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动画带来的沉思——读《羊群中的一只雁》

05-17 作者:岱青山

说实话,在我文学评论的范畴内,艾平散文的评论最难写。这不只是因为她散文外在形状的新奇、独到,也是因为她散文内在意蕴的丰厚、深邃。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也许正是如此,我才会对她精心构筑的一个个“妙境”着迷并深感欢喜深感忧。

具体到她发表于《长江文艺》(2016年2期)上的《羊群中的一只雁》也不例外。

“所以草原上有了一幅移动的画——葛根阿妈那紫色的身影后面,跟着一群雪球般滚动的小羊羔,还有一只浅褐色的小鸿雁。”表面上看,草原动画——羊群中的一只雁,这是一道多么亮丽的风景线。实质上,本文为我们展现的是草原动画背后的故事——雁为什么会出现在羊群中?娓娓道来中,一方面彰显了草原母亲——葛根阿妈的大爱形象。另一方面驳斥了偷蛋人的可恶行径。彰显——驳斥——彰显,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静中起波澜,引人入胜。绚烂后归于平静,使人沉思。总的来说,本文读来既有深水静流之感,也有波涛汹涌之感,更有湖水涟漪,余韵阵阵之感。

偷蛋人的恶劣行为——许多雁蛋被偷走、蛋壳被碎坏,而那只幸存下来的小雁,则是被阿妈救下来尚在蛋壳中孕育的小生命。从此,阿妈视雁为自己的孩子,倍加呵护,细心喂养,使它不断成长,成为羊群中的一员。尽管它还小,但毕竟有了伴。是阿妈,让雁进入羊群这个不可能成为可能,阿妈拯救的,不仅是一只雁的生命,她所缝补的,不仅是一只雁的伤痕,而是整个草原的希望,整个草原的痛疽。由于家养,由于小雁羽翼尚未丰满,尽管它试飞没有成功,但阿妈相信自己,相信小雁,它终会回归天空,回归大自然的。因为冬天已经来临,春天不会太远。因为草原母亲就是草原万物的庇护神,就是良医良相,就是小雁身处困境中的一抹阳光。

文章在经历了一番曲折迂回后,给人眼前的景象纵然亮丽、明快,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心隐隐感到痛,接着是无言的沉重……沉重于小雁的出身、成长的不易,沉重于阿妈喂养、照看小雁的不易,沉重于草原深处那些贪欲迷了心窍的偷蛋人的容易,沉重于法网恢恢疏而有漏了他们,沉重于草原环境何日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沉重于草原何时才能真正成为万物的栖息地?!犹不止此,本文更多的是给人以思考,思考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后,思考如烟,缭绕在长长的上空……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点良知,一点感恩,以及一份严肃的对万物的歉疚之心,一种自觉欠了什么的谦虚,而不应该是一味的金钱至上,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世风日下……当前,自然界的物种愈来愈少,资源有限的很哪。能否保障子孙后代健康快乐长久地生存下去,能否可持续发展,是摆在社会的一个严峻课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揭示出动物生存的困境,揭示出自然界的病象、社会的病象,从中疗救这病象,本文无疑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文学无疑是其有效的良方。这正如作家李云雷所言:“文学的力量就在于改变人心,在于认识自我和世界,在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我们赤诚以待!

看本文学本文,那么,作家是如何操纵本文的呢?换言之,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呢?

