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寻常的衣钵传递——读《六祖坛经》笔记之一

02-07 作者:行动者

题记:本人很少接触佛家经典,近几天读《六祖坛经》,被其吸引,写下此读书笔记,记载心得。

一次不寻常的衣钵传递

——读《六祖坛经》笔记之一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开始了佛祖衣钵的传递。佛祖衣钵在印度传了二十八代,到菩提达摩。达摩东渡东土,在东土又开始传宗,达摩又传了六代。从六祖慧能开始,只传佛法,不传衣钵。因此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的交接班是衣钵传递的最后一次,也是最不寻常的一次。

第一次见面

慧能经过三十多天的奔波,来到了黄梅,拜见了五祖。五祖问慧能:“你是哪里人?来这儿想得到什么?”慧能回答道:“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远道而来拜见您,不想得到别的什么东西,只想成佛。”五祖看见慧能一身南方少数民族的打扮,一口广东方言,对他的悟性并不怎么看好:“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怎么能成佛呢?”这时,慧能的一句话使五祖对慧能刮目相看:“人虽然分南方人和北方人,佛性却不分南北的,獦獠的肉身也许与和尚您有所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异呢?”五祖心头一震,人不可貌相,此人见解非常,正想与他深谈,转眼见众徒弟们围在旁边,恐有人生嫉妒之心,对慧能不利,于是就让慧能随众人一起到寺里劳作。慧能说:“我有话启禀和尚,弟子心里经常产生一些智慧的想法,能不离开自身所有的佛性,就是在耕种福田,不知道和尚还让我做什么活计?” “这个獦獠根性很敏捷呀。”五祖表扬了慧能一句“你不要再说了,到槽厂里干活去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人和人的默契与交往时间长短没有关系,短暂的见面,短暂的交谈,慧能就给五祖弘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我们不得不佩服五祖敏锐的洞察力。自己寻找多年的接班人出现了,五祖压抑着自己的兴奋,因为自己的感觉还需要进一步地验证。

五祖进碓坊

弘忍和慧能的第二次见面是在八个月之后,这期间我想五祖也一定从不同的角度在观察着慧能。在《六祖坛经》的后文也验证了这期间慧能深入研究了《金刚经》,对佛法有了进一步的领会。(慧能不识字,应该是听别人咏诵。)为了进一步考察慧能,五祖来到后院,对慧能说:“我想你的见解是有道理的,”弘忍又继续了八个月前的对话,可见这次对话在五祖心里的分量。“我怕有人暗害你,所以不和你进一步谈论,你知道吗?”慧能答道:“弟子明白师父的意思,这几个月我也不敢到前面讲堂去,这样别人也就不注意我了。”师徒二人不谋而合,五祖对慧能的回答很满意,觉得慧能绝对是一颗很好的苗子。怎么才能使慧能脱颖而出呢?弘忍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这才有了五祖二进碓坊。

五祖二进碓坊

五祖第二次进碓坊是在慧能做出著名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子之后。五祖对这个偈子非常满意,当着众人不动声色地用鞋子擦掉偈子后,悄悄地来到了碓坊。弘忍见慧能腰里绑一块石头在辛苦地舂米,表扬了慧能一句:“追求佛道的人,为了佛法而舍身忘己,就像这样啊!”(我们看佛经,经常看见佛对别人的赞扬,这些赞扬都非常得体,让人感到鼓舞。)弘忍对慧能说:“米舂好了吗?”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充满了玄机,慧能回答得也非常好:“米早就舂好了,还欠一道筛的工序。”五祖用禅杖敲击了石碓三下,然后离去。慧能当然明白五祖的意思,半夜三更鼓响时,悄悄地来到五祖的住室。在这里我们理解了什么叫高手过招: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于无声处听惊雷。

