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说假话”

09-18 作者:陈宣章

闲话“说假话”

陈宣章

“假大空”中,假话为首。本文只说“说假话”,不说“大话”“空话”。

我曾经对“真话”定义讨论过:1.符合客观事实。2.真心话。巴金《真话集•后记》说:“我所谓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我从未说,也不想说,我的真话就是真理。”这里,巴先生说的“真话”为“真心的话”,偏重于主观认识一面;寓言《皇帝的新衣》里,那个男孩说“他(皇帝)什么也没有穿”,则偏重于客观真实一面,这类真话为做“真实的话”。无论讲真心的话,还是讲真实话,都符合我们传统文化的“诚”“信”二字,其与“欺”“瞒”二字相对,正反分明。

网上有人说:“中国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说假话。”“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说假话。”我不赞成这些以偏概全的观点。不能因为拜金主义泛滥,就认为大多数中国人都唯利是图。不能因为社会上许多人说假话,就认为“中国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说假话。”不能因为孔孟之道中有许多糟粕,就认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说假话。”

说假话的历史根源、文化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很复杂。具体的说假话实例,要看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对象、话题等。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乃至生存权时,他们不会说假话。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一生中曾经说过假话(原因形形色色),并不等于他一辈子说假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生来是不说假话的。婴儿出生原始哭声是真的是纯扑的,没有一点撒谎成份。婴儿时期,主要靠母乳喂养,肚子饿了就通过哭声告诉母亲要吃奶了;尿布湿了(没有用尿不湿之前),会用哭声告诉大人换尿布(因为他不舒服又不会说话,才用哭声来表达)。所以,人生来不撒谎。人学着说谎话,常常是周围环境诱发的。故人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于是,想吃糖的孩子就学着哭,以满足他想吃糖的愿望。此类不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可能是人说假话撒谎的雏形。还有,大人(尤其是家长)常常给孩子许愿或作出承诺,但事后又不兑现,使孩子觉得:有权的家长不讲诚信、说假话是自然的事。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接触社会上说假话的事情越来越多,被动的“说假话”就会发展成主动的“说假话”,甚至有的人因为虚荣心,养成“说假话”坏习惯(社会上所谓的“问题少年”)。

说假话的目的形形色色:

1.欺骗他人以获取好处。从社会上的各种假货、假事、假人(例如假高干)、假证等等到一些领导干部的假话连篇。有一个笑话:某公司招聘会计,问甲:“1加1等于几?”甲答:“2。”未录用。问乙:“1加1等于几?”乙答:“3。”也未录用。问丙:“1加1等于几?”丙答:“老板说几就等于几。”就录用了。

2.某些事情的社会习俗。例如:鲁迅《立论》:一户人家生了个男孩,全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于是得到一番感谢。另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于是收回几句恭维。第三个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遭到一顿痛打。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如果想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就得说“啊呀!这孩子呵!你瞧!多么……啊唷,哈哈!Hehe! he,he he he he!”那个因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挨了一顿痛打,岂不是“说真话”的必然要吃亏或倒霉?其实,话不能这样讲,鲁迅先生是拿说话不分场合的例子来批评人性的弱点了,显露出他的尖刻。

人嘴除了吃喝,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说话。会说话的人说得人笑,不会说话的人说得人跳。甭管你多么伟大,其实都喜欢听奉承话,哪怕奉承话中有假话,听起来顺耳就行。想想也是,许多时候,我们那可怜的真话总是没有好的去处。不被领导理睬也就罢了,有时候老婆不爱听,孩子也表示烦躁。相反,你只要说老婆你今天好漂亮啊,女儿你又进步了,虽然老婆还是贫贱的老婆,女儿还是顽皮的女儿,可这样的假话一说出来,大家都高兴啊。所以,有人说:“说假话,没有智慧根本拿不下来。”

3.人类社会、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认清真假,或者某人对某事的认识水平还没有认清真假。这样的事情不少,例如:地心学说、无理数、医学问题等等。

4.善意的谎言。例如:家人在医院检查身患癌症,第一件事不是考虑治疗方案,而是琢磨着如何编造谎言瞒过患者。

5.许多政治家说假话,是为了政治需要,因为他们要在政治舞台上玩弄政治,需要假话粉饰填充。当官的说假话,是为了骗取上峰信任当上更大的官,因为上峰喜欢听那些假话。所以有人说:“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而百姓的一切是为了实实在在生活,奋斗目的也仅是生活得更好一点,说假话有何用呢?!

6.少数说假话成为习惯者,或者是性格所致(就是喜欢吹牛)。这种人常常被周围的人所知,而自己常常被说假话、吹大牛弄得狼狈不堪。央视春节晚会有这样的小品。

假话主要表现形式: 1.言实不符。说话者所传递出的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2.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口言善而身行恶。3.轻诺寡信。随意做出承诺,却不能履行自己所作的言语保证。4.口是心非。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

古今中外,为父母者教育子女或者教师教育学生时,总会告诫他们别说谎话。但是,他们常常忘了“身教重于言教”。如果一个社会,在道德上允许欺瞒的现象,说谎话者得好报,说真话者遭打击,这个社会肯定出了大毛病。

这个世界不太平,常常因为那些政治家说假话。美英打伊拉克,就是假话在先。安倍晋三说钓鱼岛是日本国的固有领土也是假话。许多政治家在上台前和上台后说假话,几成惯例。历史上,史学家总是“为尊者忌讳”。所以,“正史”常常真真假假;而“野史”因为各种原因,也真真假假。许多史实甚至翻来覆去,让人搞不清谁说得对。

