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拜 年
正月初一,村里人都早早起床、洗漱、吃早点。随后,大人带小孩趁早到祖堂拜祖宗年。新年第一天第一次走出门外,叫出天荒。人之道,孝道当先,人们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拜天地,拜祖宗嘛。随后,在全村,挨家挨户拜长辈的年,这也叫拜家亲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开头,到哪出客,都叫出荒。拜家亲年,家族中辈分高的、年纪长的,都应给拜年。拜年时,有的还说些吉祥的话语,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身体健康’。拜年必须在上午十二点钟以前,否则人家不高兴。
这天清早,人们洗漱毕,先吃鸡汤面,再吃煎粑。这是传统习俗。大年夜剩下的鸡汤和面条煮,还有鸡蛋,好吃吧,这一下就让你高兴得不得了。吃罢早餐,家家户户都拿上一把香、大圆饼鞭炮,一家大小(妇女除外)喜气洋洋朝祖堂走去。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祖堂里早已鞭炮阵阵,白烟缭绕,香气满堂。偌大的祖厅站满了人,爆竹皮儿铺满地。能不多麽?都是要体面,新的一年都舍得花点钱,爆竹是一个比一个好,有的不是夹、端,而是由两人抬爆竹来。哈哈,真有趣。先来的先拜。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土地神公。每处少不了一柱香火敬拜。
村长是早早来祖堂张罗,给出荒的人张香烟、分糖果。
出天荒后,紧接着拜家亲年。这里也有一套程序,先拜叔伯,汇合老家队伍再依次到小房、大房,最后到别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哈,新年到各家走走,心里是特别的爽!
瞧,每户人家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大门立柱红纸春联,大红大紫的那种全新的喜气令你兴奋;也偶尔有一两副是书法好手之墨宝,让你眼神一亮,那种高雅的美感,似美妙的音乐令你陶醉;有的门头还倒贴‘福’、‘春’大字,好讨人吉祥:“福到了”、“春到了”。
客厅里,真的是满堂生辉,春风洋溢。看,条清几洁,明杯亮盏。中堂字画应有尽有:南极仙翁,笑捧寿桃,盈盈少女轻歌曼舞••••••总之,一跨进客厅,就让你耳目一新,神清气爽。主人笑哈哈地倒茶张烟,招呼烤火,还忙不迭地塞糖果给小孩。真叫人手忙嘴忙眼也忙。双方都是笑语连声,祝福不断,有的谈去年的收成,有的甚至展示新年蓝图••••••
来屋拜年的人一批又一批,前客让后客,川流不息;屋外,大街小巷更是络绎不绝。小孩子——有怀抱的,有手牵的,有肩上骑马式的,娇声奶气的嬉笑;小小的荷包是鼓鼓的,小手儿也攥着捏着;大点的孩子是美滋滋地瞧着手中烟,还不时地从烟盒里一根根抽出来看;大人嘴里叼着烟,耳朵夹着烟,春风满面••••••
整个上午是忙拜年,说了不少的祝福,也吃了不少的烟和糖。整个村子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甜。
我小时候,是在孟家湾村住,村子小,用不了半个时辰,就拜年结束。心里觉得不过瘾,就又伙同几个小伴儿到邻村去,拜同族长辈的年。我们小孩拜这些的年,其实,说穿了就是想多讨些香烟(我们小孩叫拜烟)。路程也就一里地,蹦蹦跳跳的几分钟也就到了。三四十户人家的村子,拜一轮,就有两包烟。邻村的大伯、大叔、婶婶、伯母见了我们,知道是香烟的事,也都高兴地张烟给我们。那时的香烟有红金牌、飞马牌,最差的也就金鱼牌的。农村的大人,平时都是抽黄烟丝,只有过年,才买香烟。所以无论好烟差烟,都是属于高级品的东西。我们心里个美啊,简直无法形容。
