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四十年
为师四十年
作者:任 彦
“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这句话是过去社会流传已久的老人们对教书匠这个职业的调侃,现在早已经过时了。
如今的社会非常的重示教育,党和人民把教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比作呕心沥血的“辛勤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把教师的工作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把教师的称呼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看,多么伟大的事业、多么美好的称呼、多么崇高的职位,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
1975年秋季学期,我光荣的加入了人民教师的队伍,开始了一生的教师生活的旅途。在几十年的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恪尽职守,实践了“生命与烛光同辉”的人生誓言,让我的教师生活内容更加绚丽,酸、甜、苦、辣、咸五味具全,赤、橙、黄、绿、青、蓝、紫多姿多彩…
我是1975年7月20日毕业走出伊春师范学校大门的。当时有留校任教的极好机会,但是,为了兑现我向党和人民许下的诺言,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扎根在林场这片肥沃的土地,迈进林场基础教育的领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四十多年一晃而过,回想起我的教师生涯还真有很多很多的趣事让我终生难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
1970年在我下乡之前,老校长张景增老师要我留下来在学校暂时做代课教师,以后有机会转为正式的。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别人想都想不来。可是我没有留下来,思考了好长时间还是下乡去了农场。原因只有一个: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自认为不胜任教师工作。应名是什么初中生、高中生的,其实我是“老四届”的,也就是小学文化水平,这个水平能教学吗?人必须要有自知之明,快别丢人现眼了,我还是出苦大力去吧。
到了农场以后,我还是时长想起张老师对我说的话:“什么时候回来,还来咱们学校当教师。”“好吧!”我答应下来。是啊,当一名教师是光荣的。可是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是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的,要有文化上的真才实学才行。
在农场的三年,我时刻不忘给老师许下的诺言,利用工作之余的点点滴滴时间坚持自学文化,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同时也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提升自身素质,为以后从事学校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70年代书店里文化方面的书籍太少太少了,根本就没有卖的。尽管如此我每月从饭火中挤出三、五元钱买书。农场离地区太远下不去,我就让跑信的同学张玉明为我捎买回来,什么书都可以,大多都是文革时的一些先进事迹等方面的报到。有书看总比没书看强吧?这些书对我学写文章也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学写发言稿、批判稿、新闻报道,也尝试写散文诗和格律诗。除此,我还同南铁知青姜佩臣一起研究乐理知识,共同学习音乐简谱;还向伊春知青邴继福请教学习文字速记。
在连队参加蓝球队打比赛,文艺宣传队里我是编辑,写过歌颂知青生产劳动的对口相声也写过表演唱歌词等。总之,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各方面知识,决不能让时间白白的跑掉。
72年农场成立了学校,共有7名学生分为3个学年,教师1人是同我一起下乡的知青周玉芬,她是教师又是校长,同时还是农场广播站的编辑加播音员,真是人才重用,一人兼多职。
这一年的夏季,正赶上我临时代理司号员工作,白天没什么事,于是,我自愿担起了业余教员的任务,主教美术。我上课地点不是在学校,而是在我的宿舍,上课时间不定。7名小学生有时间就到我宿舍来,我就随心所欲地教他们一些初浅的美术知识。近半年的时间与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算是我当教师的一种特殊的尝试吧。
在师范学校时我去教员组长苏万芳老师家串门,苏老师就叮嘱我毕业后一定还要坚持学习。在校学的知识不够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更新知识,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其实,我小的时候就非常羡慕和敬仰教师,见到教师总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当然,在无形中也就树立了当教师的志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信念越发坚强起来。有人说我:理想不够远大,当教师没出息。我坚定的说:干好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实现了远大理想。
社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大量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只有各行各业的人才共同努力社会才能不断文明进步与繁荣发展。教师队伍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物质文明的主力军,是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排头兵。
