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任性震撼人心
——读短篇小说集《乡党》有感
文/廖洪玉
最近,得到赵军锋先生所著的短篇小说集《乡党》。因为和他远隔千里,从未谋面,不过是博友关系,就想随便翻读几篇,给他回复几句点赞的话了事。没有想到读完一篇,又想读第二篇,第三篇......读着读着,泪水不知不觉地流下来了。
小说集收入作者三年来所创作的短篇小说百篇有余,反映的是“文革”期间关中农村的生活风貌和人物轶事,涉及到人物五百多。每一件故事、每一个人物,都饱含作者对关中农村深厚的感情,对父老乡亲深深的热爱,是原汁原味的的乡土作品,真实可信。更可贵的是作者笔端流出的浓浓的亲情气息和高尚的人性理念,每每重锤一样叩击着读者的心。于是掩卷长叹:关中文化深厚,黄土神奇博大,作者匠心独运。
虽然是短篇小说集,但,上百篇小说读起来,似乎有一条看不见的线条,就像人体的脉络一样,把这些人物故事有机地串联起来,珍珠一般熠熠生辉。这个线条是什么?反复读了好几遍,终于悟出来,这根线条就是“筋”。
关中人多性情秉直,就连老谋子拍的电影,也难逃“一根筋”的标签。“一根筋”用当下的话说就是"任性"。然而,作者笔下的小人物,由于任性而有血有肉甚至到了血肉模糊的程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毕先生乃一代良医,眼里只有病与非病之分,没有权贵布衣之别。他给老农诊脉,公社干部非要插队让他先给自己看病。老先生不紧不慢地说:“先来后到为有序。”干部要他“上下高低分尊卑”,他仍然坚持给老农看完病才过来对干部说:“老农病入膏肓,难道您不久于人世?”寥寥数语,老先生执拗耿直的性格跃然纸上。字胆先生痴迷于书法,虽穷困潦倒丝毫不改其志。为了写字,字胆先生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他一辈子只当了一次小偷,偷来的还只是宣纸。他穷得买不起墨汁,用米汤在偷来的宣纸上书写了自己的墓志铭。刘老师酸腐之气洋溢,但酸腐之中却是对学生的大爱。他的学生因为在报纸上刻字而刻坏了报纸背面的领袖像,被拉上去批斗。刘老师阻止无效,悲愤之中上台陪学生一起挨斗,用自己喷射而出的鲜血做了最后的抗争。
作为女性,我当然极其关注小说中的女人。神奇的是:作者笔下的农村妇女,一个个敢爱敢恨,敢做敢为,其“一根筋”的程度匪夷所思。应钱儿为了公爹多活几年,以便在自己的娃娃过周岁生日时有爷爷叫,几乎动用一个女人所有的智慧和勇气,偷麦青、偷麦穗,实在没有别的可偷,就把自己的奶水偷偷挤到公爹的饭碗里给他增加营养。亲情伦理的悖论,在任性中得到升华。麦草儿得了绝症,瞒着老公没完没了地做鞋子,她就是坐在一堆新做好的鞋子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鞋子底上绣满了象征美好生活的打碗花。
如果说人为了某种理想而“一根筋”苦求,是思想的光辉在闪耀。动物也“一根筋”般的坚持,则是它们在神奇的土地上把自己进化成了直立行走。作者笔下种种动物,用它们的生命和灵魂,和人类进行着高尚的交流。狗狗一生为主人看家护院,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家中的一口人。可是,为了给主人的外孙子下奶,它要被杀了煮肉汤。被剥开了半张皮后挣扎着跑走。狗狗终于认识到了自己死亡的意义,心甘情愿地又跑回来,大义凛然地地躺在主人面前,等待着那近乎神圣的结局。
作者直面苦难,毫不回避社会的阴暗面,写作手法直白得也像“一根筋”。不事雕饰,直抒胸臆。笔端触目惊心,笔下筋骨裸漏,语言活蹦乱跳,情节鬼斧神工。作者以自己恣肆情感的任性,成为那片黄土地上最具代表意义的代言人。
整部小说,看不见作者的任何痕迹,似乎夹藏在字里缝隙,在和读者进行着同频共振。但是,我还是从小说中看到了作者的灵魂,这就是作品中借毕先生的嘴说出来作者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当效西门豹治邺,励精图治,使耕者有其食,织者有其衣,学着有其著,居者有其屋。马奔途,牛耕田,鸡司晨,狗吠盗,朗朗乾坤,众生相安。
- 虽然是短篇小说集,但,上百篇小说读起来,似乎有一条看不见的线条,就像人体的脉络一样,把这些人物故事有机地串联起来,珍珠一般熠熠生辉。这个线条是什么?反复读了好几遍,终于悟出来,这根线条就是“筋”。'''问好!喜欢荐读!2016-08-04 09:04
- 回复@白云深处:谢谢朋友2016-08-04 09:05
- 欣赏佳作,赞!!2016-08-04 10:18
- 欣赏佳作,祝写作愉快!2016-08-04 17:20
- 回复@丫丫:谢谢朋友2016-08-05 08:56
- 回复@草木白雪:朋友关怀 动力澎湃2016-08-05 08:56
- 回复@白云深处:真心谢谢2016-08-05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