星云大师《寻找美玉般的君子》:“人常常为自身的利益,不惜说假话,欺骗别人,有时候甚至用尽心机,占尽别人的便宜。”大师又问道:“当利益当头,攸关身命之际,有几个人能刚正不阿,坚持良知,不说假话?”大师还说:“不说假话的君子往往如凤毛麟角。”大师没有错,大师指的是君子,不是我等一般俗人。索尔仁尼琴被视为“政治上终生持不同政见者”,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他以直言不讳的人格立世,代价是多年牢狱生涯和一生寂寞。中国历史上敢于直言的例子很多,但说假话成名成家的人更多。这就让人左右为难,不会说话了。因此有人认为:“人活在世上,真正要做到不说假话,比登天还难。”有些人总以为凭心直口快在人前行走,问心无愧。但是常常因为有些太直太快了,给自己留下许多遗憾和后悔的事情。那么,他就不说假话了吗?也未必。

人身处社会,在领导面前违心说话难免;在场面上混,爱说大话难免;小心翼翼时有意说假话,得意忘形时随口说假话。虽然不是那种人人指脊梁骨的“政治流氓”,却也不一定句句都是真话。所以,讲真话难。

有人说:“说真话需要勇气,说假话要的是智慧。”“说假话也不容易。说假话是一门技术性极强的手艺。”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但是,希望大家多讲真话实话,讲能解决问题的、有用的话;造成“让不讲诚信、说假话的人没有立足之地”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2007年,温家宝总理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并祝贺季老96岁寿辰。温家宝总理:“我喜欢看您的散文,讲的都是真心话。您说自己一生有两个优点:一是出身贫寒,一生刻苦;二是讲真话。对吧?”季老答:“要说真话,不讲假话。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他解释说:“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无论做人、做事,在真话受益这件事情上是通用的。真话碍于某些原因不能全说,但保证说出的全是真话,这是做人做事的勇气和担当,也是值得尊敬的优秀品质。从生存哲学上来说,讲真话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季老自己也承认说过谎话,尤其是在特殊的年代,为求生存,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季老不是提倡“真话不全说”,而是委婉地批评真话不能全说的社会现状。遗憾的是,很多人(包括一些级别很高的领导干部)领会不到这种批评,他们却把“真话不全说”当作正面的格言来宣扬,这岂不成了莫大的讽刺!

事要人做,话要人说。事情做得好,更要会说话。有时候,会说比会做的结局更妙。当今社会,说真话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只说真话不说假话,那你就不能“进步”,你就不能跟上“时代潮流”。因为说真话,上边儿不高兴;说假话,下边儿不高兴;只有说笑话,说段子,只谈风流,不谈政事才是圆滑的处世。

据说,孔子带弟子东游,又累又饿,吩咐子路去向酒家老板要点吃的。子路对老板说:“我是孔子的学生,我们和老师走累了,给点吃的吧。”老板说:“你说是孔子的弟子,我写个字,如果你认识的话,随便吃。”于是写了个“真”字,子路想都没想就说:“这个字太简单了,‘真’字谁不认识啊!”老板大笑:“都这样了,还真的,认‘真’有什么用,你们不是孔子的学生!”于是吩咐伙计将其赶出酒家。另一弟子见师兄空手而回,他去酒家对老板说:“我是孔子的学生,我们走累了,给点吃的吧。”老板仍写了一个“真”字,这位弟子想都没想说:“太简单了,这个字念‘假’啊。”老板大笑:“连这个字都不认识,还冒充孔子的学生。”于是,他也被赶出酒家。孔子亲自去酒家对老板说:“我是孔子,走累了,想要点吃的。”老板又写了个“真”字,孔子看了看,说:“这个字嘛,念……嘿嘿……嘿嘿……”老板大笑,说:“果然是孔子,你们随便吃。”弟子不服,问孔子:“明明是‘真’嘛,为什么你没有念,人家反而说你认得?”孔子说:“这是个认不得‘真’的时代,你非要认‘真’,焉能不碰壁?如果你偏要把‘真’念作‘假’,同样也要饿肚子的。”

汉语中,不说真话谓之“瞒”,编造假话谓之“欺”。后者比前者更受道德的谴责,因为有的隐瞒也许是出于某些可以谅解的原因,而造假则属于主动使坏,是不可原谅的。但是,瞒与欺都是贬义,谁都知道,“欺上瞒下”不是好话。然而“祸从口出”,身边因说话而引发的麻烦屡见不鲜。因而,掌握说话的智慧,也就差不多掌握了人生的智慧。当然,在涉及隐私、机密内容,或者有可能侵害到他人权益时我们也并不能全说真话。

不说假话,只需沉默。而真话不全说,却得经过仔细的筛选和思考。“过滤”出能说的和不能说的。这的确是个头疼的事情:要么狡猾惯了,不说假话就没什么好说的;要么老实透了,把大实话摆地摊儿谁要谁拣去。真正会说话的人,则界于两者之间:善辩,但是不滑头;诚实,但是不愚忠。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却能全身而退,身陷入明争暗斗之中也能毫发无伤。这种人一开口,或幽默,或睿智,或精辟,总能让人感到无穷的的人格魅力。2016.8.31.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