二
1975年9月1日,我去乌伊岭区人事科开调令,张科长见我是个男的就把我分配到离家17公里远的移山林场学校。“不是让我回文革吗?怎么变了呢?”我问张科长。
张科长说:“移山学校缺教师,你又是师范学校毕业生,到那里锻炼锻炼对你是有好处的。”
9月10日天气晴朗,我早早的出门了。
我骑着自行车顺着北去的沙石公路直奔17公里以外的移山林场而去,去从事我梦寐以求的学校教学工作。一路骑行,上坡下岗的不觉得劳累,温热的秋风吹拂着我青春面孔,蓝天上的白云护送着我矫健身躯。
因为是第一天去报到,心情格外兴奋,一路欢歌一路风情。
原始森林为我开出了一条弯曲的路,遥远的山村在把我召唤。一个多小时以后,林场王希海副主任(主管后勤学校)接收了我的调令,并把我介绍给学校。
从乌伊岭驱车先是向东7公里,再向北转东北17公里,拐过山头向东1公里便是移山林场。人家200多户,1000多口人。林场四面环山,高耸的树木把村子裹得严严实实。村子北面隔道约200米处有一条小河由西向东自然流淌,由于原始树木的覆盖你不走到跟前你是发现不了的。
这里是同学辛凤祥的家乡,他的父母和几个妹妹就生活在这里。这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父亲是林业工人,母亲做家务,几个可亲的妹妹分别在林场青年队下乡和在学校读书,林场评选的“五好家庭”他家就是其一。
移山学校座落在村子的西南角,东西走向北开门的300平方米木刻楞教室,分设1---8个教室,教室北面是5000平方米的操场,在操场的西侧是一栋200平方米的教师办公室和干部宿舍,学校总占地面积为约5500平方米左右。学校有17名教师和1名驻校工宣队员。
校长刘景山高挑大个,英俊潇洒,是师范院校毕业的高才生,毛笔字写得非常棒,他领导学校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到移山学校的第一天正赶上学校建校劳动——修建操场,校长安排我临时协助三年级班主任夏彩霞管理班级。三年级有50来名学生,男同学占大多数,不好管理,让我协助是校长对我的第一次考验。夏彩霞老师非常热情地欢迎我加入班级管理。
夏彩霞是“五.七”中学时我的同届同学,又是一个车下乡到前卫农场的知青战友。在农场时她是二连三排排长,工作非常出色。72年转政分配到林业局职工医院工作,因为父母家在移山所以转回移山到学校当上了代课教师。
一周的建校劳动,我和夏老师配合得非常默契,工作得心顺手,每天都提前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
劳动结束后校长找我谈话,安排我接初三学年班主任工作,我有些犯难了。原班主任单海宽老师找我说:“你干吧!我正在办理工作调转,学校没有合适人选,你干最合适。”单海宽是我一届同学,旅行结婚从太阳岛刚回来,家安在山下,爱人在职工医院工作,所以他要想办法回山下。他还说:“班级给你了,学校的共青团工作也给你了。”好家伙,刚来学校就挑这么重的担子,我感觉真有点力不从心了。想了一宿我终于想通了,干!这正是锻炼与提高自己的好机会。
其实,在我还没来学校报到之前校长心里早就有谱了。原因是,校长的爱人于桂珍老师原在文革学校教学,是我的叔伯老师,对于我在校的表现她最清楚,听说我要分来学校她能不吹枕头风吗?想起来这也是件好事,还没有出现呢校长就这么器重我,真要好好谢谢刘校长才是。
我承接了初三学年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共青团工作,即当“主任”又当“书记”,党政一肩挑。没多长时间校长又找我谈话:“大队辅导员夏彩霞患有风湿病,腿疼的厉害,要外出疗养一段时间,看看你把少先队工作也接过来吧。”“让我接可以,学校得给我配个助手。”
我提出了唯一的条件。校长爽快地答应了:“学校的老师你任意挑选,谁都可以。”“徐志浩行吗?”“可以。”学校少先队工作和共青团工作按部就班地开展起来了。
三
新的开端必有新的起色。我选的助手徐志浩是个上海知青,先于我一年到学校代课,是个非常谦虚上进的青年。他对我说:“没做过少先队工作,什么也不会,不知道怎么去做,弄不好怕影响工作。”我看出了他的顾虑,怕干不好工作辜负了校长的一片苦心。我比他大6个月同样也是青年,我非常理解他当时的想法,我更赞赏他的谦虚精神!
其实,这样的顾虑我也是有的,刚到一个单位头三脚是难踢的,弄不好其它工作就更难做了。不管怎么样工作还是要做的,于是我对他说:“你不要考虑的那么多,工作上的事情咱们共同商量着办,不懂的还可以问校长吗,不会出错的。”我还同他讲:“你在学生中间挑选一名男同学做为大队长,把具体工作交给他,要他来协助你,这个学生只要有号召力就可以,不要考虑其它。”
为了工作我俩住进了同一个宿舍,黑天白天都在一起,工作起来就方便多了。几周的时间过去了,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校长在全校大会上重点表扬了我们。
组织开展活动我不犯仇,让我头疼的是课堂教学这一块。校长安排我任全校1~8年级的政治课,没有教材让我自己找资料上课,怎么办?真是难为死我了。星期天回家我把家里所有与政治有关的书籍、各种资料都翻腾出来,装了满满两大兜子用自行车驮回学校。这回备课可有参考的了,分年级选用资料,真的解决问题了。
移山学校教师中我有两名知青战友,夏彩霞和任彦奎。任彦奎我俩在一个连同一个排,我在七班,他在八班,同住一架帐篷,也同在一个手工砖厂拓过砖,如今又同在一个学校任教。任彦奎爱好体育,蓝球、乒乓球玩的非常好,多次代表林场参加区里举行的比赛,乒乓球获得过前三名的好成绩,田径运动会的程序他掌握得也非常娴熟。
我到学校时正是他热恋时期,女朋友赵俊云是个出类拔萃的正式教师,教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她掌握得滚瓜烂熟,词性、句子成分、课文分析等张口就来,后来转到伊春市第五中学同样是毕业班的语文把关教师。
还有一位性格非常孤僻却非常内秀的工代男教师,他叫闫志贤。细高的个头,黝黑的脸庞,衣着俭朴,得体大方,彰显一定的文人派头。我一到校就发现了他,主动与他接近。很快我就发现了他身上有好多优点:自学手风琴,自学玻璃画,少言寡语不张扬,为人诚实守信等。
