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责利器”根治“为官不为”

08-05 作者:疏桐上蝉

以“问责利器”根治“为官不为”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日前,湖南省纪委对全省查处的5起“为官不为”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8月3日人民网)

近日湖南省纪委对全省查处的5起为官不为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曝光,除了指名道姓的批评,更详细列出违纪事实及问责处分结果。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湖南省纪委把从严从实作风的工作作风体现在了监督执纪的具体细节上,深刻诠释了中纪委把纪律挺在前面、纪严于法的决心和意志。无疑,失责必究、问责必严,必然产生广泛而持久的警示教育效应,让顶风违纪者付出的不可之重,也让各级党员干部受到震动,心生敬畏。

从严执纪,就是让纪律生威,让铁规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风暴袭卷各地,在坚持“打虎拍蝇”力度不减、尺度不变、节奏不停的同时,各项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的规矩制度也越发严密完善。从去年出台实行的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的党纪条例”到最近出台实行的《问责条例》,监督执纪问责之剑越磨越利,指向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再严的规矩,再好的制度,只有执行才有生命力,只有落实才能彰显权威。一些顶风违纪者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目无法纪,甚至公然对抗组织调查、纪律审查、“叫板”纪委,并非不学规矩、不知规矩,而是看到纪律虚设、有如“纸老虎”,便心生鄙夷,开始心中无戒、权力迷失、“三观”扭曲,走上疯狂违纪的不归路。

宽是害,严是爱。从严问责“为官不为”,不只是对党纪权威的捍卫,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还是对党员干部最好的爱护。且看那些肆意违纪而落马的官员,曾几何时也是好党员好干部,只是长期的不接受党性教育、感受不到党组织的存在、政治免疫力减弱、“三观”扭曲,私欲膨胀,为谋取私利肆意进行权钱交易、利益输送。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之下,在越发严密的监督执纪之剑下,感叹”官不聊生”、动辄则咎,为之心生懈怠,心态失衡,宁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肆意不作为、乱作为。

以“问责利器”根治“为官不为”。把纪律挺在前面,让纪律严于国法,让党员干部心中有戒、心生对纪律的敬畏,自觉的学规矩、懂规矩、守规矩,一方面要强化党性教育、让党员干部牢记身份、不忘初心、增强党章党纪意识,不断增强对权色利益诱惑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就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尤其是对于落实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不力的、落实本职工作不到位造成严重失职渎职给国家和群众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尤须从严追责、从严问责,不但要以法纪制裁直接责任人,还须将相关负有监管责任的领导作为连带责任人一并追责问责。“为官不为”本质上与腐败何异?根治“为官不为”,关键是要让问责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文/伍文胥)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