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随想——文字与殷墟篇
安阳随想——文字与殷墟篇
赵金非
在中国被称作‘古都’的城市确实有一些,它们都曾经有过昔日的辉煌和今日的荣光,时常把自豪写在脸上,然而一个古都安阳的亮相足可以震住所有的古都,无论历史的久远还是文化的份量。
我也是真的被安阳震住了,从安阳回来很久都不敢轻易写些文字,多了许多虔诚和惶恐,不是没有东西想写而是内心的感慨太深太强,安阳的份量实在太重。
到了安阳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来晚了,是应该早来才对的。作为一个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我曾经满怀热血伫立于北京天安门广场把那国旗仰望;作为一个教师我曾心怀崇敬到曲阜朝拜先师孔子追思先师之精神与思想。但作为一个读书而又教书之人,一天都没有离开过文字的人,竟何没有想到去哪里追寻一下文字的根脉,倾听一下文字的心怀呢?安阳被称为‘文字之都’,是甲骨文出土的地方,是最有资格的地方,今天我虽然迟到毕竟但终于赶到。
那一天我是乘车到达安阳汽车东站,刚下车越过汽车站的院墙便看见一幢风格极为特别的建筑,虽然还看不见它的全貌但我已被惊的不知道来到什么地方,我环顾四周,这里不是安阳的繁华市中心,周围建筑均是普通常见的样式,唯有那一幢建筑和周围形成强烈的对比显得那么鹤立鸡群。我赶忙出了车站去看,眼前是一幢古色古香的建筑,体量厚重如山,建筑前方是一个不大的广场,两侧各树立着一排根据甲骨文之整片龟甲放大的模型,最前方正中是一个巨大的充满象征意味的古体‘字’的建筑造型,底座上一行金色大字‘中国文字博物馆’。我内心不由得惊喜赞叹:这不是一个城市的普通景点,这是国家级的文化祭台,安阳是最有资格的地方,于是来不及吃饭便匆匆近前,第一次安阳之行便由这里开始,一次普通的游玩变成了心灵的朝圣之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进的馆内里面藏品十分丰富,基本以时间为主轴按顺序展示了中国文字的产生及几千年来的演变过程,同时还展出了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与民族的文字。 徜徉于这琳琅缤纷的文字世界里,就如走进了历史的隧道,又如置身于无垠的星空,虽然很多文字相见不识,但今天都显得不再重要。在这殿堂般的所在我凝心静气心怀虔诚,感悟文字的生命之魂,倾听文字的无声诉说,突然意识到几十年来所学所读的那么多书,看了那么多文字原来并不是文字本身,而只是别人利用文字传达的各自的思想和知识而已。那文字呢?原来我们在双眼看着文字,口里读着文字,笔下写着文字的时候,却一直忽略了文字呢,古人说万物有灵那文字肯定也是有灵的,对此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文字究竟是怎样的呢?它的生命,它的形态,它的灵性,它的前世今生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马克思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我觉得还不纯粹,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会创造并使用文字。当然文字也可以算是一种工具,但却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当其他工具都是人类拿来改造世界的时候,文字却在最大限度的改变着人类自身,改变着人类的大脑。无论是有形世界的日月山川、声光雨电,还是那无形世界里的爱恨情仇、哲思理辩,一旦和那一个个字符发生了关联,人类的目光便被无限放大,人类的思维便在那万物的俱像与抽象的字符之间反复交错,在这俱像与抽象的转换中,人类的思维与想象能力得到本质的改变。是否可以说人类的思维模式甚至大脑本身就是在文字的塑造下终于进化成现在的模样呢?
文字的出现看似润物无声实则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据史书记载传说当初仓颉造字成功黄帝颁行天下,其时山摇地动电闪雷鸣,狂风呼啸骤雨不歇,百兽惊惧神鬼夜哭。虽然事实不一定完全可信,但从这个传说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祖先对于文字产生的意义有着足够深刻的认识,对于文字将会产生的作用有着清醒的预见,所以我们这个民族是世界上少有的对于文字、对于读书尤其看重的民族便一点也不奇怪。几千年来人类的发展不也恰好证实了我们祖先当初的预见吗,想当初在那原始密林里和其他百兽一同奔跑跳跃的那群‘两足虫’自从掌握了文字便突然加速狂奔起来,逐渐统治了整个地球,还要往太空进发影响整个宇宙!
