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有千百种姿态,但终有一天会冲破黎明看见晨光
今日的阳光格外暖人,光束打在窗户上编织成一缕一缕的风铃,我放空自己闭上眼睛,感受着这最质朴的温暖。
我总是容易被生活这突生的善意感动,焦躁就莫名被这个冬日的午后扫荡一空 ,这一瞬,我不在是我,是十几岁那个无忧的孩子。
饶有兴致的泡了杯茶,瘫坐在椅背上,心生念想,不可辜负这场温暖,应该看一看闲书赴这场情人节的约。
继续读岛上书店,大抵没有看下去,可能是心太过浮躁,不适合读故事情节不紧扣的书。但是更多的缘由大抵是不爱,便兴奋不起来。
于是随意换了一本书看,日本作家石田衣良的著作《孤独小说家》,看时觉得平淡,最后却莫名感动逆上心头。
《孤独小说家》里描写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中年丧妻的自由作家一边抚养着自己上小学的儿子,一边坚持自己的写作梦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经过十年的孤寂,最终以诙谐幽默的作品《父与子》获得文学界大奖直本奖,四十不惑的年纪迎来梦想开出了璀璨的光。
其实这个故事很平淡,琐碎,毫无特别,也没有什么惊天的反转让人为之动容。就是这么从容的牵引着你去窥看已知的真相。
而它感动我的,可能是这种被打破的孤独感,一个人从自己的孤独里一步一步救赎自己。
妻子的死,作者始终无法释然,因他始终无法确定妻子是不是蓄意自杀,虽然鉴定上把这场交通事故视为意外。
(一)
作者对于妻子的死始终怀着深深地愧疚和自责,因妻子出事前情绪低迷他未察觉,因他的小说一直无法大卖改变家庭物质生活窘迫的局面。
这个中年男人把妻子的死视为自己的一把枷锁,束缚着自己的生活。他始终认为是他没有体谅到妻子、家庭,妻子无望选择轻生。
四年里他背负着感情的禁锢不敢开始新的生活,因为妻子一次都不曾走进他的梦里,他视为这是妻子对自己的惩戒和苛责。
直到新年伊始,与小驰进行大扫除的那个午后,在小池的房间找到了妻子曾经录下的影带。
妻子在光盘的封面写道:“写给十年后的老爸和小驰”。
画面中,妻子穿着一袭白色夏裙,灿烂的笑着。她把椅子搬在阳台,光脚盘坐着,妻子的头发在初夏的晚风中吹动,那么迷人。
妻子在影带里幸福的说道:“能和你们在一起组建一个家庭,我真的非常开心”在说给儿子的话结束之后。
妻子很认真的说给丈夫听:“耕平,十年后,你还是会在写小说吗?虽然你会叹气说卖不出去啊,但我希望你知道我始终是最爱你小说的粉丝。你所做的工作,正是我最大的幸福。”读到此,我莫名被触动,对一个男人来说,最好的鼓励和成就,莫不过爱人的肯定和崇拜了。
妻子接着说:“还有还有,如果十年后我变得满身赘肉,你也不可以嫌弃我哦,因为就算你中年发福、头发稀疏、老眼昏花,我也一定是你的粉丝。”妻子的身后,夕阳尽情的燃烧着。云朵边缘像是流淌着熔融的黄金一般鲜艳无比。妻子遗留在录像中的身影,就像她此时此刻正坐在眼前的阳台上一样鲜艳而清晰。
而不经意间,耕平的泪水已悄然滑落,但不是因为悲伤。经过了漫长的年月,耕平终于彻底接受了妻子的死。
他知道妻子深爱自己,自己也没有任何过错。他知道他终于可以从自己的无可言说的孤独中走出,再也不用回头。
他重新接受了爱,爱不是裹挟,是真正的自由。
(二)
故事的主人翁耕平辛苦的坚持着自己的写作梦想,他自认资质平平,只是凭满腔热爱在维系。他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作家。
它的人设简单,三流作家。他独自沉浸在创作的孤独里,作品常年滞销,读者甚少,其实在耕平的眼里他根本不会拥有自己的读者。
直到他的新作《空椅子》打破了十年的沉寂,为他带来了反响,一个书店邀请他去举办签书会。
他写作十年,从未享此殊荣,也未曾如今日一般再次被人如此正视。
他一直忐忑在没有读者前来签售的担忧里,他极其害怕面对如此尴尬窘迫的场面。
但是他担心的却未曾真的到来,签售会很顺利。
他渐渐打开自己,与每一个前来签名的读者真挚而又热情的交谈。
他第一次肯定了写作与自己和他人的价值。
这个世上上真的会有一群人被你的文字深深打动,从而你在他的生命里画下了惊鸿一笔。
他会被你的一文一字牵引,他会为你笔下的爱情动情不已,他会透过你笔下的故事去窥看自己的生活。
他会让自己从这些文字里汲取力量,更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这一程人生。
天地之间,你之渺小如虫蚁;日月之间,你之伟大如光明。
这一次,耕平似乎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做一件没有结果和尽头的事。
在于这种孤独,不仅能够温暖自己,还能温暖众人。
一个人漫长而孤独的一生之中,点点星光,足矣引路踏上美好的归程。
我想,这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存在的意义,无论你的人生再过平淡无奇,无论你是否从未绚烂过。
但是你总是这个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存在,在另一个人的人生里。
我想,一定是,所以“我”才那么重要;“我们”才那么重要。
(三)
小说中的《父与子》是作者最后获得直本奖的作品。
而这一条主线里最打动我的,莫过于这对年龄差相差巨大的父子之间的含蓄深情。
写道此,突然想起了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父亲独自抚养子女,无不比单身母亲更为艰辛。
而提起单身家庭,我们总习惯与不幸、可怜的字眼联系在一起。
书中的父与子,却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
温馨的讲述了一个一对父子是如何彼此鼓励和帮助共渡生活。
这条主线很有趣,它在一个孤独的家庭生活之中打开了一种新的相处模式。
父与子,更是亲与友,爱与陪伴。
为了儿子尽职尽责的父亲,为了父亲懂事体贴的儿子。
他们彼此扶持,渡过彼此人生中最为困难的一段时光。
耕平在无数次被绝望击溃的边缘,小驰都一次一次把他拉回到希望里。
耕平是这个年仅十一岁的孩童心里,活下去的依靠和坚定。
他一直以为小驰年纪尚小,定是不懂他生活中的孤独和不易。
却未曾预料到,孩子的心竟是这般透彻和明理。
读到小驰,想起了自己的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我叫他小K吧。
早熟的孩子大抵都过早的历经了生活的变故 ,一部分造成了他经后漫长人生里的缺陷人格。
很多人一生都无法疗愈这种缺陷,被痛苦牵扯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同的路。
而小K,姐姐今日想到你,已是多年未见。
此刻你已至高中,而记忆里你依旧是那个眼睛里透着坚定而倔强内敛的孩子。
姐姐不知道你是否一切尚好。
但是姐姐相信你,你不会过得糟糕。
因为十一岁的你,亦如小驰般懂事而聪颖。
而姐姐也永远记得,你拉着我的手躲进房间的角落里,
轻声的再我的耳畔说:“姐姐没关系,爸爸走了,还有我陪着妈妈,你跟我妈妈说,她不要难过”
是啊,小少年,你现在肯定是个温暖阳光的少年。
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