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曾经的信仰
印象中反映优秀党员干部的影视作品很多,如《任长霞》、《杨善洲》、《雨中的树》等等,但给我印象最深是老电影《焦裕禄》。
第一次看那场电影我没有什么感触,但是母亲却流下了眼泪,我本以为是母爱的本能在怜悯失去了父亲的孩子们,至于焦裕禄所做的事情,并未留下太多印象,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认为领导干部就应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之所以爱戴,或许是故事比较感人吧!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业……岁月的打磨,似乎让血管里流淌的只剩下恒温的液体而忘记了沸腾!工作以后的一天,无意中在网上点开了这部电影,当影片行将结束的时候,不觉泪水已横流与自己的脸颊。
多年前一部小成本的走心电影和如今走进市三监狱让人看到失去自由的党员干部,前者让人心酸,后者让人心痛。
信仰在今天看来有着无数种的解释,与其说《焦裕禄》是一部人物传记,倒不如说是一部用生命铸就信仰的纪实片。而《不变的步伐》就是对背叛自己信仰者的呈现。
龙一先生写的小说《潜伏》中有一个场景,余则成刚到天津不久,他的上级药店老板邱掌柜被抓,在审讯室里,遍体鳞伤的邱掌柜看着对面的余则成,说了人生中最后的话,“我可以去死,但我决不会出卖我的战士,别费劲了,一切都结束了”,他是一个智者,一句话告诉余则成,自己绝不会叛变;一句话留给敌人,你们可以了去我的生命但却战胜不了我的信仰。他是留下了最后两句话才准备离去的智者。当他咬断自己舌头的那一刻,余则成猛然的一惊,那是在内心极度恐惧后的平静,悬在头顶上的刀,终于没有落下。但是,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那个狡猾、贪财的站长。他站了起来,并整理下自己的衣领离开了审讯室,这是一名老军人向对手的致敬。站长也是一名隐蔽战线的老兵,他和邱掌柜之间是因为不同的信仰成为了敌人,但是正因为他们都是军人,站长也钦佩这位舍身取义的“共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不知为什么,每每回想起这一幕场景,胸前总有着一股热血在激荡,似乎在提醒着自己曾经的梦想还没有彻底的破灭!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三年困难时期,我们的党和国家凭借着信仰带领着国人战胜过无数的困难,因为我们有精神,一种民族不屈的精神;因为我们有信仰,我们坚信着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我们胸中压抑着一口气,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被奴役屈辱的历史必将不能重演的志气。今天我们在赞美光荣的时候,应当永远铭记的是那些付出鲜血和生命而让人们淡忘的英雄们,更应当铭记的是他们用生命来证明信仰的虔诚!
今天,我们要学习先辈们。或许我们没有邱掌柜舍生取义的勇气,没有焦裕禄为党的事业献出生命的壮举,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是对于宣传战线的普通干部来说,仅仅做好自己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虽没有问责的权利,但我们有监督的职责,同时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在生活得点滴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可能我们的工作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赞美和恭维,或许在前进的路上会有种种的艰难险阻和恶意中伤……但是,作为宣传战线的一名普通党员,我无怨无悔!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她描述的画卷不需要油彩,她演奏的音乐不需要乐章。先辈们在中国近代史那一曲悲歌中成就了一个个响亮的音符,我们远比他们幸运,因为此时在描绘的恰恰是一幅民族复兴的伟大画卷!
风云际会的瞬间,让自己在画卷中留下一笔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