五祖讲经

五祖用袈裟遮住窗户灯光,不让别人看见,给慧能解说《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当下就觉悟,知道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不脱离自己的本性。慧能对五祖说:“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来清净,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来就不生也不灭,没想到自己的本性本身就是圆满的,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就是坚定不移的,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就能产生万事万物。”五祖看到慧能已经觉悟了,就说:“如果不能认识自己的本心,学佛法也没用;如果认识了自己的本心,见证了自己的本性,那就可以叫大丈夫、天人师、佛。”烦恼没有了,障碍没有了,这叫“解脱”。慧能开悟了。开悟是什么样子?他就说出五句话,说明心性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本自清净”、“不生不灭”、“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二十个字是他的毕业论文。成佛了,五祖把衣钵传给他。

五祖授衣钵

五祖把顿教的法门和袈裟钵盂都传给了慧能,并说:“你将成为第六代祖师,要好好守护自己的心念,广泛超度有情的众生,使佛法永远流传,不要让它中断了。听我的偈语:“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得遇沙门五祖又说:“从前达摩大师刚来此地,人们还不信仰他,所以传下来这件袈裟,作为佛教真传的信物证据,一代一代互相传承。其实佛法真谛,要以心传心,都得自己觉悟、自己理解。自古以来前佛与后佛之间只是传授本性的觉悟,每一代祖师交接也只是彼此会意本心的觉悟。袈裟是引起争端的由头,到你这儿就不要再传这袈裟了,要是再传这袈裟,你的性命就如游丝一般危险了。”五祖知道现在把衣钵传给慧能,是把慧能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很多人不服气,慧能不认识字,没有文化,没念过书。来东禅寺虽然也有八个月了,但是干了些什么?舂米、破柴,苦力。怎么能把衣钵传给这样的人?很多人会嫉妒。嫉妒会生怨气,慧能有生命之虞。“你必须赶快离去,恐怕有人会加害于你。”慧能问:“我去什么地方?”五祖回答说:“逢怀(怀集县)则止,遇会(四会县)则藏。”慧能对五祖说:“我本来是南中人,一向不知道这里的山路,怎么样才能走到江边渡口呢?”五祖说:“你不用担忧,我亲自送你走。”

师度与自度

五祖把慧能送到九江驿,让慧能上船,五祖亲自摇橹摆渡。慧能说:“请和尚坐下,弟子应该摇橹。”五祖说:“应该是我渡你。”慧能说:“迷惑的时候是老师度我,觉悟了就得自己度自己。”就凭这句话,弘忍就感到慧能这个接班人没有选错。慧能说:“度虽然还是度,那用处可不同了。我在边远地区长大,说话语音不纯正,承蒙老师传授给我佛法,现在已经觉悟了,就应该自明本性自我超度了。”慧能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很感谢师傅的教诲。(后人根据慧能这几句话概括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五祖非常高兴:“是这样,是这样。以后的佛法会由你而大行天下的,你离开三年后我才会逝世。现在你好好去吧,努力精进,往南方去吧。”弘忍最后嘱咐慧能的几句话,充满了爱怜与期待——“不要急于宣传说教,佛法的兴起是要经历许多磨难的。”。师徒从此相别,后会有期矣。

一点心得

不愧佛祖的传承人,弘忍和慧能为世间的师徒关系做出了榜样。五祖不以出身、经历计较,慧眼识才实属难得。发现人才之后千方百计地保护人才,确定为传承人后倾囊所有谆谆教诲,传衣钵之后又郑重其事地送上一程,做得仁至义尽。六祖聪慧过人,处事低调,谨从师傅教诲,以弘扬佛法为己任勇于担当。世间的师徒关系遑论“师徒如父子”,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师傅欺压、剥削、捉弄徒弟,徒弟欺骗、背叛师傅的事情经常发生。师傅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心,徒弟有“师傅传艺留一手”的芥蒂。到了二十一世纪,旧的师徒关系作为污泥浊水得到涤荡,但哪能洗涮得一干二净?前些年仍有“大师”举行“拜师大典”,徒弟下跪尘埃,师傅接受膜拜,美其名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翻遍《六祖坛经》,未见跪拜字眼,犹感这些现代“大师”真真地不齿也,应该教他们好好地看看《六祖坛经》,学学五祖六祖的师徒关系——听说这些现代“大师”们都信佛。

共 1 条文章评论
  • 感谢惠评!2017-02-10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