我俩性格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好朋友、好搭档。课余时间有时我俩共同研究怎样画好玻璃画,有时他拉手风琴我弹脚踏琴合奏《三唱周总理》、《天安门前留个影》等歌曲。有时间我俩在一起说笑,一起参观街道家属队的菜地,一起去学生家访问…
8年级就是初中3年级。文革期间修改学制,将小学的6年制压缩为5年制。林场学校设有“戴帽中学”,所以人们习惯上从1年级排序到8年级。
75年我带的8年级班是从7年级刚升上来的班级,24名学生中有5名学生是重读生。男生田启忠是班级年龄最大、个子最高的学生,1米72的大个只比我矮2公分。
他家兄妹多,生活拘禁,不太爱学习,但他在学校很遵守纪律,劳动非常能干,他和小个子赵国忠是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
班长王志荣是中等个头的女同学,在班级表现的非常突出,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是我非常喜欢的好学生。她组织能力很强,自习课由她主持从来没出现过打闹现象。男同学都继文是班级体育委员,文雅大度,团结同学,与男女同学的关系处理得十分融洽。表面看他蔫了吧唧的,其实不然,在班级搞活动他可是大主力呢。
一次班级两位女同学闹起矛盾来,在班级门外撕打在一起,我发现后并给予了制止。究其原因只是因为一点点的小事,互不相让,你一句我一句的往前赶把问题闹复杂了。在办公室我给她俩讲了我小学时的一段故事:“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和同桌因坐座吵闹起来,班主任姜连山老师没有批评我们一句,而是问我们10年以后你们还能像这样似的吵吗?当时不理解老师的所指,一年之后才恍然大悟,老师真是用心良苦。意思是,今天你们吵闹,10年之后想见面恐怕都难了。”当我简要的讲完故事后两个同学都笑了:“老师您的意思我们明白了。”“好!明白就好,你俩握手言合吧!”两位同学手拉着手走出了办公室。
四
在移山学校工作一年半,每周末我都骑自行车回家,17公里的路程我要骑1个半小时左右。有一次刚骑上路不远,天就来雨了,这下可坏了,怎么办?我赶紧加快速度猛骑,平时需要推走的上坡也骑上去了,硬是把雨甩在了身后,到家一看表只用了50分钟,创下了从来没有过的新记录。归心似箭,因为家中有我的爱妻,还有年迈的老父老母和弟弟妹妹们在等候!
我家是8口之家的幸福家庭。哥哥工作在西林林政科,有自己的家庭,一年能回来一两次就算多的了。常年在家的我就是老大了,照顾家的重担无疑落在了我的肩上。父亲是小工队队长,工作在木材生产第一线,冬夏都在忙,根本就没有时间照看家。母亲身体不好,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和胃病,重活累活干不了。弟弟妹妹们又都小,家里的事全靠我了。
7,8口人在一起居住,房子不够用,怎么办?我家东面房山头有地方可以接出一大间来,就是地势很低,接房子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居住环境的困难,不管怎么样也要把房子盖起来。
70年前卫农场建场时我带领一个班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学会了盖房子,这回可派上用场了。说干就干,备房料,打底盘,立柱子,刻楞,上房梁等。操水平没有水平尺就用土办法,在房场中间放个方凳,上面放一满盆水,水面上放一根长木方,就这样难题解决了。上房梁的时候困难又找上门来了,6米长的房梁怎样才能弄上去?没人帮助自己想办法。
憋了两三天办法终于憋出来了,用绳子一头一头往上倒。于是,选个好日子好时辰动手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上梁。放了一挂鞭炮,庆祝一下。有在农场学到的技术做铺垫和自己不懈的努力,上冻之前终于住进了新房。
75年冬季木材生产大会战打响了,为了鼓舞一线工人们的士气,确保按月完成生产指标,场革委会组成会战领导小组,由林场团总支书记雷景山和我筹创《战地快报》,一个月几期不定,及时分发到各段队,用来宣传一线生产中出现的典型事迹以及各方面支持生产一线的好人好事。
白天我要给学生上课,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战地快报》的事只能放在晚上完成了。我和雷书记分工明确,他负责各段队的事迹材料搜集和分发《战地快报》,我负责编辑整理稿件和《战地快报》的刻印。刻印在团总支办公室,每次都要忙到后半夜,有时也会通宵达旦。
21岁的我来到林场学校教学,正值青春好年华。我的学生个头与我一般高,年龄比我小个3.4岁,在老人面前都是孩子。平时我把学生当成弟弟妹妹,只有在课堂上课的时候我才把他们看做学生。体育课同他们一起打球,运动会同他们一起跑接力,空堂时教他们唱歌画画…学生们有时把我认为是尊师,有时也会认为我是他们的大哥哥。
76年的毕业季到了,学生们要离开我了,恋恋不舍的心情学生有我也有。
一年的相处我们之间却结下了不可泯灭的情义,40年过去没有太多的来往,但是他们的名字大多我还记得:王志荣,徐艳秋,赵永琴,高丽久,陈月芹,张淑春,赵艳秋,王春艳,徐长英,田启忠,谭 成,李程友,孙士祥,都继文,赵国忠,王德敏…在离校前的一次班会上我说:“今天的分别为的是来日的再相聚,你们要记住,在移山学校学习期间你们结识了我这样的一位大哥哥…”送走了一届懂事的毕业学生,我的心情失落了好久好久…
五
1976年,龙年,这一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对于中国来说可谓灾难深重,这一年也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这一年"天崩地裂",3月8日东北吉林降落世界罕见的陨石雨,5月29日云南龙陵县发生两次7.3级地震,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8月16日四川松潘地区发生7.2级地震。三次地震损失惨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灾害。
这一年"巨星陨落"。1月8日78岁的周恩来总理积劳成疾,鞠躬尽瘁,因患膀胱癌在北京逝世:7月6日“红司令”、“红军之父”朱德委员长,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9月9日83岁的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因病在北京逝世。
