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三日》系列之十八:鉴湖越台名士乡

07-17 作者:我是小民

十八、鉴湖越台名士乡

在众多纪念鲁迅先生的诗文中,有两首小诗不可以不着重拿出来说一下,首先是因为它的作者,然后是因为其中的一句诗“鉴湖越台名士乡”。

诗歌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作诗是为了纪念鲁迅八十周年诞辰。是两首七绝,现录于下:

其一: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鉴湖”“越台”是绍兴的代表性景物,“鉴湖越台名士乡”是毛泽东对绍兴的准确客观评价,毛泽东称绍兴为“名士乡”绝非过誉之词。绍兴自古名士辈出,不说舜禹勾践,就说王羲之、谢安、谢灵运、陆游、王阳明、徐文长等哪一个不是真名士?哪一个名字不如雷贯耳?这还只是古代,而且只是古代的一小部分,到了近现代名士就更多了,蔡元培、马寅初、竺可桢、陶行知、范文澜等,这些人以“名士”称之都尤恐不确而以“国士”称之也许更为恰当。这还不包括美猴王章金莱,金牌导演谢晋,“辛亥三杰”秋瑾、徐锡麟、陶成章,“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现代周公周恩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个成语叫地灵人杰,也叫人杰地灵。灵,好也;杰,杰出也。顾名思义,地灵人杰应该就是地方好人才荟萃的意思。但词典上给出的解释却是“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我以为词典的解释并不见佳,因为它好像把“地灵”“人杰”的关系搞错了。地灵人杰应是并列关系的成语,词典却解释成了因果关系。而且即便是因果关系,词典也好像将因果关系弄颠倒了,将“人杰”解释为因,将“地灵”解释为“果”,说是“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如果词典的解释是准确的,那么徐州断不至于被称为“穷山恶水”,因为“穷山恶水”这顶帽子正是乾隆皇帝到徐州后硬给徐州扣在头上的。乾隆可是“圣上”,“圣上”到了徐州,徐州应该立时蓬荜生辉因之成为“圣地”才符合词典的解释,可徐州偏偏从此成了“穷山恶水”,究竟是乾隆皇帝成心跟专家开玩笑,还是对地灵人杰一知半解竟糊里糊涂自贬身价将自己说成了“穷凶极恶”之人了呢?所以,如果有因果,也应该“地灵”乃“人杰”之因。这一层因果官老爷们明显比专家们理解的更到位、更深刻、更透彻,不然他们置地产、买豪宅不会找来一群大师看风水,找墓地、建墓穴也不会招来一群大师看风水,迁衙门、建公堂更不会请来一批又一批大师看风水。

绕了这么大个弯子,并非要做咬文嚼字的学究,更没有质疑专家的胆量,无非是想要说这么一句话:绍兴之所以名士辈出,一句话,因为绍兴这块地儿山清水秀风水好。

绍兴的好风水是会稽山带来的。会稽山原名茅山,大禹治水功成,于茅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死后葬于此山,茅山由此更名为会稽山。会稽山主峰在绍兴之南,绍兴故有山阴之称。中国的名山,五岳之外还有五镇,会稽山即为五镇之一的东镇。会稽山是大禹娶妻、封禅、陵寝所在之地,也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就霸业的发祥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行天下以彰显自己的不世武功,出于对这座出一帝一霸兼有“天子之气”和“王霸之气”的会稽山的由衷敬意,特意“上会稽,祭大禹”,不想渡浙江时碰上了青年项羽,项羽羡始皇车马之盛、仪仗之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后果然扫灭暴秦成就了一代霸业,这也算是会稽山为灭秦立下的一功。

随着历史风云的不断变幻,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中原士族的不断迁入,北方族群的不断涌进,会稽山的“天子之气”、“王霸之气”渐敛,“书卷之气”、“名士之风”则日盛。特别南宋一朝,自始至终抑武兴文,会稽山因地处南宋政治文化核心圈,自然而然尚武之风日颓、崇文之风日炽。潜移默化中,会稽山在变,由开始时的虎贲勇士,一变而为风雅秀士,再变而为绰约女郎,会稽山的性格变了,性别竟也跟着变了。