先说题目,陌生产生好奇产生美。乍看“羊群中的一只雁”,觉得作家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太不合理,太不令人习惯,但细琢磨,正是这种异而同在,从而产生了一种“陌生化”力量,特别吸引人注意,大有立刻就想破除作家设置的迷局的强烈愿望——一个地上跑的,一个天上飞的,原本不是同类的异类却走到了一起,这是为何?顺着这条思想脉络,让我们很快惊醒、感奋起来,悬念丛生,增强了莫大的阅读兴趣,欲罢不能。显然作家正是抓住了本文“文眼”,抓住了要表达事物的核心内容,由此不是一类的成了一类,不合常规的合了常规,这就叫陌生出奇效,题好文一半。

次说结构,层层推进,推波助澜。纵观全文,作家基本上是按平衡——破坏平衡——新的积极或否定性的平衡这样一个次级序列来排列的。其中“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雁;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羊群中的雁;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雁,它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这三句带有序列标志的语句一段承接一段,形成连环,如黄钟大吕,句句敲击心坎,让人从看似不合理的题目逐渐过渡到了合理的行文布局当中,张弛有致,似穿云转雾,迷离扑朔后见一方晴空,胸中已无他念,唯有一片悲喜与同情,对于偷蛋人的投机取巧,对于雁的不幸,对于阿妈的仁慈宽厚……

再说主题,以物喻人,一题二旨。文章通过对比、拟人、夸张等手法的运用,把人与动物放在同等位置加以看待,这就告诉我们:羊、雁、人等动物都是自然之子。谁想就是这万物之首的人,为了一己之利,竟然做出了偷蛋、碎坏蛋壳、雁群集体被气死等一连串残害生物生命的举动,破坏了生态平衡,破坏了生物链条,使万物生灵不能永续,其恶滔滔,其罪昭昭啊。在深责偷蛋人的同时,作家并没有置之于死地而不顾,相反她让我们看到了雁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困苦,也让我们看到了阿妈拯救雁的高大光明,还让我们看到了阿妈承载万物,造就万物的悠远长久,更让我们看到了阿妈的灵魂和大自然的相融一致……

文章有破有立,意在提醒我们反观自己,更好地与自然相沟通。意在呼唤正义的力量,呼唤草原母亲般的人物多些再多些,乃至引起全社会都来关注草原生态、关注万物休养生息,做到“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生共荣,和谐发展,让大自然、让社会真正成为万物生灵诗意栖居的家园。

羊群中的一只雁,物尚能容物,人呢?

(经作家艾平授权附原文)

羊群中的一只雁

文/艾平

春天深了。

它感到包裹着自己的壳渐渐开裂,就像绽放的蓓蕾,把花蕊送进了阳光,它来到了一双轻轻捧着的手掌里。那手掌芳香温暖,扶掖着它羸弱的身子。后来它眼前那层湿漉漉的翳随之消失,浑身绒毛渐渐蓬松起来,脚有了支撑起身体的力量,那一双手掌便轻轻撒开,将它放在了无边的草原上。

它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双移动在草地上的皮靴,靴头上沾满了露水和奶渍,在靴靿旁,紫色的蒙古袍边轻轻拂动。这是大雁的一种天性,它们忠于自己的第一眼,永远跟随着第一眼看到的那个人。当然它们第一眼看到的往往不是人,而是耗尽一生的热量,轮番将它们孵化出来的雌雁和雄雁。它虽然不幸,没能诞生在父母羽翼之下那温暖的巢穴中,但是它很万幸,诞生于一个草原母亲的手掌中。

它摇摇晃晃地跟在这双靴子的后面,走向草原。它的身前是墨绿的天边,身后是飞动的彩霞,那一幅宽大的紫色蒙古袍,总是替它遮挡春寒,它听见人们这样呼喊“阿妈——葛根阿妈——”于是它认定自己就是葛根阿妈的孩子,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雁。

它的旁边是一群来自春天的小羊羔,它们的母亲把它们产下以后,由于刚刚生养过的身体亟需营养,被放牧到远处觅食鲜嫩的牧草去了。这些嗷嗷待哺的羊羔由葛根阿妈照看。阿妈把羊羔一只一只抱起来,用婴儿奶瓶喂它们吃奶,它们也和小雁一样,以为阿妈就是它们的母亲。所以草原上有了一幅移动的画——葛根阿妈那紫色的身影后面,跟着一群雪球般滚动的小羊羔,还有一只浅褐色的小鸿雁。每当太阳在东边的云霞里露出一道金光,阿妈打开羊羔圈的栅栏,小羊羔就开始“咩……咩……”地叫起来,不时地用它们的小脑门儿拱阿妈的靴子,撞阿妈手里的奶桶。