从正月初二开始,就是依次去外公家、舅公家、姑姑家、姨妈家拜年。
我的外公、舅公都是一个村子。父亲带我们兄弟俩先到外公家,后到舅公家,然后挨户的拜一轮年,什么表叔、表伯的、表嫂的,总之,年纪大的都要拜年。小孩拜年有句顺口溜:拜年拜年,鸡腿子上前。小外甥去拜年,外婆一定要留鸡腿煮面给心爱的小外孙吃。早餐外公家吃,中午舅公家必定要留住吃午饭,舅婆也要煮两个鸡蛋的面。鸡蛋在那时算是极品啰,一碗面里有两个鸡蛋,算是对上客最好的招待了。
到初七以后,还要跟母亲、奶奶去外公家、舅公家住上几日。母亲、奶奶,一年到头忙碌着,新年伊始,回娘家住上几日,也是要的。自然,我这小跟班,再连着跟去。乡下人把这种再做客叫拜溜年。我心里最喜欢跟表叔、表兄们玩。他们这些大孩子,玩得很有道儿。有跳房子,搭墩子。墩子是用块砖作墩子,上面垒上铜钱(一人放上一个),用铜硬币看准铜钱墩甩搭,铜钱掉下砖,那铜钱归搭的人。这要看眼法准,而且,先后是有规定的顺序。这个游戏,有时青年小伙子也要凑凑热闹。
我最喜欢跟表叔、表兄掏鸟蛋、捕竹鸡。麻雀爱在房屋墙洞做窝,用梯子上去,有百分之三十的概率。鸟蛋基本归我所有。捕竹鸡更有趣。竹鸡的个头比野鸡小一半,也没长长的尾巴,只会钻走,不善飞行。座峦、小刺蓬常有那竹鸡,而且非常多。比我大几岁的表兄他们,很会捕竹鸡。用收筐(像漏斗,直径有米多的大口径),尺长的小棒撑住收筐口,很长的粗线绑住小棒的下端。表叔说,竹鸡很小心,必须把收筐伪装好。他用青草、麦苗、油菜遮住,就像青草做的小暖窝。人躲在远远的地方,竹鸡最后会小心翼翼来寻食的••••••
正月里,我也喜欢到姑姑家拜年。姑姑家在西边山村,离那不到半里地,有个水码头集镇,叫徐港桥。那里正月最热闹。有本地的赣剧,有舞龙灯,打狮子。几个武师表演刀枪棍棒,特别是一个大腹便便的武师在大肚子上剁筷子,看得有点惊心,锋利的钢刀在肚子上连剁,竟然毫发无损;后来还在肚子上铁磅开碑石。真是钢肚呢!
做戏也是最好玩的。他们虽然是业余的,没有工资,没有补贴,就是因爱好,大人都说戏做得好。我最喜欢看大花脸的武打场面,铿锵的锣钹——咣啧,咣啧,咣啧,咣啧,两员大将的手中刀枪上下翻飞。几个回合后,突然,咚咚咚_咣,一将落败,头盔掉落,背上的小旗歪斜了,单膝跪地甩发,头顶一束长头发快速旋转,半蹲的身子也快速移动,配以木乐——嗒嗒嗒嗒嗒,这表示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得胜的花脸大将左手捋胡须——哇哈哈,右手捋胡须——哇哈哈,然后,双手举枪趾高气扬回去,锣钹也响起来——咣啧,咣啧,咣啧••••••最有趣的是赤膊张飞用枪尖对着周瑜的脖子——哇呀呀,哇呀呀的戏虐,又不是真杀;把个周瑜气得吐血。戏中也有不喜欢看的动作,小生旦角老是把长袖子抖抖抖,好不容易露出两只手来,才一会,又把长袖甩落,反反复复这动作,是干吗呢?做文戏,小孩子不喜欢看,就到货郎担那瞧热闹;还有几个小吃摊、茶棚。茶棚在一边,也就一二十米远,地势高,有几张小桌子,客人一边品茶,一边看戏,很是优雅。
姑姑家也就三四里路,正月去那拜年,又是看戏,又是吃熏牛肉的——姑老爷子每年都要弄好些牛肉,挂在灶火头上熏。村里每年都有老牛抗不过冬的,老牛死了,也不作兴卖牛肉,都是大家分点吃。熏牛肉特别香,好吃。
现在想想我小时拜年的事情,还是蛮有味道的。
- 感谢老友,谢谢新朋友。2016-10-27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