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凉州有故人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在我生命的旅程中,曾经浓墨重彩写下过一笔,那么,它一定是武威。
它是一片云,曾经轻轻地飘过我的天空,朝阳晚霞是我的期许。
它是一片雨,曾经温婉地侵入我的城,梨花带雨的邀约是我的希冀。
它是一阵风,曾经温柔地吹开少女的心扉,纯真清澈是我的执着。
作者题记
武威,一座住着我前世今生的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命中注定,我与这里有许多故事要发生。
犹记当初的别离,来的有点措手不及。天留客难留,烟雨蒙蒙细如愁。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然隔了天涯海角的距离。
离开武威好多年,想为生命中这份最美的相遇写点什么,却感觉无从下笔。
如果一段情,或者一个人,太过盛大或太过忧伤,故事跌宕起伏,而结局又始终无法令人满意可怎样写?怎么写都不对,都不是心中想要的那个东西。
2014年盛夏,命中注定,我与武威再次重逢。
还认得我吗?
我可是你前世的飘逸,你可是我今生的伏笔?
走下站台,引入眼帘的武威既熟悉又陌生。变化之大,彼此都魔怔。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河水。城,还是那座城。可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怎么能不变呢?一个人,多少年不见,也必定容颜沧桑,何况是一座城。
再次见到武威,那份从容和淡定已经乱了分寸。那些思念很久的人,如今就活生生地站在眼前。憾住了,呆住了,不能呼吸了。
也只有在武威,才有这样的感动。
心底那份久久氤氲的暖,此时此刻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容都太过轻浅。仿佛当年的擦肩不是回眸,是光阴,是人生,是青春的风烟滚滚。
逶迤的祁连山,夕阳无限,蒹葭苍茫。
还记得那山,那水,那片蔚兰。那年,那月,那段时空。我走在幽静的小路上,看秋高气爽,看枫林红遍。于是一不留心,那个太过盛大的故事,就从漫过山河的那片风景开始。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理由如此简单。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环顾整个一座城市,高楼林立摩肩接踵,靓丽的我都辩不出它旧时的模样。
武威早已蜕变,早已凤凰涅槃,早已不是我想要的“凉州七里十家,胡人半解弹琵琶”那个朝代了!
在武威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在武威最有文化底蕴的文化广场,我几乎要被衣着最时尚最前沿的各色人流所掩没。
哇塞!我可是刚从北京而来,我可是逛过王府井大街,那里可是有几大洲的肤色?那里可是有全世界的名牌。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回头几度风花雪月?
我知道,我已经被武威抛弃太久。
曾经灰头土脸,如今风情万种。
就像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头顶着几层耀眼的光环。
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
有这四张响当然的名片与世界展开对话,武威那段久远的历史,仿佛一下子被天马从雷台汉墓的时空隧道带出来,排成仪仗队,期待着隽隽目光的检阅。
多像武威,时光老了它不老。人老珠黄了它却新,新的像一个耄耋老人的返老还童。
是不是我不来,你就无法认真地老去?
偏僻、荒凉,尘土飞扬。八十年代,当我的足迹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那座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小站,破落的不能再破落的小城,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脑海里那个著名的丝绸之路重镇,“人烟扑地桑拓稠”的武威联系在一起。
怎么会有这么旧的城?
这里不是民国,也不是解放前,更不会倒数到远古时期那样的蛮荒。
这种感觉在火车上就有,是窗外的风景加剧了这种认同感,尤其是在冬天。
是一道秦岭挡住了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是气候变化造就了南北人文景观的差别。
最直观的区分,从铁路沿线的民居就能看出端倪。“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很奇怪吧!
但武威还是以最惊诧的方式把我震撼了,完成最后一击的是它原来的名字
“凉州”。
就像考古发掘,当一层层剥去掩盖在武威身躯上厚厚的黄土,一本《凉州词》的史卷,一截“五凉古都”的城墙终于裸露在面前。那城墙上挂着一块牌匾,牌匾上不知是那朝那代的名人,抑或是大凉国皇帝李轨题下的两个大字“凉州”。
“天哪!我到了凉州”?