绍兴的得名正是会稽山就要变为女郎的时候。绍兴本名会稽、山阴、越州,南宋建炎四年,赵构为躲避金军追击驻跸越州,越州成为临时行在。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下诏从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府治山阴,这便是绍兴名称的由来。“绍”即继承;“奕世”,即累世,一代接一代;“宏休”即宏大的事业;“兴”即中兴、振兴;“丕绪”即皇统。宋高宗赵构改年号为绍兴,寓意很明确:“绍祚中兴”、继往开来。

令赵构万万想不到的是,改元绍兴没能带来赵宋的国运中兴,却带来了绍兴的文运勃兴。据统计,从南宋到清末科举废除,绍兴总共出三十名状元,近三千名进士,比例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状元之城,绍兴因此在吴、越、江右、闽四大人文群落中得占一席之地。

看起来,历史把绍兴变成了小姑娘,不能说历史就犯了错。但绍兴身不由己变成了个小姑娘,更不是她自己的错,而且变成小姑娘的绍兴,骨子里的血性却没有因此流失。“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豪情、这血性就是在一个名叫秋瑾的绍兴女人身上体现出来的。

千百年名士风流的丰厚底蕴让今日绍兴的大街小巷、边边角角无处不充溢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名士情调:

在红绿灯道口,我注意到每当红绿灯交换十秒倒计时的时候红绿灯灯柱显示屏上都会闪烁着反复出现提醒的文字,直至信号完成切换。请不要嘲笑我孤陋寡闻,这一富有人文关怀的设计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而正是这一设计令我看到红灯便自觉地停下脚步并气定神闲地等待、数秒然后通过。

在去沈园的路上,我注意到钉在一个巷口墙上的小铁牌上写的两句话:“小区不是T秀台,睡衣拖鞋别乱秀。”这两句话让我感到了城市管理者的友好和幽默,也让我真切的感受了一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安逸和幸福。

游沈园去卫生间,我注意到洗手间门头上镶着一块石刻,上面刻着“观瀑”;出来留意了一下女洗手间,见门头上也镶着一块石刻,上面刻的是“听泉”。不禁失笑,同时心生感喟:在大俗的地方秀大雅,恐怕也只有绍兴、只有沈园才干的到。

日暮逛街看绍兴夜景,横过马路的时候等待一辆正在驶来的汽车通过,那车却在接近我七八步远的地方缓缓停下来让我先过。据说杭州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能基本做到“车让人”的城市,但那是在斑马线前,而我过马路的地方不是斑马线。我向司机投去了尊重的目光,因为我感受到了来自司机的尊重,更感受到了来自这座城市隆重的礼遇。英雄不问出处,名士也无须问其出身,司机不过一普通市民耳,当无“名士”之名,但他自觉的一“让”却尽显名士之风。绍兴真是一座值得尊重的城市。

自然记起游卢宅时导游小姐说的“不争”来,当时我好像暗笑了她,现在却又对她充满敬意了,因为她的“不争”和绍兴司机的“让”都准确地诠释了他们各自城市的性格。司机的“让”尽显绍兴“名士之乡”的底蕴,导游小姐的“不争”则尽显东阳“中国建筑之乡”“世界木雕之都”的底气。作为闻名于世的建筑之乡、木雕之都,东阳数以万计的从业者纷纷走出东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信心满满地去闯天下、抢市场、争创业,他们不是“不争”,而是不争闲气、不争浮名、不争“祖宗”,他们有太多正经事要做,没时间没兴趣也不屑去做那些他们看来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事情。一句话,所以“不争”,因为有底气。不争,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是不屑为也。反观那些争西门庆、潘金莲之流“历史名人”装点门面、光耀门楣的不肖之徒,真是丢尽了他们先人的脸。

共 1 条文章评论
  • 欣赏2016-07-17 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