小雁的身子还很矮小,两只脚蹼还没有完全舒展开,双腿又很细,走路的样子像只不倒翁,老是被队伍落在后面。不过它已经习惯了,阿妈从奶桶里舀出来的奶汁,丝毫不能引起它的食欲,它看着那些羊羔急吼吼的样子,显得很淡定。它不急,它知道最后一个是它,阿妈的蒙古袍胸襟里,有油汪汪的草籽和香喷喷的面包屑,那才是它渴望的食物。吃饱了,它便有了闲情逸致,比如,把草地上的小蝈蝈和羊粪蛋儿什么的叼起来,甩着颈子抛出去,然后发出咯咯的鸣叫;比如,钻进哪个羊羔肚子底下叼住一缕卷曲的羊毛,让羊羔拖着它在草地上滑行。如果哪个羊羔胆敢用小蹄子踢它,或者不管不顾地从它身上踩过去,阿妈就会伸出手来,嘴里说着“可怜呀,哎呀啊……”把那些羊羔打一巴掌赶走。所以小雁的日子过得不错,饱食终日,无忧无虑。它不知道自己是羊群中的一只雁。

从春天到夏天,换过羽毛的小雁长高了,那丝绸质地的身子变得粗糙了,肩上油汪汪的羽毛,竟长成了草茎般挺立的雁翎。它时不时张开双翅,像一个正在热身的跳高运动员那样奔跑起来,只差漂亮的一跃,它就可以成为一只真正的、高高翱翔的雁了。有一天,阿妈去小卖店买砖茶,走到那条浅浅的小河沟跟前,身后的团队乱了套——小雁突然间扑在水上,也不知道是飞还是凫水,扑扑啦啦地过了河。小羊羔受了传染,一连串地往小河对岸冲,结果全部陷入了河底的泥泞,东倒西歪地往外拔着身子,弄得阿妈没心思去买砖茶了,也顾不上靴子里面进了水,赶紧去捞它们。而往常,这个羊与雁的团队总是很乖,会在河边安静徜徉,等待阿妈返回。

小雁发现了水的妙趣,不停地在小河两岸飞过来,跳过去,开心得像波涛中的一朵浪花。阿妈倒掉靴子里的水,拧干了蒙古袍的裙裾,把小雁双手捧起来,嘴里说着:“可怜的,我明白啊,我明白,地收留你的影子,天收留你的翅膀,哎呀啊,说走就走吧……”她冲着河流一扬手,把小雁高高地抛向空中,小雁果然像一只雁那样张开了翅膀,向着芦苇丛的方向飞翔起来。可是它的翅膀,毕竟没有拍打过高高的天空,软软地像两缕马尾,随风散乱;它的头颈竟然是缩曲的,不知道伸直,以最小的受力点引颈向前;更吓人的是它的两条腿,居然不能收拢于腹下,而是悠悠荡荡地在空中垂吊着。它很快就像一只耗尽电池的玩具飞机那样跌落了下来,好在它知道展开翅膀抵抗地球的引力,没有摔得头破血流。它落在阿妈的靴子前,踉踉跄跄地站不稳,连忙用那尚未坚硬的喙帮忙,拽住阿妈的袍子襟,活像一个出去淘够了气,跑回母亲跟前撒娇的孩子。它胆怯地收闭翅膀,把整个身子偎进阿妈的蒙古袍下,紧紧地守候着这份归属感。

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雁,它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葛根阿妈知道它从哪里来。但是阿妈不愿意说,因为说起小雁的来历,太阳就会从她眼角的皱纹里看见亮晶晶的眼泪。