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民族,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文字,有许许多多的文字无声无息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也有的文字和它的文明如夜空中的一道彗星,闪过一束耀眼的光亮便悠然熄灭,给人类留下一个个令人惊叹的谜团。但我们的文字伴随着伟大的中华文明历尽劫波依然挺立,至今仍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这一切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必然呢?祖先能否告诉我们这一切是出于精妙的设计还是中华千年的宿命?
一般的研究认为文字创立的初衷起源于结绳记事的需要,中国文字大概也不会例外,但仓颉造字却不是闭门造车,不是仅凭头脑想象而来。仓祖曾用大半生的时间历尽艰难万险走遍当时中华大地上的各个部落,搜集各部落使用的记事符号,认真倾听各部落的声音,最后才创出能被各部落乐于接受的文字。那文字是仓颉或不仅仅是一个仓颉用双脚一步步踏出来的,是用聪敏双耳倾听出来的,是从一双双期盼的眼神里读出来的,是一颗颗虔诚心灵感悟出来的,所以它也最终成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但你真的只是一种代替结绳记事的工具吗?可你那俊秀无比的外形之美是从何而来呢?你是那华夏大地上的挺拔的高山吗?你是那华夏大地上蜿蜒绵长的秀水吗?你是黄河岸边的秋风还是泰山脚下的细雨?你是华夏男儿的豪迈还是炎黄女子的柔情?是的我看到了,当年造字的仓祖也看到了,他的心里肯定是装不下这么多美才统统揉进了你的躯体,一代一代的华夏儿女为你那丰富而灵动的形体之美而痴迷,他们或篆或隶,或楷或行或草,或古朴或苍劲,或清秀或飘逸,问世上还有哪一种文字像汉字一样把书写演变成一门艺术?。
祖先不曾告诉我们,古老的汉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密码,但我们可以用心去感受,在安阳这纯粹的文字世界里,在这里,一个个陌生的虽不能辩识的字符,一件件远古的器物,都变成连接远古与今天的桥梁,化作我们与祖先心灵对话的纽带,领会先祖给我们的意会。
汉字的典型特征即是方正,所以也叫方块字,整体天阔地方,书写讲究横平竖直,结构严谨有序,大小一致,不管笔画多少皆自守天地绝不越界。其文字个性上来看趋于内敛而偏于保守,略显呆板稳定有余而流动性不足等等等等。当我们写出这些词的时候,竟会吃惊的发现这些词活脱脱不正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性格吗?我不相信这是巧合,我相信这是千百年来文字塑造的结果,甚至是祖先给我们的授意。也许很多人看了这些词心里会不高兴,这些词并不是对我们民族性格的褒扬,缺少了一种酣畅淋漓征服世界的英雄气概,我们固守疆土无意开拓,即使在我们最强大的时候也仅仅是看好我们的家园。但当我们放眼世界历史上,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光芒万丈的伟大征服者时会发现,那些伟大的征服者随着被征服者的灭亡,自己以及自己的文明皆都灰飞烟灭,令人感慨万端。唯有我中华文明历尽劫波虽九死一生而终于绵延至今,傲然挺立于我们的固有土地上,我们真的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崇敬我们的文字。
汉字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会意性’,即表达意思为主要功能,并不跟语言挂钩,甚至在非常长的时间里和民众的语言是完全脱钩的,即‘文言文’,直到近代的白话文运动才和普通大众的语言结合起来。这确实是个比较特殊的现象,但却无意间造就了一个影响极其重要的结果:凡中华境内之各部落,各民族,各王国,不管血缘远近有无关系,不管其语言是否相通,不管其风俗是否相近,却统统接受了方块字,久而久之因为文字的相同而推广成为民族的认同。即便当今如果让北方人去听上海话甚至福建话广东话,其实真的跟听外语差别不是太大,就算一省之内,比如让我们鲁西人听胶东话也不差于听天书,当今尚且如此,那在古代各地语言的差异肯定是更大,然而正是相同的文字把这语言各异的人群凝结在一起,一同成为自觉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或中华民族,是我们的文字像一条带子把我们拧在了一起。
在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假如我们的文字不是会意为主,而是也像欧洲文字一样由语言拼写而成,则根据我国境内语言的多样性,必会出现许许多多种文字,境内各族群差异也必将越来越大,今天的结果极有可能是出现比欧洲的国家还要多的国家和民族!