三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继逝世,中国人民寝食难安,忧心忡忡,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焦虑……
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逮捕了“四人帮”并对其进行隔离审查,10月21日北京150万军民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这一年,我在移山学校8年级教室送走一批懂事的学生,又迎来了一批可爱的学生。同样,学校也迎来了4名青年代课教师:夏连久,吴树双,周瑞杰和吕萍。有新一届的学生在跟前儿心情特别的舒畅,不再有失落感了。
76年下半年是移山林场最平静而又最不平静的时期。9月初的一天林场工人“现形反革命分子”张相栋,从乌伊岭看守所越狱逃跑。在此之前他就扬言:“回林场要杀掉几家子。”
张相栋越狱在外逃避的那段时间是移山林场最平静的时候。白天人们照常上班工作,一到晚饭后就平静了,街道上看不见人影,家家紧闭门户,几户村边上居住的人家也离家借宿去了,整个林场寂静的要死。表面上看似平静,其实是最不平静的。人们把心都提得老高老高,谁知道张相栋回场后他要杀哪家?平时与张相栋有过节的更是提心吊胆的生活着,人们的心是最不平静的。
张相栋的越狱乌伊岭全区都轰动了,移山林场紧张气氛呈上升趋势。林场四周安排公安人员住点把守,场内的民兵也真枪实弹的武装起来,分组站岗巡逻。
还好,我被民兵连长常文发选中在林场外围执勤。常连长带领我们三人去离场10多里地的“35"驻点,我们的任务是围堵张相栋。我们自带了一袋子馒头,带了点大米,一些咸菜和炊具。执行这样的任务当然要带武器了,林场民兵连有步枪和冲锋枪,带冲锋枪是最方便的了。"35"指的是公路35公里处,东西走向有一道山梁,我们就在山梁下面搭建了2个临时居住的草窝棚。
我和常连长住东边的,另外两人住西边的。窝棚前不远处有条河,河里面小鱼不少,每天我们都能弄上来5斤6斤的,有时比这还多。树林里"飞龙"挺多,常连长带枪出去一会儿就能打个刹俩的。看!我们的伙食有多棒呀!我们就这样在山上一住就是一周,听说张相栋在汤旺河与新青中间的铁路上被抓,我们这才撤离驻点。
回场后发现我们宿舍一个人没有,一打听才知道学校前三天就已经停课,男教师都去西克林打火去了。我自己在宿舍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骑自行车回家了。
9月9日星期六,下午四点半我从移山骑车回到文革家中,家人都去场剧乐部开劳模会去了。我感觉好像是会议还没开就散了,参会人们都哭泣着走出会场。好像是天要塌了的感觉,真的是这种感觉。
我们心中的太阳在不知不觉中落下了,大地一时失去了光明…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每个中国人的心都悲痛到了极点。大地在颤抖,山川在哭泣,全国人民处在悲哀之中…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毛主席追悼大会的那一刻,全国各地都在分会场同一时间收听北京追悼大会实况,随同首都北京的统一指挥进行悼念活动。我作为民兵班长在移山学校操场上的追悼会现场肃然敬立,同全场职工群众一起悼念伟大领袖毛主席!
西克林的山火还在燃烧,全市都在增援。10月份的一天我去乌伊岭,在火车站看到一列车的打火人员,他们都是南岔方向来的,有林业局的职工干部,有铁路工人。南岔铁路有车辆段的,有工务段的,还有房产段的,好多好多,挤满了火车站站台。我到处打听,问有没有电务段的,我妻弟在南岔电务段一信号工区上班,看看有没有他。打听到最后得知电务段没有人来,这样我就放心了。
离开火车站,在一家小商店里遇见了几位男士,他们在议论:毛泽东主席逝世之后,中国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一次更加强烈的地震,中央粉碎了"四人帮"。
1976年10月21日郭沫若《水调歌头.大快人心事》发表: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铁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
一枕梦黄粱。
野心大,
阴谋毒,
诡计狂。
真是罪该万死,
迫害红太阳!
接班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
功绩何辉煌。
拥护华主席,
拥护党中央。
全国各族人民欢天喜地,庆祝这胜利的十月,光辉的十月!歌唱家李光羲在天安门广场唱起了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作曲的歌曲《祝酒歌》: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
朋友啊请你举起杯,
胜利的十月永难忘,
杯中洒满幸福泪。
十月里响春雷,
亿万人民举金杯,
舒心的酒啊浓又美,
千杯万盏也不醉……”
移山林场革委会副主任我同学齐树义提职为文革林场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临走前一天叫我帮他收拾东西,我说:“这回你走了,我也该走了。”在此之前我几次要求调回文革林场学校工作,他死活不同意,还叫我把家搬移山来,许愿分给我房子甚至还答应给我拉烧柴,安排后勤工人劈成小柈儿。我没有被诱惑,也没有同意搬家。他曾多次说过:“我不离开移山林场你也别想走。”好吧,那咱们就这样耗着吧。
移山林场离乌伊岭24.5公里,出行实在实在是不方便。75年冬,有一次校长让我和任彦奎老师去乌伊岭取书和买办公用品,一连等了三天没有座上车,最后还是我骑自行车下去的。
帮齐树义收拾东西时我心里暗自高兴起来:“这下你可调走了,不然我也得跟你在这里呆一辈子了。”他看出了我心思,“你就安心在这儿呆着吧。”我知道他这是在和我开玩笑,年末他就叫张景增校长把我调回了文革林场学校。
六
参天古稀树木
环抱弹丸之地
千八百名庶民
在此繁衍生息
一辈接着一辈
创造生活奇迹
文革林场位于乌伊岭林业局东面8公里处,属小兴安岭北坡。从乌伊岭驾车向东行驶7公里再向北1公里就到了。林场南北各有一条小溪流入路东的小河,三姐妹结伴而行,缓缓地向北流去,一路是轻歌曼舞、绕山过岭地一直流到黑龙江。