如果说姑臧、西凉我不熟悉,武威也不甚清楚,那么“凉州”,我可是化成骨灰也认识。
爱好古诗词的我,从小就已经把闻名天下的《凉州词》倒背如流了。
王之换: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难道这就是《凉州词》意境当中描绘的那个“凉州”?
像,又不像。似是而非地在脑海里纠缠。有点万里长城今犹在,何处去寻秦始皇的味道。
但千真万确,这里就是凉州。
不单是《凉州词》中李益阴铿的凉州;还是《西游记》里那个西凉女儿国的凉州;更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谋臣贾诩的凉州;能和张飞大战几百回合,人称西凉锦马超的凉州;也是给武威蒙羞,清朝嘉庆年间两江总督牛鉴的凉州。
推开光阴虚掩的重门,流转在古城大街小巷各个朝代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毕竟有过“五凉古都”的历史做铺垫;毕竟是卫青、霍去病挥戈出塞,铁骑扫平河西走廊,铁蹄踏破匈奴单于王庭,汉王朝建立的著名河西四郡之一;毕竟是汉唐以来除了西安,西北地区最大的古城;毕竟是管过黄河以西大半个江山的老城,再破、再烂,那种气场还在。即使剩下断壁残垣,那副骨架仍然屹立不倒。
那操着一腔土的掉渣的武威话;那四街八巷到处闲逛谝闲传的武威人;那“瞎仙”张天茂的徒弟们吼着哭腔的“凉州贤孝”;那“三套车”有滋有味的尘世烟火;那武威“名人”狄万寿、邵玉兰站在政府大院吐沫四溅抨击时政的精彩演说,那一样不是平民百姓的浮世清欢,寻常百姓的似水流年。
到底是一座有着幽古历史的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经了千年依然那么浓烈。
那匹铜奔马,从雷台汉墓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就带着一份气韵,不仅走向全国,而且走向世界,走向古典艺术的最高峰。
那座西夏碑,更是带着一份无法复制的气场,是研究西夏历史独一无二的珍宝。
白塔寺,是元代阔端太子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之地,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
天梯山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之祖”,是比敦煌还早的石窟艺术的代表。
罗什寺塔,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弘扬佛法之地,那座葬其身杨其名的佛塔,就是罗什寺塔,今天依然耸立在武威北关,潜移默化着武威人对佛的印象,对佛的顶礼膜拜。
文庙,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其规模“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
一座过去的边塞古城,在岁月的长河中,随王朝的更迭可以倒下、可以塌陷,但灿烂的文化却躺在隽永的文字里,历经沧桑而永不沉没,今天依然能够站出来和你对话。
无数戌边之人和武威都割舍不开,众多著名的诗人在武威都留下过诸如咏凉州的诗篇。
翻看“凉州词”的作者,真的吓你一跳,几乎压的你喘不过气来。比如: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之换、王翰、李益、元稹、白居易、杜牧、阴铿……
就如许荪荃的《武威绝名》:
莫道武威是边城,文物前贤起后生。
不见古来盛名下,先于李益有阴铿。
当初离别,道声珍重。今日相逢,各自微笑。
这可是我住过的旧城?
我可是曾经住在这座城的旧人?
