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汪国真

11-16 作者:心应

对生命 你充满热爱

坚定的把个性

挥洒在去远方

风雨兼程的路上

对爱情 你始终执着

勇敢的把真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吐露在青春的森林里

美丽馨香的玫瑰前

对生活 你报以微笑

无论现实回敬你什么

你都乐观的去面对

欣然的去接受

对梦想 你相信自己

即便遭受打击

也顽强的同命运抗争

在坚韧中默默耕耘

------你的风采

清秀儒雅 让人着迷

------你的潇洒

豪爽睿智 让人留恋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2015年4月26日),中国大陆现代诗人。祖籍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追求普的抒情、狄的凝炼、李的警策、清的清丽。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2]

汪国真诗歌受青年喜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的诗契合了广大年轻人的心理需求,而且诗歌里面所表现出的人文内涵已经超越了时代,达到了社会普遍性。青春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黄金转折点,在这一时期,年轻的心有太多情怀太多负荷需要释然,太多思考需要沟通与解答。汪国真的诗歌以“知心大哥”的方式出现,对他们的所感所想以自己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进行了心灵抚慰和自省关怀,从情境美学到情境哲学,实现了情感烦恼到智慧超然的跨越,从而使其诗歌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超越了时间性。也正是因此,汪国真的许多诗句,成为了年轻人争相摘录的青春励志格言,如“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等。

一切的艺术与美都属于年轻的心灵。诗歌虽然跨越了年龄的限制,但更受年轻人喜欢。当代诗坛,诗派混杂,莫衷一是,缺乏一个能够深入触动年轻人心灵的核心支撑点。汪国真的诗歌恰恰打破了这种诗歌门墙的壁垒,直接冲撞进了年轻人的心灵,而且融入了他们的感情,融入了他们的梦境,仿佛为他们打开了一道五光十色的天窗,让年轻的习惯幻想的心灵更多了一些明朗和纯净。“言人人心中所有,道人人笔下所无”,汪国真的诗予年轻人的种种情态以知性的诗意的解读,给年轻人带来的是对躁动情感的适时梳理,知心与励志。“读汪国真的诗,如涓涓溪流,可以融入大海,如平静的海面,却让人心潮澎湃。”这是许多汪国真诗迷的共同心声。

当代社会,许多年轻人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感到无所适从和青春迷茫,心理负重和情感迷惑十分严重,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年轻人的叛逆心理和独特个性越发彰显出来,甚至导致心理隔阂、忧郁、彷徨、堕落、自杀等。读汪国真的诗歌已成为年轻人青春励志的必修课,许多年轻人因此拨正了青春的轨迹;如许多因读朦胧诗而头脑中混沌一片,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年轻人,后来都成为了读汪国真诗的受益者,使原本迷茫的青春中多了一道亮丽清爽的色彩。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许多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向学生和孩子积极推荐汪国真的诗。汪国真的诗在人的心灵开悟成长上所具有的独特里程碑式的意义,决定了他的诗歌的非常价值,也因此,他的诗被选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国外。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具有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度,从古到今,能够广为社会认可的诗歌却并不是太多,这说明评价诗歌好坏的标准不是掌握在个别所谓诗歌圈内人士的手里,而是存在于读者能够广泛性接受的心里。真正优秀的诗歌,必然具有情境美学所特有的情境感染力,能够实现超越时空的特殊心理需求,这就需要在诗歌意境表现上实现由情境美学到情境哲学的具体升华。而当代诗坛,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并不多见。汪国真的诗歌,20多年来一直能够震颤人心,备受青少年的喜爱,其中极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实现这种情境升华上具有其独特性。

共 1 条文章评论
  • 不错,大赞!!推荐2016-11-17 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