呼伦贝尔大草原,碧水回环,芳草萋萋。阿妈的家门前,就是一片芦苇覆盖的湿地。这湿地的深处是一条饱满四溢的河。这条河来自中蒙边境的贝尔湖,流进呼伦湖,一路留下数不尽的小湖和沼泽,给了游牧人家水草丰美的牧场,也给了冬去春来的大雁、天鹅等候鸟一个繁衍生息的家园。年年岁岁,人与万类生灵,在此逐水草而生。一春一夏,雁群从遥远的南方飞来,在芦苇丛中做窝孵化,然后栉风沐雨,每天打食哺雏,直到雏雁出窠,便一家家辟出各自的水面,教练它们的孩子滑翔试飞。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雏雁长大,羽翼丰满,具备了远行的能力,一家家的雁又在天空汇集,排成“一”字或者“人”字的队列,飞向温暖的南方过冬。

每天早上一推开蒙古包的门,阿妈就看到羊群云朵一样在草地上飘动,湖里布满奶牛的倒影,数不清的水鸟在芦苇中翩跹起落,鸿雁和天鹅走到岸边,旁若无人地穿过林立的马腿与牛腿,享受太阳的抚慰。这时阿妈总是高兴地亮出百灵般的嗓音,唱起古老的蒙古长调。歌声飘远,阿妈把双手放在耳朵后面挡住风的呼啸,那湖中的鸟鸣顷刻变得雨点一般清晰嘹亮。阿妈不但能分辨出各种鸟的声音,还能听出有什么鸟正在求偶,哪些雏鸟正在试着下水;她能听出偷蛋的草狐狸,遇到了雁爸爸雁妈妈的猛烈反击,被连咬带拧,痛得龇牙咧嘴。阿妈最担心的是凶恶的狗鱼,狗鱼有几十年的寿命,活得都快成精了。到了大雁做窝的季节,狗鱼就会像潜水艇那样冲到芦苇根下,一跳一跳地把雁窝顶翻。雁蛋散落,它们用尖利的长嘴刺破鸟蛋,连着蛋壳和胚胎一吞而进。雁爸爸雁妈妈难以承受这灭顶之灾,团团围着破碎的巢穴大放悲声,从此一蹶不振。阿妈知道,失去儿女的大雁夫妻秋天跟着雁群飞走,十有八九便不会回来了,它们遭受过伤害的生命是很虚弱的,没有力量飞到南方,往往中途就死去了。阿妈经常叹息着,舀出洁白的乳汁,向湖面连扬三次。她觉得那些蛋壳里的蛋黄,就是摇篮里的婴儿,原本该到草原活上一回,看看白天的花朵和夜里的星光。阿妈祈祷一切生灵都能长生永续,用圣洁的乳汁祈求夭折的雁宝宝轮回再生。她念叨着——如果你还能回到草原来,不要忘记从母马的肚子里回来,那你就是一匹马,像飓风,像闪电,绿眼睛的狼,也要绕着你走……阿妈好聪明,她在岸边用小镜子借着太阳的反光,晃草狐狸的眼睛,狐狸害怕光,连忙低下脑袋逃走了;她若发现狗鱼撼动芦苇,就会趴在马背上泅过去,用套马杆搅动湖水,狡猾的狗鱼一转眼就逃回了主河道。阿妈,草原的母亲,总能在大自然中找到办法,去解决大自然中的鹬蚌相争,可是她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她没有办法对付的是那些被贪欲迷了心窍的偷蛋人。