这里地势比较低洼,比乌伊岭后山最高点低82公尺。14岁时随父母来到此处,一直学习工作生活在这里。冬天在河里滑冰,夏季到河里游泳,喝过河里的水,也吃过河里的鱼。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成长的地方。
1977年3月1日我正式转回文革林场学校工作。报到后,校长安排我教体育和美术。学校办公桌不够用,安排我和初二班主任杨守琴暂时合用一张办公桌,她用两个抽屉我用一个,坐在办公室的一角。
我和杨守琴是初中同学,69年曾经在一个班级上课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们俩的个子都比较高,男同学我最高,女同学她最高,所以在班级都坐在后一排。70年她上高中继续深造,我下乡去了农场。7年后以教师的身份坐在一起了,真是有缘啊。
想当初念书时,她是个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知识扎实、性格内向的好同学。她读完高中下乡到永青农场,当过会计,到学校代课教初中是位好老师。我初中没念完就下乡了,文化水平太低,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我拜她为老师,向她请教学习初一代数,从 ABC开始。在她的帮助下我进步很快,很快完成了初一的学业,初二的代数也学了一大部分。
每天在班上忙于备课、上课、自学和其它活动。下班后回到家要忙家务,感觉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做什么都信心十足。冬天业余时间拉烧柴、劈小柈儿、烧屋子;夏天种地、持弄庄稼、维修房屋。几年下来我学会了不少活计,家庭过日子完全可以自理了。
我家就在学校东北50米处,走出我家的大门就是学校操场。茶余饭后抱着女儿到学校转转,星期礼拜领着儿子来操场玩玩。幸福的百姓之家、充实的平淡生活,向天下所有人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校园一角开个圆锯房,我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锯房抬木头。男教师正好是我们四名,抬木头不瘸腿,王景祥,王新德,张校长和我。学校还有工宣队是男的,年龄大些一般不用他抬,打个下手什么的还可以。
当时抬木头我是有难处的~腰疼。但我从来没有表白过,为了学校、为了支持校长工作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在移山时住的是板铺,一冬天下来没有什么感觉,回到家一睡热炕旧病复发了,腰疼得要命。洗脸时不敢弯腰,穿袜子时够不到脚尖,躺在炕上起不来,想起来得先翻身趴在炕上一点一点的往下退,退到炕边上才可以站起来,家里的活什么也干不了,全由爱人一个人来完成,真是难为她了。
一天,在林场发电站工作的上海知青小王到家来玩,得知我睡板铺腰疼的事,返回宿舍给我拿来一包“竹黄”,告诉我这是南方竹子开的花,也叫“竹花”,用它泡酒能驱寒止痛,浸泡七天,每晚睡前喝一勺。我照着做了,一周没见效果,我有些犯怀疑了。
一次巧合却把我的腰疼病治好了。在林场下乡的知青李长富到我家来喝酒,也巧,家里白酒不太多,又不能出去买酒,我只好喝药酒陪他,四两药酒下肚第二天腰不疼了。真的不可想象,就这样无意之中把病治好了。我把消息告诉了小王,他也非常的高兴!看来,竹黄这东西真是驱寒的好药呢。
文革林场学校有8个学年班,小学1~5年级,中学1~3年级,一共有200多名学生。每学期开学初我都要把学生名单抄写一遍,分班级工整地填写在科记分册上,便于平时分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填写。我教了5年的体育,每学期初都是这样做的。
不光是填写学生名册,最重要的是要与学生对上号,上课时才知道谁来了谁没有来。全校200多名学生我只有两名分不清谁是谁,他俩叫夏迎春和夏青春,是双胞胎。
在一个班级,长的真像一个人。平时穿的衣服是一样的,就连老妈为他俩补的补丁都是一样的,真是分不清哪个叫迎春哪个叫青春?困惑了好长时间我才算分清了。
文革学校教师队伍成份复杂,有正式教师,有工代教师还有青年代教。教师的文化水平与教学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一方面要求教师自学成才,一方面组织教师校内集体学习。每次学习都要求做到有笔记、有考核。学校安排王景祥老师到区里学习,回来给我们讲《集合论》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了解到《集合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在数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基本概念已经渗透到数学的所有领域。王老师从基本概念讲起,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结合生活实际详细介绍公理及运算等基本知识。从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是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等概念及有关性质。学习结束后都要休息10分20分钟的,然后就进行考试。由于年轻记忆力好,每次考试我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七
1978年社教运动开始,清经济工作队进驻文革林场。王学文任队长,姚月文任副队长,还有几名队员。
工作开展起来后感觉人员不足,场党支部同意从林场借用几名人员参加工作队,林场工会主席李凤孝,团总支书记叶云生和我都在其中。
工作重点是通过社教运动的开展,揭露林场经济工作存在的违法行为,工作目标在后勤食堂的帐目问题上。在查食堂帐目时我和队员外出去了好多单位查证核实,区内的,外区局的,还去了呼兰县和克东县。
被查人员是林场食堂管理员张宪岭,主要问题是外欠帐与糊涂帐,帐目不清,食堂亏损太多。这些都需要一笔一笔的核实才行,涉及的人员多、分布广。
我和王政歧去过美林林场、美丰林场、克东县;我和孙辉去过乌伊岭粮食局、商业科、生产科、长青经营所、美溪生产科、伊春大修厂、北安县;王政歧和李凤孝还去过呼兰县。
