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竹背篓情愫(修改稿)

06-06 作者:丹水情韵

闲暇之余,独自走在大街小巷,看那人们肩上的竹背篓,不免使我回忆起那竹背篓与我们成长相关联的故事。

小时候,常听离我家不远的黄婆婆,讲起我小时候的故事。

黄婆婆,本不姓黄,是由于其丈夫姓黄,故我们寨子里,所有大人小孩都这样称呼她。

黄婆婆,本姓覃,全名叫覃发春。是一位慈祥的奶奶,有一双慈爱的眼睛,长着银丝白发,戴着一副老花镜,总是经常笑眯眯看着我们。我们仨是在她背上长大的。

那时,正值激情四射的岁月。互助组已经过渡到人民公社。也叫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成年的男女都被派往“火烧坪”大办钢铁。满街到处都能听到:“15年内要赶上英国,中国人民有信心”的歌。这是毛主席提出的,谁敢不听。全面赶上谈何易。挑一项或许可以。于是:“钢铁元帅升大帐”的口号直冲云霄。当年英国的钢产量是1080吨。必须超过这个资本主义国家。

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拉开续幕。锅砸烂,文物也在劫难逃。真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齐上阵。那年风调雨顺,丰收在望。可是全县的壮劳力都在“火烧坪”背矿,建土高炉。办头等大事去了,钢产量1200吨,终于超过了英国。又取的了一次伟大的胜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家的都是妇幼老弱,同年又兴起了大办人民公社食堂。我爸爸远在陕西西安工作,妈妈在家任公社食堂会计,成天都在大食堂忙碌奔波。

我们这些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子,就只有安排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照护。

这不,我们同年出生的仨小孩,就由覃发春奶奶看护。一个人照护仨孩子,那是很不容易的。

一个大三斗背篓,里面放着我们仨孩童。覃婆婆走呀走,我们仨在背篓里晃呀晃,我们就在这摇摇晃晃中笑着、跳着,然后又沉沉的睡去。

春去冬来,寒暑易节。我们在覃奶奶肩上,直到能跑会跳了,才下地。怪不得覃奶奶后来一看到我们仨,就很自豪的说:

“你们仨孩子是在我背上,背篓里长大的哦!”

起初,我们听覃奶奶这样说,心里就觉得有些怪怪的、酸酸的,明明是在爸爸、妈妈怀抱里长大的,怎么覃奶奶说成是在她背上背篓里长大的?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耳闻目睹爸爸、妈妈对往事的追忆,后来我们才逐渐认可了覃奶奶的说法,那是事实,不是杜撰,更不是空穴来风。

使我们更加对覃奶奶的感激和敬佩。就是后来参加工作了,每到覃奶奶生日,我们都要前去为她老人家祝寿。

我们丹水河畔沿岸,有个习俗,不论是哪家有人年近八旬,亲戚、朋友、同事、邻里乡亲都要来为期祝寿,寿星的家里都要摆上几桌酒席款待。大家在一起吃饱、喝足热闹一番表示庆祝。

记得覃奶奶寿宴那天,是周六下午,我们从学校放假早早地就赶来了。正厅的墙上有一个高近四米的松鹤延年图,中间一个巨大的“寿”字,两边是一幅“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对联。屋外搭起了帐篷,十多张桌子摆放有序,每张桌上正中还放着糖果糕点。

老寿星鹤发童颜,白里透红脸蛋的娃娃们,堆满了喜庆的笑容。只见她从屋内出来,从桌子中间的过道走来,笑容可掬的一一和乡邻们打着招呼,一个白发老者走上前去与覃奶奶拥抱着,据说这老者是和覃奶奶一起长大的哦!

寿宴开始了,他老人家的儿子、媳妇上前给她献寿。场面是非热闹、喜庆!

虽然那个时候,在我们“丹水河”畔一带,还没有兴起吃蛋糕、唱生日歌。但是,在覃奶奶近八十岁盛大的寿宴中,我们仨举起酒杯。

祝覃奶奶寿比南山、万寿无疆!

覃奶奶她脸上就像一朵展开的秋菊花,那么妩媚。

覃奶奶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手举酒杯祝福我们仨健康成长!

那一动人的情节,感人的画面已经成了我们仨永久的美好记忆。我在心底油然而生情愫,感谢有您——覃奶奶!是您的陪伴,让我们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

……

现在我们都已成人、成材。成为了祖国的栋梁之才,在祖国的天南海北,不同的工作岗位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奉献出了我们的青春才华。

覃奶奶是背篓的世界,也是背篓背出了我们仨小孩,背篓是覃奶奶一道移动的风景线,是背篓里背出了我们的一生。

竹背篓背了一代又一代土家族儿女,背篓里的我们长大了,我们又还可以用当年覃奶奶背我们的背篓背自己的后代,一代一代的延续。

可以说背篓是刻在我们土家族人们脊椎与血液中的符号。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背篓,也设计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生存方式。回顾过去,在大山深处长大的孩子,几乎都在背篓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放眼现在,背篓仍然活跃在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展望未来,土家族与背篓的故事仍将延续,也许有一天它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那一抹和背篓有关的记忆却永远不会消失。

山地风情竹背篓,背出代代山中神。怀念背篓里长大的岁月,在母亲的背上、父亲的背上、哥哥姐姐的背上。我背过你——弟弟妹妹、侄儿侄女,你还记得么?而今,我们都老了,再也背不动了。不过,若是相逢,我还会弯下老腰,使出老劲,再背你一次啊。哈哈。

哦,土家族的背篓,你背着辛酸与苦楚、也背着欢乐与丰收,你背了多少代多少年,却依然在步履艰难地行走。你是一座山的重量,是家园的全部,是生命无有穷尽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一个解不开的纽结。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中心学校】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