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个阶段的心理趋向

05-10 作者:闫立明

人生就是三段论,目前被认可的有,王国维的“人生三个境界”,一是衣带渐宽,二是独上高楼,三是他在灯火阑珊处。丰子恺先生的“人生三境界”,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也叫“三层楼论”。这些论说都太文学味哲学味。实实在在的,直白的说,人生就是三个时期的心理趋向使然,这样很好理解,为之我也说说也。

第一时期心理趋向“人”。年轻时期,对某个人的“追寻”崇拜,具体到谁谁谁考上名牌大学,谁谁谁考上哈佛,麻省理工,再大一点,作家,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企业家,名人伟人等甚至对某个英雄人物的追随和崇拜,学习效法。在具体在身边的人如邻里的单位的学校的等人的学习效法。而积极努力奋发进取。

第二时期心理趋向”神“。这一阶段,大部分已经稳定,上学的考上了,工作的,创业的等基本稳定了,现实追求的具体目标淡化了,对现实似乎”看透“,心理趋向于幻想科幻,主要围绕文学作品,社会流传的人物,我认为是”神“。如神话文化,《西游记》,《东游记》,科幻武打小说,宗教界传闻人物等。这阶段的幻想也有利于中青年的思维拓展,但有时属于迷茫心理时期。这阶段的人的心理处在积极和消极碰撞阶段。

第三阶段心理趋向”佛“。所谓的”佛“也就是宗教文化。人到了老年,一切过去了经历了,实践了,感到更”迷茫“,伟人名人很难达到,”神“的幻想已经消失,对具体的崇拜对象感到失去意义,最大的心理趋向转化于平安,自己平安子女平安等等。平安来源于向善,最的的向善就是佛,佛文化。当然绝大部分人不是做到皈依,出家,但信仰佛文化中的观点,做善事总善报,”好人一生平安“也是佛的最直白的理解。但信”佛“不是消极,是对人生,命运的一种体验后的心理归宿。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