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靖康之耻”

07-19 作者:男柯一梦

汉滨高级中学 初一(3)张骋昊

大家熟知的岳飞《满江红》,其中一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耻发生在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1127年4月金军攻破东京(开封),烧杀抢掠,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洗劫一空。

靖康之乱之前,北宋国内情况和当时国际情况:

国内情况,宋徽宗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弄得朝政混乱,各地农民起义不断,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

国际情况,当时与北宋并立的国家有:西北的西夏,北方的辽国,东北兴起的金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北宋与辽国的和平关系通过澶渊之盟,宋辽边疆的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1044年,北宋与西夏双方订立和议,重开边境贸易。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加强了汉族和党项族的友好关系,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但是,宋徽宗听从蔡京的建议,与金国联手攻打日渐末落的辽国。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国进攻辽国的中京,而北宋进攻辽国的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北宋,北宋将本来献给辽国的岁币转献给金国,而辽国的其余国土亦归金国。

没料到,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两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辽国的燕京守兵打得大败。这年年底金兵由居庸关进军,攻克了燕京。这时,金人表示不再把燕云诸州交给北宋了。只把几座空城交给北宋。

公元1125年8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件为借口。金军几次攻打北宋,一路南下,渡过黄河,1127年攻破汴京,北宋灭亡。

一个极其富强的宋王朝,突然崩盘,绝大多数人尚未反应过来,就已经迅速跌落至谷底。大宋创造出汉唐都远远不能望其项背的文明高峰,但仍有其最严重的缺陷就是抗大风险能力。

北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下列几种说法:

一、有些人把祸首认定为宋太祖、宋太宗,认为是他们阉割了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造成了靖康之祸。

二、有人把责任扣在孔夫子头上,认为是儒学造成了汉民族的“武弱”。

三、有人说是朱熹的理学造成的(注:朱熹在靖康之难三年后才出生)。

四、事实上,南宋以后人们对靖康之难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南宋官方基本认定其祸首就是王安石。

南宋官方为什么这么认为呢?他们认为王安石的变法,造成新党和旧党的不断党争,新党打着拥护变法的旗帜,不断受到朝廷重用,新党上台后,如: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曾巩、范仲淹等旧党有志之士受到排挤和打压,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南宋官方认为,由于王安石变法,导致宋徽宗、蔡京、童贯、王黼这些新党人士身居高位,沆瀣一气,缺乏智慧和战略决策,宋徽宗听从蔡京的建议,攻打辽国是一个大宋统治阶级极大的战略决策错误,从而导致北宋迅速灭亡。

辽帝国当时是一个公民权利基本公正的文明国度,辽帝国国内各族人民团结稳定。

灭辽的主力确实是宋帝国,辽国人对兄国的背盟入侵深恶痛绝,时刻想借女真人之手实施报复,很多辽国旧臣投在金帝国旗下并极力挑唆金国侵宋。

再看看王安石变法,在财政、税收、军队、教育等领域进行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指导意义,思想超前,时到今日也有着借鉴意义。但在变法过程中,操之过急,用人不当。显然,宋神宗、王安石等有着重大的失误。导致变法失败。

综合分析,靖康之耻发生的原因,宋太祖以来实行兴文抑武的政策的原因,也有王安石变法操之过急用人不当的原因,变法的失败,宋神宗作为掌舵人,应该负最主要责任。

有些人把北宋灭亡的责任直接原因,归结在王安石身上,我个人认为是不恰当的,这是统治阶级推脱自身责任的做法。是封建皇权专制制度造成的。宋徽宗、宋钦宗、蔡京、童贯、王黼等当权统治阶级集团,应该负历史责任。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