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也咫尺
天涯也咫尺
-------回忆我的爸爸
爸爸去世十来年了。
每当我看见年老的妈妈那蹒跚而艰难的步履,那伛偻的如弯弓似的脊背时,心里便生出无端的怜爱,也因此常常想起爸爸。爸爸,您在天堂还好吗?
今夜,窗外如丝细雨,缠缠绵绵,淋湿了记忆。
深秋如约而至,枯萎了季节。(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十三年前的那个深秋,我的心,被爸爸的病痛纠结着,看着爸爸一天一天的消瘦,我们几个儿女,常常默默无语。深感爸爸在这个世界的时日渐近末日,我的天空就像下着绵绵的雨。
那个夏天,爸爸胸部疼痛不已。我陪着他去遵义医学院检查,结果让我痛切了心扉。当着爸爸的面,我若无其事,强忍内心的绞痛。爸爸住进住院部,我不时快速转身出门,我怕爸爸看见。我只能悄悄的找个角落,无声无言,任由泪水奔涌。然后用冷水冲洗一会,才回到爸爸身边。
我真的不相信,实在不相信,爸爸不是很结实么。他退休后,在老家过着田园般的生活,无忧无虑,快活自在。我老家屋后,是一个长长逶迤山岗,他每天清晨出门,沿着那山岗,那树林,那田埂.......轻松自在的行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他怎么就会病了呢?
我始终不相信,我多么希望那是医生的误判啊!于是,我又带着他去了重庆第三军医大复查。车过重庆长江大桥时,爸爸很是激动。四十年前,年轻帅气的父亲就站在这个桥头,留下他青春的身影。
在重庆第三军医大检查的结果,让我无法回避这残酷的事实。事实已然存在,我无可奈何啊!
我只好“哄”着爸爸,说病情不大紧的。既然来了,何不去重庆的景点逛逛,爸爸很高兴。我知道,这是父亲人生的最后时光。我们去了歌乐山。重庆的夏天闷热无比,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歌乐山。我和爸爸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们参观白公馆、渣滓洞。我给他讲江姐的故事,讲杨虎城的故事,讲中美合作所的故事,讲重庆即将解放的故事。爸爸只是静静的听,静静的看。其实,那时的爸爸并不知道他病得如此严重。当然,他就不知道我带他此行的目的何在。半天下来,爸爸很是疲惫,但他并没有退却。我陪着爸爸,心情异常沉重。我也知道,这件事要瞒着爸爸,只是短暂的。
后来,爸爸继续在医院治疗。我们几个儿女轮流和妈妈一起,陪伴着爸爸度过他最后的时光。爸爸知道他病情的严重,那是住进了“肿瘤科”了。那些病友,互相鼓励着,支持着,也调侃着。爸爸也很坦然的面对,爸爸的坦然,爸爸的坚强,使我明白:笑对人生,从容不迫。生命的意义,不在时间的长短。
爸爸能够在解放后不久读到小学毕业,这在偏僻的农村,真是很了不得啊!一方面,得益于他的用心读书,另一方面,还在于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爷爷深知没有文化的悲哀和他受的的磨难。爸爸,刚刚小学毕业,就被推荐参加了工作。虽说只是一个供销社的售货员,但是,那时被称之为“干部”。爸爸工作很卖力,也爱学习,没几年,就调到县里,当了一个小小的“股长”,这在我们农村,被称作“官”呢。
后来,中国便来了一场“革命”,爸爸被当做“当权派”,回了农村。从小就没干过多少农活的爸爸,怎么去“耕田”“犁土”呢?,好歹有弟兄叔侄的指点。爸爸在接受他们一年的“培训”后,干起农活来,居然得心应手了。农闲时节,父亲和几个下放农村的“当权派”们,又去干点较为轻松活计——据爸爸讲,那就是干点“生意”,可是,爸爸又成了“走资派”了。不得已,爸爸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干农活,就这样干了十年。我就是在这场“革命”中出生的。记得因为爸爸的缘故,我常常被那些小孩们戏称“当权派”“走资派”的儿子。那时候,好像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罩在我头顶,也常常因此闷闷不乐。问了爸爸,爸爸没有更多言语,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句:“你不明白的。”是的,那时我真的不明白,我又怎么能明白呢?
爸爸严格而慈祥。
还记得那次,我读二年级了。那天,天气特别的闷热。放学后,看着同学们在清清的河里游弋,那姿势,如青蛙游走。我羡慕至极,也脱了衣裤,在那清浅河边学着“狗爬搔”。可是不知道咋的,被河水荡向深处。我如落水的石头,河水吞噬了我,只记得我在水里“张牙舞爪”,幸而被一个水性极好的大个同学将我从深水处救了起来。我提心吊胆的回到家里,不知道是哪个“鬼人”将此事告知爸爸。其结果可想而知,看着爸爸那阴沉沉脸色,我不知所措。其“惩罚”是面壁思过了几个时辰,当然,爸爸后来和颜悦色的给我讲了游泳时技巧,再后来,爸爸带着我在水里学习游泳。我的游泳技术越来越好了,从那时起,我不再害怕深水,在水里,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爬山崖,攀高树,专丛林,我胆大心细,爸爸说,凡事皆可做,但要做好。无论工作还是学习,要务实,切勿华而不实。对待朋友,真诚坦率。是的,爸爸就是这样教导着他的儿女们。
在我们村小,因为我个头小,学习也拔尖,深得老师的喜爱。也常常因此参加乡里举行的各种竞赛,也屡屡获奖。其实,那时的奖品不过一张奖状、塑料文具盒和一支圆珠笔而已。不过,那份奖状,会贴在门前“公之于众”,真有点“光耀门楣”的味道。至今想起这件事,还自顾发笑呢。也因此,我的爸爸对于我读书的所有事情,是有求必应。至于奖励,不过是夸奖几句而已。在那物质匮乏的时代,还有什么奢求呢?
