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森:对执纪审查也需戴“紧箍”

12-05 作者:网络

基层纪检委员是党的纪检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近日,青海西宁市纪委出台了《中共西宁市纪委委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纪委委员自身建设,促进和保障纪委委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为委员履职划定“硬杠杠”。(12月1日人民网)

在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执纪监督仍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无论是拒腐防变,还是反“四风”,都不能完全依靠党员干部的自觉,利用外在力量的监督协调,仍然是预防干部犯错,并及时纠错的有效办法。只要纪委严格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严格按照党纪划定的“硬杠杠”,抓好监督,抓好问责,就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最大的保护。

由于国情决定,基层党员干部占据了绝大多数,而对他们的监管,主要依靠基层纪委,尤其是乡镇一级的纪委委员。如果纪委在平时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监督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提醒教育,当地的党风政风必然优良。但有的纪委委员却不敢担当,怕得罪人、怕红脸,不能及时将犯错干部的问题指出来,不能发挥抓早抓小作用,一年到头,执纪监督仍是一片“空白”。

当然,执纪监督不必一定查处党员干部,但如果不能发现一些党员干部的苗头性错误,或者是作风问题,这样的监督也是不合格的。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虽然顶风涉腐的行为减少了,但“大事不犯、小事不断”的侥幸仍大有滋生空间。如果纪委发现不了,或者视而不见,奉行“好人主义”,也是不作为,姑息纵容只会令其越陷越深,最终将“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

依法推进从严治党,落实执纪监督“四种形态”,不仅要加强对普通党员的监督管理,纪委委员更应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进一步落实常态化监督,从细处入手,从日常工作开始,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坚决将党员干部的小毛病、小瑕疵找出来,督促其及时纠正,纠正不良倾向,达到保护的目的。

但如果放松了监管,奉行表面的“好人主义”,营造“一团和气”的氛围,终究会出事,不仅犯错的党员干部会被依法问责,履职不到位,监管成“空白”的纪委委员恐怕也难逃其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