再次与武威相逢,那太过盛大和太过忧伤的故事暂时可以忘记,唯独舌尖上的偏爱打死都不能忘记。下车第一件事,什么都不管不顾,直奔北关市场。
久违了,“凉州三套车”,我的最爱。
也不问那家的最好,可能是饥不择食,或者是对独一味的垂涎欲滴,大快朵颐的吃相引来众多人的围观,他们心里一定想,这是碰上了饿死鬼转世。
从头吃到尾,就像今生今世从来也没有吃过比这更好的东西。仿佛“满汉全席”、“洛阳水席”……甚至中南海招待外宾的“国宴”,此时此刻都不及“凉州三套车”的美味。
行面的劲道,爽滑,进到胃里的那份实在与舒服,感觉有一种极致的美。
卤肉肥而不腻,精而不烂,满口留香,带着一种野性之美。
有凉州人美喻的“土咖啡”~~红枣 茯茶,口感浓郁而甘甜。像秋高气爽,又像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温暖而不滚烫。
旅游到武威,你若领略了天马文化的沧桑与厚重,而未品味武威饮食文化的纯朴与独特,你就像去了一趟深圳未看锦绣中华一样令人缺憾。
沸腾的凉州市场,是一部“凉州小吃大全”,也是一部“全国风味小吃大全”
凉州人的食谱里,名声叫的最豁亮的是“山药米拌面”。过去的民俗中,凉州人“三天不吃山药米拌面,心里就干焦干焦的”。
南方人好吃米,北方人好吃面。所以,武威人的饮食特色也在面食上。悠悠的历史岁月中,武威人创造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面食王国。比如:
凉州大月饼,臊子面,清汤面,肉托面,拨鱼儿,干拌面,羊肉香头子,米汤油馓子,行面,炒面,凉面,酿皮子……
而最热火最能体现面食特色的恐怕要数“凉州三套车”。
凉州,凉州,寒凉之州。你若来,我就在夏天等你。那份清凉,那么惬意。
因为是故人,心就微软。这次来,只想在武威老老实实住上些许时日。沉下心来重新构思那个太过盛大的故事,给心安一张书桌,给思绪一支笔,写下武威的每一帧风景,写下武威人在我生命的旅程中来来去去,安插了多少伏笔,才让我又一次与它翩然相遇。
用建筑界的话讲,武威这张“城市大饼”越摊越大,摊出了一座新城,把“宋家园”、“金沙”、“皇台”都摊进去了。
但这张大饼最意外最回味无穷的地方,就是把原来干涸的羊家坝河滩,摇身一变为华灯初上霓虹摇曳的天马湖风情线。
感觉就这么轻轻一笔,刹那间把武威勾勒的风流倜傥。
就多了这么一湖幽幽绿水,顿时让武威变得这么风水,这么风骨,这样的生动与鲜活。
当然,能让整座城市灵动起来的还是氤氲在空气中的那一缕芬芳,那一沫茶靡的味道。
武威这棵大树底下生长起来的茶摊文化,铺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那轰轰烈烈的阵仗,惊掉了多少外地人的下巴。也只有武威,才配得上“茶摊之都”,才有这样的自在与悠闲,才有永远过不完的烟火灿烂。
流火的七月,漫山遍野长满绿色,只有在夏天,武威的景色才最美,而且美到极致。
从陇上走过,口渴了,随便找一处农家讨一杯水喝,憨厚的老人像迎贵客一样把你让到上座。不但有热气腾腾的茶水,而且灶上如果烧着最好的菜肴,也会毫不犹豫端上来,让你品尝。纯朴与善良,有着最动人的本色。
也许,这就是武威与我始终割舍不开其中之一的原因吧!
而打败我的纯朴与善良,竟然成了我心头难以承受之重。
更多的时候,穿行于大街小巷,寻觅那个太过盛大太过忧伤的故事,希望过去的那些旧光阴会扑面而来。
但岁月潮起潮落,人生当中失去的永远不会重来。我终将端坐于光阴的彼岸,和过去遥遥相望,或者无奈地对过去说声再见。
心灵,想念无声。眷恋,缱绻相依。
关于流年,关于岁月,关于爱情,都是那个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因为自己对人生要求太过完美,所以故事才显得太过盛大,太过忧伤,太过难以下笔。
一切的一切,都是时间太过,太过则一地相思两处凉。
管它呢!只要武威还在,我依然还来,我依旧是这里的故人。
而那个太过盛大的故事,也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