此时的我已是心潮澎湃迫切的要去殷墟,去甲骨文出土的地方一睹究竟,出的博物馆来已是快下午四点,匆匆往殷墟赶去。殷墟位于安阳市区的西部及西北部,分宫殿宗庙区和王凌区两个部分,其中甲骨文出土的地方位于宫殿宗庙区内。我赶到时景点参观区已近下班时间,但这无妨,我正好在在景区周围徜徉漫步,在傍晚的霞光里感受殷商的王者之气。远远望去静静的洹河由西往东流淌,到达安阳西侧的小屯附近扭头向南流去,形成一个臂弯,殷商之都便坐落在这个洹河形成的臂弯里,这里正是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所记载的“洹水南殷墟上”的所在,商王朝在这里达到鼎盛。夜宿景区旁边夜深人静凝心倾听,我仿佛听到殷商子民在一代雄主盘庚的带领下由远方向这洹水之岸一路奔来的车马嘶鸣。几千年来人们没去留意这里沉睡着一个辉煌王朝的身躯,这里隐藏着中华文明的密码,这里竟是迄今所能见的中华文字最早的源头,其实这一切离我们只仅仅几米之遥,祖先从未离我们远去啊。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是起始于十九和二十世纪的新旧交替之间,也是古老中华迈向近现代社会的新旧交替之间。公元1899年,一位旧时知识分子山东烟台福山人士王懿荣身患疟疾,偶然从一味普通的中药——龙骨上发现有一些细小的刻字符号,凭直觉判断是一种古老的文字,随即大量收购这味中药并进行研究。后又有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的加入,经反复考证最终断定这是我国商朝时期使用的文字,并多方寻找最终确定其出土的地点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郊的小屯村,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故被称为“甲骨文”。同时比较清晰的考证出历代商王的世系列表,从而使以往一直处于传说中的模糊的商朝逐渐清晰的展现于世人面前,可谓“一片甲骨惊天下”。
从1928年起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止,在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领导下,由其所长山东聊城人士傅斯年亲自部署,由考古学家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人主持先后对殷墟进行了十五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发现了多处商朝宗庙宫殿遗址,并在洹河对岸的王凌区发掘了大量商朝墓葬,出土了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一下把一个辉煌的商王朝真实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甲骨文及殷墟的发现是二十世纪世界范围内考古的伟大成果,但对于多苦多难的中华民族更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回首那一段甲骨文被发现的历史瞬间,我们仿佛清晰的觉察到祖先的英灵于冥冥中护佑着千年的中华。那一段历史正是清王朝风雨飘摇的腐朽末路,也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这一次和历史上的几次亡国似乎都不一样,西方列强和东洋日本凭借船坚炮利加之先进的文明成果闯进中国虎视眈眈欲行瓜分之事,堂堂中华就要陷入亡国灭种万劫不复的境地。那一片甲骨偏偏此时横空出世,好似我们的祖先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它似祖先圆睁的怒目,又似从远处传来的铮铮呵斥:我中华的儿女,你们是有着无比辉煌的过去和无比高贵的血统,如今怎落到这步田地了?如此将有何面目去见祖先?。
一片甲骨带给人们心灵的撞击是震撼的,她再一次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中华民族知耻而后勇,几千年来,甲骨一直被当做中药材医治着华夏子孙肉体上的病症,而这一次却用自己奋力的一搏破土而出医治了中国人精神上的萎靡和软骨,这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伴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精神的洗礼,中华民族如浴火重生焕发出新的生命,迸发出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回首不久之前西方列强凭借几千人的部队就能在一个庞然大物般的帝国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甚至打下帝国的首都北京。然而仅仅几十年过去,经过历史与现代双重洗礼的中华儿女,再一次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却像浴火重生般的焕发出视死如归另敌人都不得不敬佩的精神力量,无论在淞沪战场、台儿庄战场、武汉战场、长沙战场还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无数中华儿女踏着敌人的鲜血,迈过战友的尸体与敌人以命相博不曾后退。那罪恶的日本人假如头脑稍具清醒,就能发现如今的中国人和几十年前甲午战争时已不可同日而语,想灭亡中国只能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千年迷梦,还是应该知难而退为好,最终弄的自己差一点粉身碎骨。
谁说历史无用,谁说文化无用,伟大的力量蕴涵其中。当我走出殷墟走出安阳回首望去,古老的安阳如那一尊方鼎,沉稳厚重而安详,她像一个看惯了秋月春风的老人不抢不争,但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中华第一古都。
再拜安阳,祝福安阳。
2017.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