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豪赌千万的“豪气”从何而来?

07-15 作者:疏桐上蝉

官员豪赌千万的“豪气”从何而来?

朝阳区孙河乡原党委书记纪海义,利用手中职权,为多家单位和个人在公司经营、工程项目、拆迁腾退补偿等方面提供帮助,6年间收受款物近6000万元。北京晨报记者昨天获悉,北京市三中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纪海义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7月13日《北京晨报》)

身为乡党委书记,纪海义咋就出现在了澳门赌场?不了解的人一看,还以为是某某内地“土豪”。可是,作为一名正科级领导,其正常的收入何以让其有“底气”有“实力”在世界著名的赌场“疯狂”?一夜之间竟然输掉千万,钱从何来?“豪赌”的“豪气”从何而来?诚然,一些“小官”凭借虽然很小很有限的“绝对权力”疯狂敛财,得以成为“巨贪”,动辄一次受贿几百万,只要权力在手,便见钱眼开、见财则敛。比如,某某能源系统的官高被搜查出家藏上亿现金,连点钞机都烧坏了好几台。由此一联想,“巨贪”自然有可以“豪赌”的“底气”。想这纪海义,6年间收受款物近6000万元,其贪婪之手段、敛财之疯狂也算是有一定层次的了。

“豪贪”、“豪赌”的“底气”何以养成?纪海义能成为一名乡党委书记,想来当是颇有能耐的,且对党纪国法当深知熟知。不管这“能耐”是否正道,情商与智商兼备者才能如他般贪腐如此之久才“露陷”落马。深信当地纪委也是明察秋毫的,自然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更不会纵容一名贪官恣意妄为、无视纪委权威。只叹纪海义贪的伎俩着实“高超”,可以玩弄权力于股掌而不露声色、破绽。再者,即使被一两个没有利益关系的人发现,或有所忌惮的放弃举报,或被人“警告”“处理”,凭着攻守同盟形成了腐败的完整闭环。

官员“豪贪”、“豪赌”缘于权力迷失。一些“小官巨贪”之所以疯狂,内在的邪念和扭曲价值观是根本驱动力,外在的监管缺失则提供了腐败的空间和土壤。作为一个乡的“一把手”,纪海义对本乡的工程进入、工程规模、工程定价、工程拔付款、项目结算等环节都有最高决策权,自然要受到一些老板们的“围猎”,一来二往之间,权力与金钱交织交易,但凡逢年过节,便有老板们上门“进贡”,甚至是“一人当官,全家受贿”。

监管无力让贪腐者肆无忌惮。一边是疯狂受贿,一边是疯狂输钱。纪海义的人生字典里只剩下一个“赌”字,赌其疯狂的贪腐行为是否会被纪委所掌握、调查,赌其“过硬”的“黑色利益链”是否根深蒂固到可以对抗组织调查,赌纪委监督执纪的决心。监督执纪,尤须抓早抓细,防微杜渐,这既是将纪律挺在前面,又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形同虚设的监督执纪,就如“纸老虎”,无以让干部感受到存在、产生敬畏,甚至会让贪官更加猖獗。(文/伍文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