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情愫

07-26 作者:蓝天(王国林)

踏上去骊山的行程,心仪已久的骊山,似乎就在眼前。导游说:“骊山快到了。”

我的头立马伸出车窗外,想尽快一睹骊山风姿。其实骊山并非用“雄壮”之类的词来形容。我对骊山的向往,是从杜牧的《华清宫绝句》开始的。后来更加念想骊山,是看了电影《西安事变》之后,《西安事变》里,蒋介石因为消极抗日,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剿共,险希丧命骊山。而骊山脚下就是那名垂千古的华清宫。

我们是坐着缆车上骊山的。在骊山观景台上,俯瞰环视骊山群峰,树木葱茏。山脚下,各色建筑点缀在绿树之间,远处的古城西安朦胧在云雾里。抬头仰望,骊山山顶最高处,高耸的烽火台,直插云天,仿佛烽烟升起。本想爬上那里,无奈时日不待。下次吧,当然也许没了下次。不过留点悬念也好,悬念会让人怀想的。

我们参观了“朝元阁”,便来到“老君殿遗址”,老君殿位于骊山第三峰朝元阁西南约300米处,始建于天宝二年(公元744年),殿宇四壁有唐代丹青大师吴道子绘的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和唐睿宗五位皇帝及唐代贤相、名将、忠臣的画像。然后来到“望京楼遗址”,望京楼坐落于骊山西绣岭第二峰,坐东向西,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登上此楼,可远观长安,又能西观落日,故又名斜阳楼。据说当年唐玄宗从四川回京后,曾在此哭忆杨贵妃。绝代红颜杨贵妃死于马鬼坡,难道是因为她的姿色绰约么?

在望京楼小憩一会,随人流移至“长生殿”, 长生殿旧址前的两颗皂角树格外引人注目,相传为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长生殿盟誓时亲手栽植,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爱情故事的见证。皂角树四周的钢丝上,挂满了游客系上的红布带,这红布带是否人们对理想的爱情誓言?那红色的布带点染着四周的绿树和那棵古老的皂角树,古老的皂角依然绿叶满枝,苍劲挺拔,多人合抱的树干已然沧桑。铮铮的爱情宣言,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看来,比那高高在上的皇权还要重用?爱情可以割舍,“身不由己”么?想当年李煜与大周后的爱情是多么的令人羡艳,却又是那么悲壮。才子,佳人,琴瑟,是,抑或都不是。爱情需要趣相投,但会长相厮守么?多少年来,多少人士,对他们的爱情艳羡不已。如今的长生殿,物是非人,只留下两棵两颗古老的皂角树和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让人们去遥想,去玩味。

离开让人痴想的长生殿,来到“骊山晚景”, 骊山晚景据说是关中八景之一,据载,每当雨过天晴,云开雾散,骊山似一匹青色的骏马,青翠欲滴,清晰可见,在夕阳下披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更显得流光溢彩,妩媚动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刘禹锡在《华清宫词》里,写了骊山沐浴朝霞的风韵:“日出骊山东,徘徊照清泉;楼台相玲珑,稍稍开白烟。”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时候,这种机缘对于一个外地人而言,可遇而不可求吧。骊山的斜阳,充满了皇家内苑的笑与愁,爱与恨。如今,唐代的夕阳楼(望京楼)早已不存,其遗迹亦尚待发掘考证。骊山半腰新修的晚照亭,只是登山者凭吊古人的歇脚处。清风悠悠,鸟声宛转,赏心悦目。任思绪飘飞,凭情感荡涤。

顺着石级,弯曲而下。来到“日月亭”, 日月亭位于兵谏亭和晚照亭之间,取国共合作,日月同辉之意。内檐彩绘骊山各主要景点图案。我们在这里休憩,时而驻足,时而仰起头,欣赏那精致的各种彩绘图案,这些彩绘图案将日月亭装饰得令人炫目。

走过日月亭,又忍不住回望。骊山那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在心头荡漾。

“兵谏亭”,是西安事变旧址,位于骊山半山腰虎斑石旁,1936年12月12日晚,西安事变爆发,东北军攻入华清池,蒋介石在仓惶中逃到此处藏匿。1946年,国民党将领,蒋介石的亲信胡宗南倡议,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全体士官捐资修建此亭。曾用“总统蒙难亭”、“正气亭”、“民族复兴亭”等名称。1949年,全国解放,改名“捉蒋亭”。1986年12月,纪念“西安事变”前夕,易名“兵谏亭”。 “兵谏亭”后面的石壁上,有许许多多的石刻:“正气浩然”、“民族复兴纪念石”、“艰苦卓绝”等。因历史的原因,石刻不复存在。为了让中外游客进一步了解“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警悟后人,恢复石刻。蒋介石藏身处,位于一条石缝之上,从地面往上爬,大约七八米,即便是现在的人们,在白天也要拉着铁链才能攀缘而上。据说,当年蒋介石从华清池出逃,仅仅用了5分钟时间。就现在从华清池到这里的距离来看,即使是年轻人,也要快速的跑上20分钟。何况当年年近50岁地蒋介石呢?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我们只能揣测:当时的蒋介石是何等的恐惧吧。

目光所及,华清池就在脚下。那仿照唐代建筑风格建造的华清池,依山傍水,雕梁画柱,器宇轩昂,壮观非凡。我的耳畔,似乎回旋着唐代宫廷那悠扬的乐声;我的眼前,似乎轻盈着歌女那阿娜的舞姿……特别是那《霓裳羽衣曲》更令我痴想。泱泱大唐,散发出来的仅仅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歌舞升平吗?那大唐孕育出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呢,难道不值得世人敬仰。我在想着柳宗元,一介书生,若是仅仅为了私利,他难道会客死他乡么?有时候,我也常常这样想,没了他们的人生的际遇,我们今天会有机缘欣赏那《永州八记》么?我们在欣赏他们的诗文的时候,心里何尝不再滴血啊!

大唐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了,以至于我们的心感觉太累了。

累了么?坐下来细细地想。

我本想走进华清池,可是我没有。我想看见唐代的真实,但又怕看见真实的唐代。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