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向巡视组提供虚假情况如同“自我举报”

11-22 作者:网络

市环保局等9家单位昨天公布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至此,今年第一轮巡视的24家单位已经全部公布巡视整改情况,首经贸清退64万元违规款项,经信委有干部故意向巡视组提供虚假情况被查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将1名多次出国旅游的处级干部免职,对1名言行不当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并通报批评。(11月19日中国新闻网)

巡视组到地方巡察,是以发现地方领导干部、班子成员的廉洁问题、作风问题为己任。肩上的使命决定了巡视人员每到一处,必须动真格查问题,尤其是要向广大群众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甚至选择性向党员干部征求意见,了解实情。

有问题遮不住,没有问题也不用怕。面对巡视人员,地方官员只需摆正心态,坦然面对就行。然而,却有“个别单位和干部在巡视期间故意向巡视组提供虚假情况”,无疑于“此地无银三百两”之举。如果没有问题,需要提供假情况吗?显然这本就是一封“举报信”。

其实,出现类似的情况很好理解。有的单位、干部保护他人的思想走入了极端,不管做对做错,只要平安无事就行。因此,面对巡视组的发现的蛛丝马迹,便有了提供虚假情况,企图帮人蒙混过关的心理。殊不知,巡视人员也并非傻子,岂是想骗就能成功的!

替人说点好话,提供虚假情况,或许并没有多大后果,但由此产生的“副作用”却不容小视,也折射出部分地方为了表面和气的错误之举。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能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正,为时不晚。如果组织对干部的个人问题睁只眼闭只眼,问题只能越养越大,面对巡视时还帮着遮掩,只会令包庇变成纵容,一旦侥幸过关,今后必然会更加肆无忌惮。

提供虚假情况,绝不仅是几句话的问题,它牵涉到一个单位的政治立场,以及保护干部的思路做法。对向巡视组提供虚假情况的做法,应该严厉向单位负责人及当事人问责,避免类似情况再次上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