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她们是地方文化的优秀作品
桂阳县城素有“村村有井泉,户户煮寿眉,人人好品茗”之说、有“金、银、铜、铁、铅、锡、锌、锑、铁、锰、钼、铋、钨、镁、砒、石墨、水晶、煤炭等60余种宝贝储地底的“八宝之地”之称,有“寨井、南塔、潮泉、九眼、乌龙、庙下、燕园、大屋、深潭、石碑井”等百余口井水遍全县的“千井之域”之传,有“蔡伦、蒙泉、五云观”等四十八名泉不出城”之谓,也有“月光褶褶照蒙泉,波光鳞鳞映泉城”描述桂阳古井泉井形、井貌、水色、水质之句。
桂阳人或外地客人到桂阳,往往按图索骥游览东塔公园、文化园、宝山国家地质公园、阳山湖、翡翠公园和一些近年开发的休闲山庄、农庄等有模有样可以照本宣科、适宜休闲需要锦上添花的地方,忽视“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她们。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久恋他乡犹异客,愧不当初也成翁”的缘故。其实,桂阳的景点还有一靓:风姿绰约,韵味独存、风采照人,沉淀着桂阳的历史,她们是桂阳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井泉。
桂阳县从汉高祖5年(前202年)设置荆州桂阳郡以来,历经了郡、国、监、军、路、府、州、直隶州、县多次建制变更。全县从中华民国38年6月(公元1949年)的12乡1镇、178保、2492甲,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桂阳县人民政府、1950年设置85个乡镇人民政府,到1961年7月的37个公社1个镇、606个大队、5255个生产队,到1986年的3镇、36乡、32个居民委员会、468个村民委员会、4989个村民小组,到2011年末14个镇25个乡共39个乡级行政区、506个村(居)委会、4983个居民小组和村民小组中,已经查明的400个自然村供饮用井泉有436口。
众多井泉中,较为著名的有城南蔡伦井、城西蒙泉、城北五云观井、盐行街三眼井、仁义蟹眼井、荷叶潮泉、樟市泊山八角庙九眼泉、敖泉乌龙井、洋市大泉头大泉、浩塘朱美九龙泉、共和农场三关井、和平古塘井、大源井、石碑井。
颇有名气的古井古泉中,县城占四处。她们历史悠久、水质优良,都有自己的美丽传说和历史积淀。下面请她们逐一闪亮登场——
一、蔡伦井(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蔡伦井,又名蔡泉,位于县城西蒙泉路与城南路交汇处,即桂阳第一农贸市场南段、蒙泉宾馆西侧。井呈正方形,每边长约一米,四周有石槽流水沟,井旁有石盆,上有石砌井台。石盆上的“蔡伦置”三个字,传说用于蔡伦造纸捣料。
据《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州南门有蔡伦井,传云伦故居也。其井深不可测,下有隧道,石秋曲折,旁多刻识。顷遣井工转斛涸泉,将拓其泉。工入数十丈,言石砌可穷,而泉源难竭。从上开通,碍于民居,竟不果入。造纸不必曲池。此恐是蔡侯旧冢。后汉黄门,势显力富,和熹垂廉,政在帷闼。疑敬仲生时,造此幽圹。及后饮药、未必归葬。后人相传,但云蔡伦井耳。”
史料中的蔡伦井,一云蔡伦故居,一云蔡伦旧冢。清同治年间,著名学者王闿运对此尚未解开这个千年之谜。若依石盆“蔡伦置”三字,则井始掘东汉至今已有1900年历史,若依蔡伦故居则年代更早。
《同治桂阳直隶州志》中的“旁多刻识”却让人琢磨不透,究竟有多少刻识?刻了些什么?是什么年代所刻?又是何人所刻?没有片言只字提说。蔡伦井究竟是井?是故居?是幽潭?还是冢穴?众说纷纭,迷雾重重。蔡伦井作为桂阳地方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尚需努力考证。解析谜团。
据史料记载,公元62年,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诞生于此(一说桂阳,一说耒阳,地方史料尚存热论,亦未准确定性)。近年,当地政府在蔡伦井前面建立了蔡伦休闲广场,供人民说书、演唱、娱乐、购物,将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人蔡伦的塑像矗立于广场中心。这样,古井、塑像和休闲融为一处,让人们缅怀古代大家功绩,联想发明创造艰辛,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激发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决心与热情。
二、蒙泉井
蒙泉井又名八角井,在桂阳县城西南蒙泉路通往宝山右边的英蓉峰下,泉水清亮甘洌,冬暖夏凉,煮酒醇香,烹茶无垢,终年不绝,为桂阳城第一泉。