10月下旬去克东县外调去了我们四个人,分为两个小组,李凤孝和孙辉一组,我和王政歧一组。每天去公社或去生产队早上6点就得从招待所出来,走10分钟到县客运站,6点30分发车,一天只有一班,晚了就没车了。公共汽车只到各公社,去生产队只能靠双脚来量了。县招待所早上7点才开饭,我们总是空着肚子去挤公共汽车,等到了公社或生产队早就过了饭时了。
还好,有王政歧老兄到哪都敢开口,每到一处先要饭吃,之后再谈事情。记得第一次去润津公社,下车已经是8点钟了。来到公社领导都不在办公室,而在后屋食堂吃饭。
王政歧递上介绍信说明情况,书记马上分附大师夫上饭,一会儿工夫两大盘子饺子端上了桌儿。我们边吃边与书记攀谈起来,书记告诉我们还要步行几公里到生产队去才能找到要找的人。吃完饭要付粮票和钱,书记说:“不用了。你们还是赶紧赶路吧,不然又要错过下顿饭的饭时了。”书记挺幽默的,并非常热情地向我们交待了要走的路线。告别了书记我俩踏上了去乡下的沙石路。
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生产队,队长接待了我们,并安排人把我们要找的社员叫到队部。在队部王政歧与社员谈话,我在一旁做笔录。谈完话,做完笔录,社员按上手印就11点钟了。
送走这名社员后队长对我们说:“走!吃午饭去!”于是把我们领到一家老太太家交待几句就先走了。老太太告诉我们,她是军烈属,丈夫早逝,唯一的儿子在部队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她58岁,从面部上看与年龄实在是不相附。农民嘛,整天在地里劳作,风吹日晒的,老的快。
一会儿工夫,大发面饼端上桌了,白菜粉条端上桌了。哇!还有肉呢。多么丰盛的午餐呀!饭后交钱时老太太只收了我们每人半斤粮票和1毛钱,说:“这是规定,不许多收。”老太太还告诉我们:“到我家来吃饭是队上安排的,队上没有伙食点,来人了就社员挨着家轮流招待,这叫'吃派饭',今天正好轮到我家。”多么善良的老人,多么善良的心啊,留给我们的是农村老人美好的形象。过去已经快40年了,真想再见到她呀!
三天后我和王政歧返回县招待所,只见李凤孝和孙辉他俩先于我们返回。交谈中得知孙辉的脚被皮靴磨破了,没办法只好提前返回县里休息。提起下乡第一顿饭才知道,饭时过了他俩等到供销社开门买点饼干吃的,连口水都没有喝上。再看看我俩的第一顿饭吃饺子,第二顿发面饼,真是天差地远那。
王政歧穿的是反毛单皮鞋,我穿回力鞋,走多远的路我俩都不犯愁。王政歧40刚出头,关里人,说笑都甩不掉有股山东味。他是美丰林场的以工代干,来工作队之前是营林段长。与他接触一段时间觉得他很有思想,考虑问题全面也很有主见。他性格开朗也敢说话,也很会说话,是一个很好的外调员。
看看孙辉难受的样子,一瘸一拐的连皮靴都穿不上,还能下乡吗?跑乡下查实的任务无疑落到了我和王政歧的身上。至此,我才感觉到任务的份量是有多重了。于是我和王政歧便是整天在乡下转悠,10天的时间跑了11个公社近20个生产队,证言材料拿回来一大摞子。
工作队在林场驻点儿到年末,食堂的问题已查清,管理员张宪岭和二位大师付都受到了处分。工作队宣布解散,我也回到了学校。
八
王景祥老师调往伊春,他的学校事务工作由我接替,这是校长的工作安排,更是校长对我的信任与重托。做好这项工作还真的不容易,繁琐事情太多。
开学初是最忙的,要去乌伊岭书店取书、要去商店买办公用品和日用品;安排班级课桌椅,发放学生课本和教师用品等,同时我还要给学生上课,每周20多节。挑这么重的担子,对我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看我1米74的个子,25岁的年龄,有的是力气,再重的担子我也要把它挑起。教师中有几位是我的同学,关系都比较要好,所以我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当然更离不开张老师的关怀指导与照顾。
张老师是我的班主任老师,是我们的好校长。他将近1米70的个头,圆脸浓眉,体型匀称,标准男人的体态与外貌。68年从伊春来文革学校任教,69年接替任秀坤任学校校长。他当校长不忘自己是一名教师,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每周十多节初中语文课。
能在张老师手下工作,我感到非常的自豪。他在工作环境中和教师关系上都为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使我感到了舒心和顺畅。有时文教科召开校长例会叫我替他参加,让我提早与各校领导增加来往,拉进工作关系。安排时机让我去伊春办事,购买教学用品。
总之,寻求一切良机向外界推荐我,树我在教育界的地位与形象。张老师对我是偏心的,我心领神会深知老师的苦心。于是,我努力工作,争取主动,积极配合校长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和其它工作。
79年9月下旬校长去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地办事,学校工作交给我暂时负责,我欣慰地接受了校长的安排。学校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临近国庆节了,齐书记找我说:“林场新立了三块标语牌还没有写字,你在国庆节放假之前把它写完。”“好吧。”我每天上班先到学校,安排完工作就去场部写标语。
标语牌很大,立在场部门前公路边上,3米多宽2米多高,站到桌子上才能够到上部书写,每个字要写得很大才行。没有帮手,我自己扛桌子搬凳子,自己打格端油漆书写,一块标语牌写下来需要一天的时间。“十·一”放假前学校工作没有受到影响,标语牌也按时写完了。
“十·一”过后,校长回来了,要我去伊春车站货物处转运两箱玻璃。玻璃是校长在齐齐哈尔托人买的,发货时错发到伊春,所以要到伊春去办理转运。
我用学校的公章开了一张介绍信,拿着介绍信就去了伊春。到了伊春才知道麻烦来了,第一个麻烦是,必须是先取货,把货物提出来,再重新办理托运。第二个麻烦是,玻璃是建筑材料,必须有二轻局的手续才可以办理托运。没办法,我只好找车站货物处的杨百林帮忙。
杨百林是我在农场时的伊春知青,在一个连队工作,关系不错。他很热心地帮助找人去二轻局开来介绍信,帮助取货,帮助办理托运。完事后我在车站附近请他喝了几杯水酒,他又把我送上火车。之后的年代中,在伊春相聚过几次。事情过去几十年了,我坚信知青的情谊是深厚的,是万古长存的!
