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小河
“滴滴、滴滴”熟悉的微信声又一次在周末昼夜的零界点准时响起,这是我远在西北边陲的老战友发来的问候——我知道还是我最爱听得那两个字——晚安!
我的目光赶紧从电脑显示屏上移开,双手从鼠标、键盘上抬起——迅速抓起桌子上的手机,点开绿色的微信图标。果不其然,是我儿时伙伴、少年同学、同年战友、军校同学永忠发来的微信:“晚安!”我也立马给他回过去两个字:“晚安!”
“晚安”在我的理解中应该是人们在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后,让疲惫、困倦的身躯与灵魂安详地静卧在床铺上,沉沉地进入梦乡前的相互祝福。
很多时候,永忠会在周末把他的梦里故事写成大段的微信发给我;我知道,身为部队正团级主官的他不比那些手下的参谋、干事们轻松、自在。常年不能回家探亲的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的牵挂越发显得更甚。没有当过兵的人是不能享受到这一份美丽的孤独的;也体会不来歌曲《说句心里话》的真实感受。
伟大诗人贺敬之怀着对“母亲”延安的赤子之心,写下了激情澎湃的著名诗篇《回延安》。诗中那“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绝美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急切与热爱?!
永忠说他时常会在半夜里被梦惊醒——儿时的小伙伴们都光着身体在故乡村头的大坝里戏水打闹,清脆的欢笑声、跳进大坝时的扑通声,常常把他从睡梦中惊醒,梦醒了梦境犹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故乡的小河源自村头那一座不是很高却被黄土覆盖着的石山下面,岩石的缝隙间流出一股茶杯般粗细的山泉水。这股水不知道在我的村庄里流淌过多少年、多少代?大概是我的祖先从山西大槐树下拖儿带女,翻高山、过黄河、钻沟渠,寻访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在这里发现了这股供他的后代们繁衍生息的“龙脉”吧!
山泉水从石缝里流出,顺着沟道一直向南、向下流去。一座座沟壑纵横的山峁下,乡亲们沿着流水的北岸挖掘出一眼眼漂亮的土窑洞。他们给这些依山傍水而掘的土窑在外面接上了方方正正、平平整整的石头面子,构筑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高原建筑群——陕北的窑洞。
窑洞文化里上演过多少幕乡亲们真真实实的悲喜剧?那不分昼夜的鸡鸣狗叫就是它的配乐;那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就是它的服装色调;那潺潺长流的清澈溪水就是贯穿剧情的主线;所有平凡琐碎的日子就是它永恒不变的主题!
有时候,我也会把我的梦用我沾满泥土的思想编织成一篇篇关于第二故乡的散文发表在一份份报刊杂志、一个个公众平台上。通过快递,或者是微信也把我的梦境寄给远在天边的永忠。
一九九二年夏季,我俩双双考上了军校。在一个周末的上午,经请示排长批准后,我们带领全班战友拿着铁锹、脸盆、水桶、砍土镘(维吾尔族人民的一种挖土农具)来到营房后面的那条排碱渠上。大家两人一组分工作业,一组爬到胡杨树上去砍树枝;二组把树枝投入河渠里,将河渠分阻成几段;三组往树枝上铲泥土,堵住上游的流水。最后,大家一齐下水,用脸盆和水桶把分阻成段的渠水向下游、向外泼。
一个小时的功夫,排碱渠里的水很快就被淘完了,分阻段里的鱼儿活蹦乱跳,就象初春北方农家的大铁锅里在炒豆子一样,噼哩叭啦十分热闹!
一阵手忙脚乱过后,战友们满身满脸全是泥巴,那桶里提着的、盆里端着的,几十条红尾鲤、黑背鲫、白肚子鲢鱼,尽成了我们的战利品。经现场刮洗干净后,战友们喜滋滋地把鱼儿端进了炊事班的伙房里。
那一顿晚宴上,水煮鱼、清炖鱼和红烧鱼是我们全排的主打菜,排长破例给我和永忠一人喝了一杯新疆伊梨特曲酒——那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品尝到了酒的热烈与豪迈。而今,关于酒的种种我是十分无奈、哭笑不得。喝过酒的人和经常喝酒的人——你懂得。
梦中的小河啊,家乡的每一个小小生命都是在你清澈甘甜的滋润中成长壮大;我们每一次灵魂的升腾都是在你奔涌流淌的荡涤里得以净化——推动着我们朝向更加明亮的远方前进!
胡杨枫渊,实名武俊祥,中国诗歌网认证、推荐诗人,男,汉族,大学文化,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于陕西省神木县。诗歌、散文作品见于中国散文网、中国诗歌网、凤凰网、《作家导刊》、《文学与艺术》、《陕西散文论坛》、《砺剑天山》、《西安日报》、《榆林日报》、《榆林诗刊》等网络、报刊、杂志。散文《糕在高原》收录在《生命是一条圣洁的河流——“父母亲情”原创精美散文集》;散文《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获“第三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三等奖;诗歌《父亲》(外二首)获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诗歌《致青春》入选《中国最美爱情诗》集;散文《第二故乡的胡杨树》获《文学与艺术》[世界感恩节]征文大赛金奖。
- 回忆就是道美丽的景2016-11-27 14:42
- 好漂亮的图片2016-12-15 08:50
- 欣赏,问好作者 2016-12-17 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