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三个境界——赖建青

11-01 作者:古古

艺术的三个境界

赖 建 青

艺术,是文化的升华,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分为视觉艺术如文学、书法、绘画、和摄影等,听觉艺术如音乐、曲艺等,还有综合性的艺术如电影、电视和戏剧歌舞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是达官贵人名门望族享受的艺术已经走进了百姓的生活。

面对纷繁多彩的艺术世界,由于文化水平和审美观点的差异,如何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欣赏各种类别的艺术作品,是很多人存在的困惑。笔者认为,艺术可以分为“一目了然、似曾相识和大象无形”等三个境界:

艺术的第一境界是“一目了然”。如国画,也就是水墨画中有一种“工笔”画法,与西洋画派中的“素描”相似,追求被画物的真实即“形似”,注重“写实”,其作品给人以“一目了然”和“一览无遗”的感觉;还有在文学方面就是白描式的诗文,如“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等(骆宾王《吟鹅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艺术的第二境界是“似曾相识”。如果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就不是艺术,有位艺术家曾指出:“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要反映的客观事物会有“取舍”,如国画和油画都有“写意画”、书法有行书草书等。郑板桥曾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诗句,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如世人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力求“写意”,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齐白石老人画虾时将其头部两边的各三只足和繁多的长须舍去。即保留美的部分;画漫画时,画家会画出一个人的特征,如鼻子、嘴巴或眼睛,其他部位则信笔涂鸦,既可让欣赏者看出画的是谁,而与真实的人又不完全相似。

艺术的第三境界是“大象无形”。

老子曾提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如国画中的大写意、泼墨画,书法的草书,还有西方的印象派、抽象画等艺术。得意忘形,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艺术皆要重其意,轻其形。就是要让欣赏者有充分的想象和思维空间。

共 1 条文章评论
  • 作者您好!我是美术教育研究杂志社的编辑,读了您写的“艺术的三个境界——赖建青”,认为可以作为我们的卷首语,想请问您是否同意?作者是否署名为赖建青?文章采用后我们会给您邮寄样刊,稿费200元将通过汇款方式汇出。2018-09-29 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