那一天,阿妈正在湖边收敛冬天存下的牛粪,看见湖中突然扑啦啦飞起一群大雁,绕着芦苇盘旋,一声声叫得好不凄厉。按理说这时节,大雁应该在安静孵卵,为何如此惊恐?阿妈直起身来一看,可了不得!有两只轮胎做的小船,已经进入了芦苇荡,坐在上面的人,手里拿着长把的筛网,正从雁巢里掏蛋,孵卵的大雁被推到一旁,那白晃晃的雁蛋给筛网兜住,被粗野地递到轮胎船上,有的开裂,有的流出了蛋黄,几只刚出壳的雏雁被裹挟到水中,因为还不会凫水,不一会儿就淹死了。阿妈急疯了,她翻身上马,泅渡到轮胎船边大声喊着:“你们坏啊,你们这么坏啊,大雁会把你们装进眼睛里,一辈子追着你们要孩子……”船上的人根本不理阿妈这个茬儿,忙三迭四地装着雁蛋。阿妈不得已横马拦船,船上的偷蛋人一桶水泼在马头上,迷了马眼。马怕主人落水,紧闭着眼睛不敢动,装满雁蛋的轮胎船借机靠岸,把几筐雁蛋装上汽车,开走了。十多只大雁追着远去的汽车飞,天上地下都是哭声。

阿妈上岸,看见满地都是破碎的蛋壳,很多里面已经有了血胎。她细细查看,发现了一只沾满了羽毛的蛋没有破碎。在草原上活了一辈子的阿妈,不知救过多少飞禽走兽,她知道这些羽毛是雁妈妈雁爸爸的胸毛,孵卵的时候,它们不仅要用自己的身体去焐蛋,还要拔下胸部最保暖的绒毛,为蛋保持恒温。它们拔毛之后的胸脯是血淋淋的,布满了伤口。与人类的父母一样,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活下去,它们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阿妈用手指轻弹蛋壳,里面有的地方虚空,有的地方充实,冲着太阳照照,似乎有一丝丝血脉在律动,其中分明孕育着一个鲜活的小生命。这可怎么办?阿妈把这个雁蛋放在蒙古袍的胸襟里暖着,一夜未眠。她想把这个雁蛋送进某个雁窝里,芦苇荡里的雁妈妈和蒙古包里的母亲一样有佛心,会把它当作亲生的孩子一样孵化哺育,那么这个小生命就可以存活下来。谁知第二天早上,阿妈捧着这颗雁蛋来到湖边时,看到了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天上无云,水上无声,太阳之下,满目断肠景!追蛋的雁群虽然已经回来,却变成了残败的落叶,一片片漂浮在水面上。阿妈捞起一只又一只雁,只只肚子又鼓又硬,双目圆睁。整个雁群就这样一夜之间伤心气绝而亡。湿地里的夏天犹如结冰的深秋一般寂静,只剩下几只水雉和野鸭在弱弱地叫着。

阿妈在蒙古包的毡子上用干草做了一个窝,又盖上了一件又轻又暖的羽绒服。为了保持恒温,她在寒冷的春夜熄灭了家人取暖的牛粪火。为了安全,哪怕是去湖边取一桶水的工夫,她也会像城里人那样给蒙古包锁上门。雏雁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诞生了。阿妈用双手焐干了雏雁的羽毛,从此每天想着如何把这只雁送回碧水蓝天。

天鹅路过的时候,阿妈抱着它送到芦苇丛边上,想让它跟着天鹅的队伍走,期望它跟着天鹅找到雁群。可这只蒙古包里出生的雁,一沾湖面就突然聪明得活像家里那条牧羊犬——叼住马尾巴不放松,到底滑行上了岸。阿妈把它放在蒙古包顶上,推着它往下飞,它吓得咕咕叫,一动也不动。秋天了,当年的羊羔全部出栏,空荡荡的草原上就剩下了这只孤零零的雁。偶然中,它看到了白色的炊烟后面有一队大雁正飞过,好像也看到了地上的它,一齐发出低低的叫声,它终于萌生出了一丝不甘心,竟然忽地一下,飞上了平常要阿妈举着才能上去的蒙古包,冲着天上的雁队又是扇翅膀,又是伸直了脖子大声叫。

