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知了猴
知了,学名蝉。知了刚在土里爬出来,还没有脱去那层“铠甲”时,我们的方言叫它知了猴。知了猴是我们老家人人都爱吃的美食,据说营养很丰富。
知了的声声鸣叫,唤出了炎热的夏天。也勾引的吃货们呼朋唤友,带上瓶子、手电筒、竹竿等工具。驱车去数十里之外捉知了猴。因为,近点的树林逮的人太多,不会有大的收获。就小区的小树林“捉猴”的人是男女老幼穿梭往来。夸张一点不亚于城市上班高峰期的人流,看着让我想起农村过大年时的集市。
太阳刚刚落山,这些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就早早吃完晚饭开始行动了。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大多一手握着装知了猴的矿泉水瓶子,另一手随意在地上捡个小棍棍,两眼专注的盯着地面。看到蚂蚁窝似的小洞就用棍棍捅捅,要是越捅小洞越大,那里面就肯定有一个美味的知了猴。反之就徒劳无功了。年轻人带着孩子一般都是凑热闹,倒背着手腰也不弯,一副悠闲散步的架势,当然收获甚微。
今天小雨纷飞且闷热难耐,这样的天知了猴出的最多。一股逮知了猴的欲望强烈袭来。于是,我拿了一把伞,家里没有空的矿泉水瓶子,就找了一个方便袋心想:反正也找不到多少,用方便袋裹一下不至于让知了猴钳子似的前爪夹到手就行。
树林里厚厚的一层枯树叶和杂草,覆盖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面,也掩盖了知了猴的洞穴和行踪。天渐渐黑下来,知了猴开始大批的爬出洞穴。只可惜有的一露出地面就被生禽活捉。更有背时者葬送在了刺猬、青蛙、野狗夜猫之口。这片树林里知了猴的这些天敌是插不进足的,却有的惨死在了人的脚下。夜幕渐渐拉开,各种发光体的光柱在一颗颗树间闪烁起来。远远看去仿佛萤火虫在开会。人们屏气凝神没有一个闲聊的。此时,那些充数的年轻人,早已带着老婆孩子打道回府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铁杆的知了猴粉丝。人们生怕喘口大气把知了猴吓跑。所以,只见光柱交错,人影晃动和偶尔踩断枯枝“啪”的一声响之外,就只有树上的知了紧一阵慢一阵的叫声了。也许,树上的知了前辈们是在指挥刚刚出土的子孙,企图躲开这群掠食者的视线吧?怪不得总是千遍万遍的找寻以后,第二天任由漏网的知了猴迎着太阳展翅腾空呢!
转了半天只顾的观景了,一只知了猴也没找到。倒是童年找知了猴的情景在脑际开始回放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时,有的人家全家出动,一晚上最多的能逮三百到五百个。越是逮多了人们越是舍不得吃,拿到集市上,五分到六分钱一个卖掉,能换回二三十块钱一家人油盐酱醋能吃好几个月呢!家里农活忙,大人没时间逮的,只小孩子就逮的少了。我和弟弟最多也就逮五十个左右。拿回家找个玻璃的罐头瓶子放上盐水,把知了猴腌起来等攒多了再吃。有时逮的知了猴少,攒好几天才吃,腌知了猴的水如果放的盐少,知了猴就会被腌臭,虽说臭了也不舍得扔,照样吃的满口喷香。油是不敢多放,怕母亲看到骂我们。在小铁锅里放一点油用小火干煸。我和弟弟围在锅边,闻着越来越浓的香味,馋的直流口水。直到把知了猴煸的没有一点水分,咬一口酥脆喷香。一点佐料也不放,完全是肉的自然香味。现在打着字,我的口水又流出来了。不过,现在的知了猴再也做不出那种味道了。不知道是我的味蕾变了,还是知了猴的基因出了问题?
想当年我可是捉知了猴的能手。今天总不能两手空空而归吧?不服输的牛劲又上来了。也巧了,刚想到这就看见,在稍微有点歪的那棵树根下,爬上来一只知了猴。急忙伸手去抓,那只知了猴大概以为爬上树干就大功告成了,就剩蜕变这一关了,正得意呢,忽见一只手伸向了它。情急之下,它大概是忘记了身上的紧箍咒没褪去,翅膀还无法施展。只见它猛地一抖重重地摔在地上。我当然不会放过它了,在地上抓起来,用方便袋一裹起攥在了手里。这时,树上的知了突然齐声大叫起来。是向我抗议,还是在超度这些没能最终修成正果羽化的子孙?或者是在诉说它们艰辛一生吧?!
自从被妈妈寄养在树枝上开始,它们就开始了一生赌博似的冒险旅程。有幸被风雨摇落,并能顺利进入土地的,在地下靠吸食树木的根液维系生命。也有被暴雨冲入泥石流,或者随着枯枝被焚为灰烬的,哪些还没有孵化的生命,就过早的结束了。幸运者度过漫长的三年地狱生活,满怀希望的一点点扒开土层,千方百计地想躲过,那众多虎视眈眈的眼睛。最终还是有很大一部分被蚕食了。那爬上了高高树梢的幸存者,想尽快脱去在泥土中生活时的铠甲。它痛苦的挣扎着,头剥离出来了,然后是翅膀和尾部。少时休息,借助晨曦晒干了翅膀。身体也有嫩嫩的黄白变成了黑色。终于可以自由飞翔啦!三年的修炼,只为了这一季的自由和鸣唱。多么伟大和执著啊!
是的,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更没有随手摘取的辉煌。这些低级的小生命,用一生向人类释译了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