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
发现问题。在教学中课堂的组织确实很难。怎样让课堂静中有动,动而不乱呢?这些年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也略有体会和心得。一味的鼓励不行。学生是人,他也要符合所有人生长的规律,表扬多了,这样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比较自我,听不进去同伴的建议,不合群,在家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一味的批评也不行。每个学生,他有自己的尊严。如果批评多了,孩子就会有两个极端的走向。一是很听话,甚至逆来顺受,没有创造力,没主见,内向。二是叛逆,最后成为问题学生。不批评不表扬的放鸭式的更不行。那适当的表扬和批评,适度的做法,到底这度怎样把握。完全凭老师的经验,那太难了。过左了没有效果,过右了我们就会有可能违反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国家有没有个度和标准,能不能给我们一把尺子呢?在这进也不是,退也难的窘况下,我真的很困惑。 分析问题。我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很多老师把课堂搞得很热闹,好像怎个课堂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中。但我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大多是表扬为主,而忽视了鞭策的作用。其次是物质的刺激,把课堂搞得很花哨很热闹。这种做法很多迎合了一些专家的口味。我也参加了很多培训,专家们无非是一些,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爱心去打动,等一些口号性的语言。爱心,责任心,激情都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这些专家也只是一个再强调而已。也偶尔听到一些专家讲到学生是一个血肉之躯,不是产品,他有自己的认知,独立的感知和学习的能力,当然他们还是孩子,所以他们的认知在他们的意识里,或是在他们的空间里是对的。单靠单纯的表扬和批评就能解决吗?单靠爱心,真情就能解决吗?不能,我们一定要有一定的行为干预,使他们更正过来。所以我们有责任去寻找,去探讨一种方法和措施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的爱心,这就是我们的真情。教师的爱心不光是在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上,还是在用科学的方法来干预学生,用科学的制度来管理学生上。这也是所有专家,教授应该探讨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着推广自己的啥理念。 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搞清楚处罚,体罚,和犯法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要老师管好学生,提高教学有点难。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这方面吃了亏。在这个问题上翻船的老师很多,当然不能排出那些素质低的同志。大多数有经验的老师都不敢踩这条红线。当然也有个别有经验的老师这个问题上做的很好,我可负责任的说他们也有很多难言之处。当然百年才出一个毛泽东,我们只能推广他的经验,决不能用个例来要求大多数。 现在大多数老师是学以致用,听专家的话。该说的说,该做的做的,对于个别不听话的,叛逆的的学生不是不想管,而是不敢管。 这个问题,必须改决好。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共同来该决这个问题。其次是端正一个概念的问题。没有一个老师和自己的学生有仇,除开那些素质低的老师。那也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全国各地年年有些老师过渡变态的体罚学生,那不是全体老师的错 ,那是那些人渣的错,政府把他们毙了也不为过。也有些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点击量,阅读量肆意炒作。把个案和老师这个词连在一起 。好像所有老师都有罪。贬低了老师的社会地位。我们要端正一个概念,老师决对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对于个案,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放高门槛,不是认识几个字的人就可以上讲台的,特别有些地方政府,在人事改革时其他单位的人,通20几天的培训就转为老师的做法,是 祸国殃民的,还一些地方的代课老师,民办老师,就是某些领导的一句话的事。这个问题一定要摆正。前面的两个问题是两个社会问题。下面两个问题是我们教育内部的问题,我们也要解决好。三,教育部门,专家和一线讲台脱节的问题。专家不下一线,关着房门想理论,不到生活中去找真理,不在实践中找经验,不到广大农村,边远地区体验生活。开口武汉某所学校怎样怎样,闭口北京的学校怎样怎样。还有的说国外的学校怎样。所以在学生的管理中,老师们缺少一个正确的,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教育官员,大多不懂教育,吓指挥,乱指挥情况严重。局长,科长,组长 还有局里的办员,有几个是从一线老师走上去的,有几个是真心实意是办教育的。教育官员的腐败和不民主,大大的挫伤了一线老师的工作热情。也许有,查查他们的社会关系,有那一个是靠真本事走上去。 四,缺少学生管理的机制。在学生管理上,我们依据的只有《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 ,那样的条条杠杠只有靠学生的自觉,如果读一遍,讲一遍,学一遍学生就自觉了。那学生还是学生吗? 这样符合教育规律吗?能不能在《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再搞个细节,让它有可操作性呢? 深思和希望。能不能既给孩子糖果,又给孩子制度;既该孩子自由,又给孩子约束呢? 希望我们的教育越办越好,希望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幸福。
- 谢谢文友的光临2017-01-10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