不知道它们之间是如何沟通的,天上的雁队低低盘旋,不一会儿,从中落下来两只健壮的雁。阿妈赶忙躲进牛粪垛的影子里,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恐怕惊扰了这次天赐的机会。只见那两只雁围着这只未经过父母培训,终日混迹于羊群的雁转了好几圈,无奈地留下几声哀鸣便离开了。阿妈想,都怪自己太宠爱这个没有父母的孩子,把它喂得太肥了,肚子大得活像一个乡里的干部。它若是在芦苇里长大,身子会轻盈得像一朵云,两只健壮的雁就能够把它背在肩上飞上天。在迁徙的路途中,借助头雁双翅推动的气流,它的翅膀完全可以慢慢舞动起来,最后跟随着雁群一起飞到南方,在旷野和水泊里练下筋骨,长些本事,明春归来时,它就是一只真正的大雁了。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由于大自然的不可捉摸,由于自己的胆怯或失误,它难保不像许多兄弟姐妹一样,在希望越来越近的时刻,耗尽了最后的气力,坠入山谷或海洋……

草原飘雪,羊群中长大的这只雁,站在蒙古包的门前等待阿妈撒下的食物,左右寻觅着昔日的羊羔伙伴,时而向着天空惆怅地张望,时而咕咕低鸣。天一天比一天冷,千里冰封的季节开始了。终日哆哆嗦嗦、战战兢兢的它,一双翅膀又恢复了以往的僵硬,原本肥厚的脚蹼,被化了又冻的冰雪撕成了丝丝缕缕的碎片。阿妈把它抱进蒙古包,它才慢慢暖和了,生出几分精神来。它先是从床底下的柳条筐里爬出来,接着开始胡乱扑腾翅膀,一会儿推倒了奶桶,一会打碎了灯泡,还差一点被烧得红通通的铁炉子烫着。阿妈用条软皮绳把它拴在蒙古包的门边上,它看到门外的天,是那样蔚蓝明亮,大概想象出那以往的自由,便一次次发起飞翔的冲击,结果一次次被绳子拽回来。

没办法,阿妈只好用剪羊毛的剪子,剪掉了它翅膀上的雁翎。

蒙古包里终于安静了。它卧在床底下的柳条筐里,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跟着阿妈的靴子转,肩上那一对光秃秃的翅尖,常常徒劳地伸出去,又耷拉下来,不过那种扑扑腾腾的心劲已经衰弱了,如果不是吃食喝水的时候喉咙里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谁也发现不了它的存在。

阿妈用小鱼小虾喂它的时候总是说,吃好,喝好,你就能熬过这个冬天。

共 13 条文章评论
  • 显然作家正是抓住了本文“文眼”,抓住了要表达事物的核心内容,由此不是一类的成了一类,不合常规的合了常规,这就叫陌生出奇效,题好文一半。2016-05-17 11:27
  • 欣赏!问好!2016-05-17 16:45
  • 回复@大三毕业:多谢到访,敬祝夏安!2016-05-18 09:21
  • 回复@芳草思思:谢谢欣赏,遥祝平安!2016-05-18 09:22
  • “羊群中的一只雁,物尚能容物,人呢?”阅读,欣赏。点喜欢,问好!2016-05-18 18:31
  • 回复@白云深处:谢谢留言,欢迎赐教!2016-05-19 09:53
  • 雪,欣赏推荐阅读。2016-05-25 11:56
  • 欣赏老友佳作,推荐。问好,祝写作愉快!2016-06-10 09:04
  • 欣赏佳作,问候老友!2016-06-10 11:20
  • 欣赏佳作,问好!2016-06-15 14:39
  • 点赞,推荐阅读,问候文友,并祝中秋节快乐2016-09-09 11:43
  • 拜读美文,推荐阅读!问好老师。 2016-10-31 03:15
  • 好文2016-11-19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