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天堂
西山真美!
到昆明必去西山,我那次去是细雨中游了一趟,至今回味那一山烟雨还有霞霭在心头。
西山远看,睡美人山眉笼青黛,滇池波远,白色的雨雾温柔地半绕山腰,更添旖旎和遐想,置身其间则烟雨濛濛,群峰滴翠,沟壑壮丽,心胸顿开!
看这句:
一水抱西城,烟霭有无,柱杖僧归苍茫处。
看这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客过草宇,煮茶生松风。
还有这句:
沙鸥狎人去往,云海荡我心胸。
罗汉崖险峻,龙门壮观,昆明虽偏在西南一隅,却是清凉胜境,战略要冲,成吉思汗的铁骑来过,汉武大帝的剑锋指过,人民音乐家聂耳在此埋骨,抗战机工纪念碑耸立在山野之间。
历史的乐章时而铿锵激越,时而红袖添香,不同时代不同人的际遇和命运,陈列在青山之中,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太华古道让我印象深刻,古柏参天蓊蓊郁郁,石阶陡峭蜿蜒向上,高大茂盛的松柏虽能遮蔽雨滴,但古藤苍劲,青苔幽碧,格外幽僻阴暗,简直与世隔绝。
幸亏山道蜿蜒间随时可见山下繁华的昆明城,峭壁上陡坡上也有大片的黄花开的灿烂耀眼,像阳光开在悬崖边,格外给人希望觉得美好。
不能不佩服当初开凿古道的僧侣们其实匠心独具,太华古道可不正仿佛一条通往禅镜的希望之路么。
邂逅一位摄影家,他格外专注于拍摄山崖上的黄花,他兴致勃勃只顾保护镜头,细雨把他的后背都湿透了也浑然不觉。
山道转弯,远远地,满眼淋漓的浓绿里半山腰上忽然露出一片朱红色的飞檐,是太华寺到了——
太华寺在太华诸峰“居中最高,得一山之盛”。寺院依山修建,庙宇层叠自山尖而下,所以庙虽不算宏大,却自有一种巍峨气势。
我最喜欢“凝岚”“叠翠”两块坊文,太华寺之于西山,这两个词算是词尽其妙!
太华寺门前,有一棵500余年树龄的古银杏树,枝干虬劲,亭亭如盖,两只小松鼠忽上忽下,晶亮的黑眼睛灰色的身影在银杏树茂密的翠叶间忽隐忽现,灵动而神秘。
寺里大朵的玉兰花开得正盛,硕大的花朵压弯了枝条,洁白的花瓣随着雨滴落在碧绿的草地上,和山茶火红的花瓣停在一起,看上去就像一只只翅膀正准备飞翔!
雨大游人少,水塘里,雨点溅起此起彼伏的绿色水花,五彩斑斓的游鱼也不见,只有一只小龟露出尖尖的灰脑袋在水里慢慢的游着……
寺后的山根下,青苔爬满了矮矮的有名子没名子的僧人的墓,几座高僧的墓葬塔静静的立在角落里,风雨侵蚀绿癣遮盖,墓志铭的字迹大都已无法辨识。
站到太华寺高处,顿觉精神振奋:四顾群峦叠嶂翠色逼人,俯瞰昆明城郭壮丽滇池绿波荡漾!
传说建文帝曾在此藏身!这里古刹清幽人间不远,确是隐居的好地方!
“吾道非耶岂复出山为小草,此生休矣乃知阅世是沧桑。”一碧万顷楼斗拱飞檐,楹联颇为意气。
如果当年建文帝真的龙潜太华寺,不知道这位在严酷的生死战斗中还发出上谕:“我要活的皇叔父”的年轻皇帝是怎么度过的漫漫余生?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昔日踌躇满志的青年皇帝成了一位隐姓埋名的布衣僧人,看尽斗转星移,流年逝水,寂然一生。
而取代他的皇叔父朱棣开疆拓土扬帆远航走向世界开创大明盛世,成长成为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时光流转,历史的真相无从探究,唯有西山烟雨一派迷离。
我下山时,雨停了。
回望群峰,青山壮丽,所有的遗迹都仿佛洗去了历史的尘埃,平静的站在那里,像一张张脸,伴着雨声,在回忆,在述说,生动着一山的流翠,倾诉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秘密和悲歌。
太阳升起,照亮了雨后的天空,无数石阶自山下蜿蜒而上,被雨水洗得闪闪发亮,直到山巅,那石阶的尽头是天堂吗?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我此刻欣然而归的是西山下美丽的春城,人间天堂——昆明!
- 欣赏好文,问好!!2016-09-01 19:52
- 回复@丫丫:感动到啦!祝你越来越美丽!加油!2016-09-01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