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案影像·译者序》(本书即将在亚马逊上架)
北极熊效应:苏联解体 美国死人
——《凶案影像》译者序
据说,有种现象叫“蝴蝶效应”,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几千里之外偶尔扇动几下翅膀,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那么,庞然大物的苏联,虽被称为“北极熊”,但体积比“龙”、“象”之国加起来都还要大:面积2200多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军力也仅次于美国;这么个大家伙轰然倒塌,分崩离析,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变化呢?
咱们姑且称之为“北极熊效应”吧。
苏联军队走私、欧洲血钻交易,美国的俄罗斯黑帮,实现了“美国梦”的第二代俄罗斯移民成了金融、房地产大亨,还有一大批来寻梦的俄罗斯落难妇女,美国这个“机遇之国(书中人物所说)”给了他们多少机遇、什么样的机遇呢?本书主人公依然是艾利·福尔曼,生长于美国的德裔犹太人,苏联解体产生的“北极熊效应”给她带来了什么影响呢?这一切又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呢?
本书是《谋杀鉴赏》第三部,女制片人艾利·福尔曼这个“业余女侦探”还能那么幸运、歪打正着破获惊天大案吗?警方怎么可能让她插手侦破重案要案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除了故事,本书对于人性的揭示与剖析可以说入木三分,肯定会引发我们不少深深的思考。
本书依旧是老中青三代译者通力合作的结晶:一位是青年才女,曾留学美英两国,此前一翻译出版过两本小说;一位是中年译者,曾两获全国性翻译大奖,也是持续热销的《谜案鉴赏》译者之一;最后一位译者当然是老朽啦。本书若能给与读者诸君舒畅愉悦的阅读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知苏联解体前后的动荡心理、活生生的美国现实生活、思考人性深处的某些方面,功劳在于集体;若读起来生硬晦涩、味同嚼蜡,责任归我个人,因为本书既由我主管、也由我决定最终的面貌如何,每词每句都经过我多次苦心孤诣地反复打磨,常到绝处逢生、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地!
限于精力与水平,也由于文学翻译本身的属性,不同的读者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与认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恳请读者与方家不吝赐教,我还会不断修改译文,使之不断改进。
本书是美国当代惊险悬疑小说女王莉比·赫尔曼的代表作《女侦探福尔曼系列》第三部。
我已下定决心,力争于有生之年,译完莉比·赫尔曼的主要作品。敬请期待本系列第四部:《绝地反击》。
相信本书也会像《谋杀鉴赏》那样“一口气看完本书,阅读的快乐自不必说”;也会像《谜案鉴赏》那样“读来大呼过瘾”[1]。
是为序。
汪德均(汉译赫尔曼第一人)
2016/10/18
[1] 出自旧楚狂客的评论,可上多看查证,亦可上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