于下一阶层的人众,始终在抗争,沿着道德要求的阶梯向上爬行。
“ 当今社会,我们评论一个人的好坏,首先看的是他的道德素养。”一个道德本质差的人无法让别人接纳,也无法在职场立足,无法融入社会群体,更无法创出一番正儿八经的事业,也更难描绘自己的人生途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这个现实的残酷竞争中,展开生存角力,可谁也逃不脱“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
行为低劣者,渐渐在竞争中被边缘化,特别是既无德行,又没技能的少部分人被淘汰,被角力掉。 被淘汰掉的那群人,形成一个形态上的弱势群体。然而,越弱的人,越得不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他们欲求不满,在备受苛责里心理紧张,于是,会无意识的进行防御,并为了彰显自己,渴望被接纳,则越容易仇富,并热衷于暴力,热衷于攻击,以维护心理平衡。他们愤概,妒忌,喷青世道不公,甚止反社会,反人类,走向与法律所不容,于人民为敌的对立面。打,炸,抢,杀大逆不道,无恶不做,成为人类的害虫。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深入接触这群人,他们的内心也矛盾着、煎熬着,他们不是天生就要做这样的人。其实质:做人的良知从小被误导,泯灭了;被畸形的不良教育,剥夺了。
另外,社会的怪相大多是被边缘化的那些人,或有才无德,冲破道德的底线,利用自己的聪明,则坑蒙拐骗,制假售假,地沟油,毒豆芽,毒奶粉,毒食品都由此产生,毒害百姓,成为害群之马。
在阶梯上层游走的是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或做足了后来的自我修正,是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很强的那一大群人。他们懂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事行为不违良心,不违道义,不违社会公德,始终检点自己行为来符合做人的公众要求,他们身上始终允满正能量,用这股正能量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在这一群人当中的一部分,他们挤身于资源允配,人文环境更好的大城市,获取公平,获取自由,获得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这一行为,也带来了负面的社会影响,使得大城市人挤车堵,房价居高不下。人员外出量增大,使的更多留守儿童失所,老人孤单无依。这群人虽然自己爬出了最低阶梯,但自然的循环,却始终逃不出下一代会居住在那个阶梯。
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公众教育结合全面、质量统一,资源配制均衡,许多负面的社会问题会遂渐解决并减少。
- 欣赏,问好文友,推荐阅读!2016-05-09 15:04
- 谢谢各文友,同好!2016-05-10 14:51
- @雨袂独舞 谢谢老师支持,更希望您的文气沁润我的文学生命,遥祝安好!2016-05-10 17:13
- @心静如水 谢谢文友支持,遥问安好!2016-05-10 17:15
- @ 老夫子(熊自洲),谢谢文友,遥握,祝安健!2016-05-10 17:17
- @大三毕业及各位还未称谢的文友:谢谢支持,遥握,问好!2016-05-10 17:20
- 问好各位,欢迎点评!2016-05-12 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