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本来是佛》一文发表之后

11-24 作者:正能量

《驳斥:本来是佛》一文发表之后,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不同反响。因为这个观点触动了一些人的敏感神经,动摇了被坚持了上千年的观点:即众生本来是佛。这种观点还演变为:“本来圆满”或“本来是道”等。最重要的是这种观点被一些知名人士信奉并传播,有的名气还很大。

这个观点认为:佛是现成的,本来存在的。只需要知道或认同就可以。所谓的“修”就是知道或认同:自己是佛。还美其名曰:明心见性、顿悟、圆满等。也有叫回归本源(本性),回归于道等。

如果要问:既然本来是佛,那么众生是怎么来的?回答曰:佛迷了,或退化了,就成了众生。

如果说众生通过修行可以成佛,还可以理解。说佛还能迷、能退化,就令人费解。

佛是什么?佛是具有透彻、圆满认知的圣人;佛代表着解脱,是超脱了一切幻象的解脱者;成佛是过程,是体现作用和价值的过程。

佛拥有明辨真幻、虚实的智慧,不会执著于虚幻,也就不会迷失退化。说佛能迷、能退化,不是对圣人的误解和亵渎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果说佛还能迷,还能退化,那么即使成佛也不究竟,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如果有一个现成的“果”放在那里,等着人们去拿,这不是不劳而获吗?

把种子说成果实,并且没有中间过程,这不违背规律和事实吗?

如果有人接受了这种观点,只要相信、承认:我是佛,就够了,至于做什么都不重要了。

加之当下社会价值观颠倒,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如果再有腐朽堕落思潮的推波助澜,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针对这种不能自圆其说且又具有潜在社会危害性的观点加以批驳。

此文发表之后,既有赞同和赏识,当然也有质疑和反对。

先说质疑和反对——主要理由是与经典不符,或者与某高僧大德的话不符。引经据典无可厚非,关键是正确解读。如果只引用经典原文,而不加以解释说明,不能把经义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满口佛说,仿佛让人无可争辩。

经典是圣人思想的文字记载,阐述的是有关宇宙、生命、社会、人生等的真谛。只有正确解读,才能发挥指引作用。

况且佛教已有二千多年的传播历史,在传承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原因,经文真义会被逐渐扭曲,直至失传,就是佛教所说的末法。如果只拿经典说事,而不能结合实际加以正确解读,很难得佛法真义,不但自身不能受益,而且还会误导他人。

还有一种反对观点认为: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言下之意在说:佛也存在变数,佛也有退化或迷惑的可能。这种说法是从简单现象推理得出的结论。孰不知:有所变,有所不变。佛对宇宙、生命、社会、人生等的透彻认知,以及佛的明辨真幻、虚实的智慧不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变化。还有规律法则不会因为人类的意志而改变。

最后就是辩论的态度问题,即不明辩论初衷,脱离实际,空谈理论。有的不敢直面问题,回避论点而言其他。无理可讲就嘲笑讥讽,或者扣大帽子等,根本不是辩论应有的态度。

值得欣慰的是有很多真诚的交流探讨者,能客观、理性发言,即使当时不能理解,也不轻易排斥或否定。

接下来说说赞同和赏识——此帖被几家知名论坛加为精华,其中包括佛教论坛。

尤其是得到了我国最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哲学系吧的青睐并加为精华;其中一家佛教论坛将此文载入《修学指导》栏目;文章投稿被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主办的西部佛学网发表在《佛教哲学》栏目;同时得到了诸多网友的赞同认可,还有转载。

一种观点不期望所有人认同,只希望不误导大众。一个人要对所坚持和传播理念的正确性负责,要把这种理论在各领域和层面进行充分验证,来检验它的正确性,这是一种严谨和负责任的态度。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都会有缺陷不足。若要提升自己,就需要吸纳营养,就需要以开放的心胸接纳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同时身体力行、以实际效果来验证,最终加以坚持守护,才是明智之举。 相反封闭保守,盲目排斥或否定,只会自误误人。

本人曾经发表的帖子——

也谈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 质疑:没有修行,只有认同

这样的极乐害了多少人 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经典?

潘麟的生命观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