九
教育是什么?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家庭的启蒙、社会的影响、学校的熏陶,大凡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都是教育。然而,这种活动必须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是根本,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教育者接受各种教育活动的场所。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离不开教育,办好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保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乌伊岭区教育事业繁荣昌盛时期,各类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乌伊岭区隶属黑龙江省伊春市,位于伊春市区北端,小兴安岭的东段,横跨小兴安岭南北两坡。山脉纵横起伏,平均海拔350--400米。区内有乌云河,库尔滨河,汤旺河三条水系,由26条主要支流汇聚而成。
全区近3万人口分布于区内和12个林场(所),以木材生产为主业。区内设有普通中学2所(带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技工学校1所,完全小学3所。各林场所设有小学和戴帽中学12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教育中心下属教育机构繁多,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含教研室),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高中,初级中学,普通小学,学前班等等。教育分布极广,遍布小兴安岭顶峰的南北麓,各林场(所)均设有完整小学和戴帽中学。
八十年代初,文革林场学校就已经是戴帽中学了。中学三个学年班,有学生百十名。小学(5年制)五个学年班,有学生近二百名。一百多户的林场(所)在校学生就有二三百名,平均每户就有学生三名左右,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乌伊岭山上在校生最多的学校是林海林场学校,有学生五百多名,称得上林场(所)学校之首。
1980年秋季学期,乌伊岭林业局为迎接生源高峰,解决区内第一中学人满为患的难题,成立了第二中学。由于工作的需要,上级调张景增校长出任二中教导处主任,文革学校校长一职由王兴德老师接任。也从这个学期开始,我的工作也随同发生了重大变化,学校事务工作转交给了刘颕老师,我出任初中三个学年的政治课和体育课的教学。说起来也很不错,非常的清净,也很舒心。
初中政治课都是我喜欢并且十分熟悉的科目,重新捡起来也算是重操旧业吧!初二学年的政治课是《社会发展史》,这是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本科,我非常喜欢这门课程,轻车熟路的很容易教学。初三学年的政治课是《法律常识》,这门课程也是我喜欢的。平时我就喜欢看法律方面的书籍和刋物,对法律很感兴趣。
我参加过乌伊岭区教研室举办的《法律常识》研讨会,听过葛松林老师《法律常识》课程介绍,学习了一周,受益非浅。
业余时间我还参加了全国法律知识答题大赛,发个纪念奖。尽管没有获得名次,但是我是尽力了。通过学习法律我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学法守法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做为一名业余法律知识爱好者敢于参加比赛,这是我的胆量,是我的自豪!
张校长走后,学校男教师只剩下我们4人,校长王兴德教语文,许宝岱老师教理化,李小锋老师教数学,我教政治。
教学上我的任务不是很重,再则是熟悉的科目,教学中十分的轻松。工作轻松自然也就带来了好心情,每天都是精神抖擞,非常的愉快。课余就有时间有余力思考自己的自由发展空间了。
我的业余爱好比较广泛的,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我都非常的爱好,也比较擅长。下课时和老师打会儿蓝球,体育课时和学生踢踢足球,有时也玩会儿乒乓球、羽毛球。就连下班回到家有时间也玩玩乐器什么的了,弹琴、拉二胡、吹笛子、吹口琴等等。
另外我还自备了一些广告色和油画色,星期礼拜的专心致志地研究研究玻璃画,木板画。有时还操起木匠工具学做家俱,什么立柜了,高低柜了,方凳了,全是自己琢磨做。这样即解决了家用,又学到了技术,何乐而不为。
83年“六.一”学校筹备田径运动会,为了烘托会场气氛,需要两幅大一点的宣传画。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完成,于是,我请来青年队葛春利帮忙,我俩分头作画。我们找来两块废弃的旧黑板,修理一下糊上白纸,在白纸上作画。先用打格法将图案方大在黑板上,然后再用广告色画,两天半的时间顺利完成。
在移山学校时,我见过闫志贤老师画玻璃画。他是用油画色一次又一次的在玻璃上涂抹,这种画法用在画布上作画是可以的,用在玻璃上就不太适应了,所以每次作画都不理想。用汽油擦洗干净再画,画了再擦,擦完再画,不厌其烦。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从别人那里学到了画技画法,才知道闫老师的玻璃画为什么不成型是画法不对路子。应该先用广告色在玻璃上把主景画好,就像在纸张上作画一样,不要考虑正反,画完自然干透。再用油色作画并调出所需要的背景,显示出层次感来,这样一幅可心的美丽作品就诞生了。
就这样我清闲了不到一年,突如其来的一则好消息,竟然使我的工作出现了重大的变化。1981年9月20日下午1点多,后勤场长陈春贵来学校把我叫到门外,非常认真的对我说:“支部班子研究决定,王兴德的校长工作由你接替,算是暂时代理校长。”真叫我一时难以应对。“王兴德为什么?”“他调走了。”原来是这样的。“叫我代理,可以。是叫我长代呢?还是短代?如果长代,我就长打算;如果短代,我就短安排。”“长代短代就看你自己了。”噢,我明白了。“好吧,我服从组织安排!”“2点半你把全体教师召集起来,在办公室等候开会,袁场长来学校宣布党支部决定。”
陈场长和我们都是美溪林业局苔青林场搬来的,又都是辽宁法库的老乡,他和我父母的关系非常要好。他办事认真,为人直爽,在工人群众中口牌非常好,他的话我相信。