想那年月,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就是让孩子们填饱肚子,到年关,有一件新衣服,有一双新“解放鞋”,就已知足了。爸爸和妈妈为了这个“崇高的理想”,常常冒着严寒、顶着酷暑,披星戴月,晨起鸡鸣,夜睡更天。时光,将他们的容颜憔悴;岁月,将他们的青春剥蚀。
转眼间,“四人帮”被粉碎了。中国迎来了春天,改革开放,让所有的国人,逐渐富裕起来。
我进了初中,爸爸也被“平反”,工作也落实了。改革后的农村,土地实行了承包责任制。人们干起活来,那是不知天晴落雨,不分黑夜白昼。日子当然就过得顺顺当当,甜甜蜜蜜的了。爸爸在外县工作,我们几个儿女就跟随妈妈在老家生活。爸爸工作,兢兢业业;妈妈干活,任劳任怨;我们读书,当然就很卖劲。白天读书,晚上帮着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妈妈尽管劳累,但是,在她心里却也甜甜蜜蜜。小日子,在妈妈的打理下,过得是有滋有味、红红火火。
因为交通不便的缘故,爸爸有时候半年才回家一次。那是我们全家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特别是春节,是我的奶奶最企盼的日子。我家下面是条清清小河,河的对面是一条蜿蜒的公路。那时候,车辆很少。奶奶常常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杵着她那根亮油油、光滑滑的拐棍,颤颤巍巍的去那离家百米开外的田埂上,目光锁住那关口。因为,那关口是父亲回来的时候,客车车头最先露出的地方。那目光,是一个年老的母亲对远方的儿子的惦念与牵挂。客车经过半个多小时候,设若奶奶还没看见爸爸的身影从她脚下那长长的田埂上出现。她就又颤颤巍巍的回到家里。不过,那神情,忧忧的。“林子,你爸爸哪天回来嘛?”奶奶慈祥的目光盯着我问道。“不晓得呢,奶奶。”我答道。是啊!我真的不知道我爸爸哪天回来。在那个没有通讯的年代,奶奶只能天天去离家百米开外的田埂上。时至今天,每次回到老家,站在那光秃秃的田埂之上,不由得想起我那慈祥的奶奶,还有那慈爱的爸爸。
奶奶去世的时候,爸爸远在外县,等爸爸回来时,奶奶已经不在人世了。爸爸虽然伤心,但也从容。因为,奶奶在世的时候,爸爸把世上好吃的东西都给了奶奶,在偏僻的农村,奶奶的晚年生活得很幸福,很舒坦。奶奶应该没有牵挂吧,因为她去世的时候看起来很安详。从爸爸身上,我懂得了爱的深沉,更懂得了什么是孝道。
时光荏苒,我家里的日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过得是风风光光。后来,我工作了,也调到县城。再后来,我弟弟也工作了。我家几个姊妹也相继结婚生子,那时的爸爸,真的是眉开眼笑。
爸爸退休后,领着不菲的退休金,和妈妈一起在老家,过着美丽而舒坦的田园生活。美丽的乡间,青山绿水,铸就了爸爸热情、善良、正义、豁达、开朗的品性。
爸爸退休后的日子,更是过得滋润。
因为他的热情,我家里,常常是宾客满座。爸爸装烟倒茶,妈妈煮饭款待,深得乡里乡亲爱戴。
因为他的善良,爸爸常常帮助他人,也因此,在父亲生病或病重期间,来看望他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
因为爸爸的正义,爸爸常常被乡里乡亲请去调解矛盾和纠纷。他的所作所为,让人们信服。
因为爸爸的豁达,乡里乡亲,与之交往,形同至交。
......
生老病世,人人使然。
就在那个冬天,爸爸带着满足中的遗憾离开人间,离开他的至亲。
虽然儿女们很悲痛,也很遗憾。但是,爸爸走过的人生历程,给了我太多的做人的道理,他的乐观、热情、正直、善良、豁达......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定将这些财富,传承给我的后辈们。
爸爸去世后,我把他和奶奶藏在同一个地方。愿爸爸奶奶在美丽的故乡安息吧!也愿爸爸奶奶在那遥远的天涯相守吧!
窗外的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此时,深秋的雨夜,让我的思念浓稠。我用我真切的文字,遥寄那远离“天涯”的爸爸!
2016年10月26日深夜于正安
- 谢谢老师2016-11-10 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