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能涨3000元工资”的公务员能有几人?

12-06 作者:网络

昨日,北京市海淀区某街道科员小张向新京报记者展示了他11月的工资条,他的固定工资从10月份的6184元涨到了11月的6755元。这也是继去年时隔九年后国家首次调整公务员工资以来,今年再次对公务员工资进行调整。过去的一年,工资上涨不局限在“公务员”,企业员工工资也在上涨,公布工资指导线的17个省份中,有16个最低线均为上涨。(12月5日《新京报》)

只需看标题,“最高涨近3000元”“6省公务员涨工资”,就足以引来舆论的波浪。在这个谈及公务员就特别敏感、倍受争议的背景下,“一次性涨3000元”已经超过了部分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总额,恐怕新闻最终引来的又是一片骂声,和对公务员工资太高的愤怒和不平。

公务员工资真有公众想象中如此高吗?这个群体真能一次性涨数千元吗?只要不被新闻标题牵着鼻子走,仅从常识理解,理性一点判断,恐怕不会相信“吃大锅饭”的公务员能调如此高的工资。这其中恐怕还是习惯性质疑在作怪。

就以北京为例,一名科员的固定工资从10月份的6184元涨到了11月的6755元,涨了571元,与新闻宣称的3000元也相距甚远。即使是科级领导干部,调资恐怕也在千元以内,而真正能涨近3000元的,毕竟是“凤毛麟角”,极少数高级官员而矣!而且,北京的科员尚且只涨了几百,中西部的落后地区,公务员又能涨多少呢?

在中国,80%以上的公务员在基层,县处级以下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工资的超前增长幅度,才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如果仅拿少数几个高官的工资来说事,既不符合整个群体的工资收入水平,也容易给大家造成错觉,产生误解。

其实,在这个公务员群众被饱受诟病的时代,媒体在报道时,应该秉承最基本的常识,不能当“标题党”扰乱视听,为了吸引公众眼球而故意在标题上下功夫,引来公众的误会,在社会上产生负面效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