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包子”看电影
平日里我是很少看电影的,确切地说是从来不看。
因为我是个“土包子”!
你信或是不信,这都是真的。
因为我真的是个“土包子”,来自农村。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中国的农村还没有完全覆盖有线电视,不过后来很快就覆盖了。起初,村里的农民裹着头巾半蹲在门槛旁,抽着烟锅,眯着小眼睛,脸上刻着庄稼人敦厚而不太自然的笑容,满意地看着——电影频道。露天电影就是在这个时候慢慢地遗失在我的记忆里的。
“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外,外。”(喂,喂。)
“广大村民注意啦!今天晚上城门口放电影嘞奥,七点钟开始,拿上杌凳来看电影嘞奥!”每到夏天的傍晚时分,太阳还没有落山的时候,村里土墚上大队部的大喇叭就兴奋地叫起来了,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了。
胡同口的老太太穿着素花色的上衣,拄着拐杖,靠着土黄色的麦秆和着泥土墁出来的土墙,向领居家刚出门的二十多岁的小媳妇打问着喇叭里的事情:“外甫(那谁),你呫呫(听听)喇叭里说嘚啥。”
“好像是看电影嘞吧!”小媳妇随意地说着。
“奥,外一哈(那一会儿)去城门口看看。”老太太好奇地点着头回应。
“嗯!能行咾!”小媳妇有些兴奋地回答着。
喇叭的声音刚落,村里的娃娃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往胡同外的城门口跑去,刚开始三三两两的追赶着,一会儿功夫就成群结队的,你追着我,我追着他,嘴里还不停地学着刚才喇叭里的美事:“噗。外…广大村民注意啦!今天晚上没有电影,七点钟到城门口看电影啦奥!”
“哈哈哈…”
回想起这一幕幕的“西湖景”,我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露天电影还会有而我却不在童年,村里的顽童早已长大,有些已经结婚生子。
长大后那个只看过露天电影的“土包子”到省城读书、工作,后来也结婚了。
“看个电影吧?”媳妇说。
“看什么看,没意思!”我没好气地说。
这就是“土包子”,果然是土了吧唧的,一点情调都没有。
那时的我根本不懂城里人为什么要花上几十块钱,甚至上百块,去看电影。自己心里想着村里的露天电影,盘算着那会儿还不用花钱呢!尤其是一进电影院,我马上就想到了村里夏天傍晚时分的露天电影,在心里面想着:这电影有什么好看的?还贵巴巴的。
再看看电影院售票厅的四周,全站满了人。男人、女人,年轻的、年纪稍大点的中年人,甚至还有些老年人,当然还有很多小朋友。再看看自己,心里面怯怯的,总觉得有些别扭,像是大家都在盯着我似的,我根本不愿去看别人都在做些什么,也不敢看,只想尽快进入影厅,好躲在那个安全的黑暗中。
坐在黑洞洞的影厅里我偷偷地想着:难道大家都有问题吗?花这么多钱来看电影。
显然不是。
这时,影厅四周的隐藏着的音箱响了起来。
“欢迎进入万达影城……”电影开始了。
我干脆不再想了,还是看电影吧!
就这样,童年的美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像是心魔,又像是一个永远的故事。而从农村长大的我又或多或少的有着些乡土的情节,也许会随着城市的生活慢慢褪去,也可能会永远地印在我的心里,随着岁月的增长牢牢地记忆。
再后来,我不再别扭,可以开始轻松愉悦地看电影了。而那儿时的露天电影,从未走远,像个小孩子一样跟着我的脚步慢慢走来,陪着我一同走进影厅。
“欢迎进入万达影城……”
2016.6.8初稿
2016.9.3结稿
杨国辉
写于太原
- 好文笔!!赞2016-09-14 12:07
回复@丫丫:多谢关注,祝好!2016-09-14 12:28- 读罢此文感慨万千!那些四通八达的乡间小路、渠砍、机耕路,广涉儿时赶晚场露天电影的足迹,记忆犹在,场景多变。欣赏美文,问好作者!2016-09-14 19:34
电影是个好东西,古今变迁了人和事。但是,电影由不景气,发展到明星林立,影业旺达!真的很好!本文作者的“土包子”的影子,多像我的过去呢!如果没有朋友一起去看,当然没心情。但是,在70和80年代,农村电影,后来普及到电视生活,确实是一个值得回忆的主题。本文故事情节真实、感人,笔描细腻,可喜可赞!点赞,并说荐阅。中秋快乐!一切安好!握 手。2016-09-14 20:38
回复@龑:谢谢关注,相信多数朋友对露天电影都情有独钟,但是我们回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当下的时光哦!因为此刻的经历,就是曾经的美好!2016-09-14 22:38
回复@阮泊人:感谢关注!祝节日快乐! 感谢经历,感谢生活!2016-09-14 2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