泉旁有蒙泉碑,早由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所题识,20世纪50年代毁。后南宋绍熙壬子年(1192)鄱阳人张垓再题识“蒙泉”二字碑。碑高2.31m,宽1.02m。
清光绪13年(1887年)知州陈国仲雇石匠将蒙泉砌成八形井,并在井侧建一石亭。清道光十八年(1838),督学使者张预在亭柱上刻对联一副:
此来柱笏看山,孤负平生能著屐;
为客飞符调水,偷闲试院且煎茶。
蒙泉水煮酒煎茶是桂阳一大习俗。古有《竹枝祠》为证。诗曰:
网得鲜鳞向酒家,蒙泉煎取大滩茶。
街巷幸遇同心侣,平伙归来日未斜。
关于蒙泉井说法,有三个版本。第一、承受之意。这个版本说的是赵云任桂阳太守三年,郡人感此佳泉,仰慕其品格,蒙恩载德而为之。第二、含八卦之意。这个版本说的是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其坎上艮下之卦为“蒙”,意指水在山上,与诸葛亮送赵云八卦图吻合。第三、初始之意。这个版本说的是蒙泉水质甘洌,号称桂阳古城四十八泉之一,以前城内居民烹茶酿酒,宁舍近而求远,挑桶提壶,汲之为快。蒙泉既得乎天然,又有历史人事而名而扬于世。
桂阳采信的也就是第一个版本,即《三国演义》第52回"赵子龙计取桂阳"的经典故事。因为名著中的经典故事客观存在,桂阳也由此成了三国名城。
故事说的是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蜀将赵子龙奉命取桂阳郡。临行前诸葛亮送其锦囊一件,嘱咐危难时打开。赵云到桂阳后,三千大军兵临城下,在城西芙蓉峰山腹安营扎寨。时值秋旱无水,人干马渴。赵子龙取出出发时诸葛亮给他的锦囊妙计,打开一看,原为一张八卦图。八卦图怎解万军口渴之急?他依嘱置图于地势低洼处,可数日仍不见水,气愤之下,顺手拿起长枪在地上一平凹处奋力一刺,却刺出一股清亮的泉水。
汩汩清流,解了兵马之渴,也为赵子龙攻克桂阳帮下了大忙。赵子龙在桂阳“不为利诱,不为色动”,大获刘备“真丈夫也”赞誉。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封赵子龙为偏将军,代赵范任桂阳太守,并设平阳戌,以制南粤。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仿照八卦图砌成八角井,周围建有砖墙保护。1994年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蒙泉井周边的人民,常常取水蒙泉,煮酒泡茶,或宴宾朋,或自享用。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人群,充分利用蒙泉下游的二三井资源,洗衣、洗菜,追忆金戈铁马的岁月、讲述当年赵云的故事......正所谓:将军一怒,长矛凿出蒙泉井;黎民万代,少憩品茗百事乐。
三、五云观井
五云观井在五云观农贸市场(二市场),通过1990年修(扩)建,定名为“五云观雾泉”。主井呈正方形,边长约110CM,泉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主井侧边有一块修(扩)建竣工时立下的石碑。碑刻为《重修扩建五云观雾泉记事》。
石刻至今26年,字迹色彩经氧化、风化,肉眼已经模糊难辨,凿刻文字通过放大手段特殊处理,方能通晓内容:
饮水思源,追溯历史。2000多年前西汉时,有云南汉武将明将军奉旨守桂阳有功,人感其德,于城北建立五云观塑其真像以祀。时观北有一龙潭(即今桂阳一中校址),潭下常有龙鸣,立宇庙镇之。潭水则于距观前二丈之地涌出,滔滔不止,从不干涸,始掘井护泉。其水冬暖夏凉,早晚呈雾状诱人,为我州(县)108井之魁。游人慕名,均以饮此泉水自慰。俟后历代有名人士于观内题诗缅念,多次募捐整修观宇和雾泉。桂阳州志已有记载。
解放以来,北关村委为雾泉壮观亦几次筹资整修,今又经六居委会干部得以牵头,得到上级领导重视及各单位的支持,捐资捐款,重新扩建,使雾泉变貌,五云观雾泉焕然一新,雄伟可观。并定有公约,爱景护泉。在我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刘成琅副县长亲临视察,书题“五云观雾泉”留念,更添雾泉景色。藉此,谨向上级领导、募捐资助者和重修雾泉有功人员致谢,特刻碑铭记。
石刻记录着五云观井来历及其修缮过程。
据年逾古稀的老北关人和教师介绍:记事中关于“西汉时云南汉武将明将军奉旨守桂阳”的历史是否有据可考,不得而知,也无关紧要。我们所知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五云观井周围是农田,都是北关村的土地。除村民饮用之外,井水多半用于灌溉。后来城市不断扩容提质,北关村的整片土地都在城市建设的规划区域之内,成片成片被国家征收。征收之后,五云观井才逐渐成此状况。关于五云观井的来历,千百年来祖辈代代流下来的传说也多少带有一点传奇色彩。
清廉官吏,魂归仙境开观祭;善良黎民,身居闹市泽隆恩。
新(扩)建后的五云观井,不仅免费为游客和市民提供可口的甘霖,而且方便不少市民利用旁开的三个副井分类洗涤。
五云观井的水质甘纯、清冽、优良,不少居民不愿喝东江湖、舂陵江品牌的桶装水,情愿以此水煮茶饮用、招待客人。
四、盐行街古井
盐行街古井,又叫三眼井,位于盐行街。
盐行街在县城南七里街。这条街长约两公里,街巷幽静,最长最有名,百年风雨后仍保持着古朴原貌和历史本色。
三眼井常年泉水甘冽,为古街增添了不少灵气。街道两旁的房屋,原为铺面,今已改造,或做旅社,或做小买卖,发挥着商业功能,平日里人来车往,十分热闹,无不透露出古时商业气息。
提到盐行街的来历,老人们最多的是个“盐”字。据说,盐行街本来不叫盐行街,叫三眼井。
明代至民国时期,桂阳城是湘南盐业集散重地,盐行街集中了李广盐、南天成等七大盐行。解放前,以挑盐贩盐为生的苦力与生意人从天南地北汇集在此,从广东星子、连州把盐挑运到这里,进行交易。
常宁、宁远、道县的盐贩子全部走到这里来进盐,开得最红旺的时候是民国32年至35年,38年解放后,仍然一直开盐铺。
当时盐行中流行一首挑盐歌,真实的反应了苦难挑夫们的生活,曾被广泛流传。歌词是:
一根扁担两头尖,手拿扁担去挑盐。往返路程很遥远,边走边歇边喊娘。
走了多少泥浆路,过了多少石头山;喊了多少老板娘,睡了多少硬石板;
受了多少寒和热,吃了多少急火饭;肩膀磨破脚走烂,老婆孩子饿断肠。
古旧的歌谣,同时揭晓了一个巨大的谜团:因为挑盐贩盐,盐行街因此而得名;三眼井明朝时期为食盐商贩贸易活动而开凿,解放后几经修建,定名为“盐行街古井”。
盐行街及其盐行街古井还与当今台湾一位政要人物——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紧密相连。1938年12月,为避战乱,宋楚瑜的母亲胡窕容一家从苏州借居到桂阳盐行街的一栋宅院,1942年在此生下了宋楚瑜。1945年才返回苏州。
胡窕容一家在盐行街整整生活了七个年头,宋楚瑜也度过了三年幼童时光,踏的是盐行街青石板路,喝的是盐行街古井的水,学的是普通的桂阳话。宋楚瑜的历史,为古老的盐行街及其盐行街古井平添了一份传奇的色彩。
五、百花井
百花井位于城关镇百花社区居委会附近。井呈正方形,边长一米有余,流量充沛,水质纯正,甘醇可口。
为了确保人民的饮水健康,各级政府对井水的质量都很重视,先后多次采集水样送市、县卫生防疫站进行监测。检测部门按照GB/T5750-2-2006标准根对样品的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 总硬度、铁、锰、砷、汞、镉、铅、箓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氨、氮、硝酸盐、耗氧量、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共22个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达标:水资源没有任何污染,没有任何有害成分,具有各种有利元素,是人体的健康饮水。
百花井源于何朝何代,无据可考。此井虽不是桂阳名井之一,但是它的品质与作用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几口名井,鉴于它的历史年限、地位和作用,当属名井名泉范畴。据当地年长者陈述,百花井虽无证可考,也有几百年历史。几百年的古井,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它原来是村民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解放后,政府已经把这一整片田土、山丘夷为平地,成了城市建筑。井水几经改造,已专为市民饮用。自古迄今,它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桂阳人民。
从地理位置来看,百花井比邻于盐行街古井、蔡伦井、蒙泉井,与五云观井只不过5公里距离。按照正常的思路分析,它与三国赵子龙计取桂阳、西汉云南汉武将明将军奉旨守桂阳、蔡伦造纸等历史事件不无关联。不同的仅仅是先人没有在史书上浓墨渲染、甚至没有半点蛛丝马迹般的记录,今人也没有深刻发掘。它跟桂阳城内其它三口井一样,都是地方人文建设不可忽缺的一页。
当你读懂她们的时候,你的眼前一定呈现出历史的一幕幕:忠奸善恶的古人物、嘶声呐喊的古战场、拥挤嘈杂的古商场、不可一世的日本铁蹄、共和国成立的欢腾、文化革命的狂热、“6.4”学潮的喧嚣、改革开放的静默、中国梦的展望......桂阳城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留下历史的印记,每一座古井古泉都是最好的见证。临了,以小诗作结:
始有城邑称郡县,建制历尽九重天。
国监军路府还州,史记曾经弥硝烟。
太平盛世应补缺,古今巨细究其源。
万事万物须求是,百问百答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