下午2点半,场长袁绍吉,后勤场长陈春贵,工会主席邢立胜,一行三人来到学校。会上袁场长宣布王兴德转走,由我代理校长。会上交待给我三项任务必须在“十.一”放假前完成:1:新建校舍灰填工作一周内完成,2:解决教师喝水问题,3:为教师购买办公用品。听后我略加思考当场表明了态度,三项任务保证按期完成。
从普通教师走上教育领导岗位这是质的飞跃,是工作上的重大变化,是对我的一次新的考验。为了林场职工子弟的健康成长我干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把工作干好。上师范校我是工人群众选送的,毕业回到家乡教学是我的夙愿。如今又把整个学校交给了我,我没有任何理由推辞,只有坚定信心把工作干好!
接任校长工作后的第一周,每天下午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劳动,仅用了4个下午就将200平方米的教室灰填完毕,中学三个学年如期搬进了新教室。安排校工每天去水井挑水解决师生喝水问题,派人去乌伊岭商店购买来教师办公用品。三项任务提前完成,上任后的第一脚顺利踢出。
80年后正是小学5年制与6年制并存的过渡时期,全市统一要求1985年完成小学改制工作。1981年秋季入学的小学1年级改为6年,1982年暑期开学的3年级改为6年制,4年级和5年级采取的方法是5年制与6年制并存。同年,《黑龙江省中小学教育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出台,还包括《中小学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小学生成绩考核和操行评定暂行规定》,以及《中小学精神文明建设暂行规定》。学校各项工作就有章可循了,切实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林场学校办学条件极差:教室简陋、桌椅短缺、操场不规整、没有体育器材。400平米的校舍设计成7个学生教室、1个教师办公室和1个教师宿舍。7个教室8个班级上课,肯定是不够用的,这是非常挠头的事情,怎么办?只能是采取二步制上课了。夏天好过,可到了冬季就困难多了。学校全部是烧柴取暖,没有干柴禾影响上课,就得组织学生全员出动顺着公路两侧去捡。同时号召大一点的男学生起早帮助校工生炉子,把教室烧热。就这样一天天的,一年年的,烟熏火燎,挨冷受冻的。85年搬迁到了新校舍,才算结束了“艰苦奋斗”的岁月。烧锅炉暖气取暖,真像走进了另一个天地。
十
接任校长工作快1年了,工作确实做了不少,整天忙忙碌碌的。闲下来的时候有时总觉得有点像是“鸭子扑鸡~白盲虎”一样。事务性工作开展得非常圆满,可教学工作抓的有点力不从心。去文教科谈起此事,姚科长笑着对我说:“派你出去学习学习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工作就好了。”82年10月2日,我把学校工作暂时安排给许宝岱就去了伊春教育学院干训部,在那里学习了3个半月的教育理论,系统学习了王佰林主讲的《教育学》、李景芳主讲的《心理学》、和明杰主讲的《学校管理学》和苏兆林主讲的《哲学》。
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而抓好课堂教学才是关键。初出茅庐的我,没有抓教学工作的经验。学习了教育理论,明白了许多学校道理,怎样才能抓好课堂教学呢?必须下去听课。听课就是深入教学第一线,就是到课堂上去体验、去研究。把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放在桌面上进行研究,同教授者共同研究。我自制调查表让其事先填写好,对照表格各项的内容考察课堂教学质量。这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地考察,更是抓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
80年代我们系统研究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重点是课堂教学五大环节。组织教学、复习前次概念、讲解新课、巩固练习和布置家庭作业。通过学习与研究让教师们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从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提升。
我们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十大教授法”:1、启发式(废止注入式);2、由近及远;3、由浅入深;4、说话通俗化(新名词要解释);5、说话要明白;6、说话要有趣味;7、以姿势助说话;8、后次复习前次的内容;9、要提纲;10、干部班要用讨论式。
毛主席的“十大教授法”是以“启发式”为中心,倡导采取启发的、研究的、经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地、科学性地去思维,大胆地、创造性地去学习。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充分体现,是教师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熟练把握特性、综合各种要素、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当然,选择和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在于完成教学任务而达成的教学目标与提高教学质量。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与教师的素养条件相适应,教师才能够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基于这一点,我们要求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当根据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教育领导者的责任和任务。
教学规律明示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离开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是亳无意义的。所以,教师要想在“教”上取得显著的效果,课前备课显得特别重要。
一次,我没有与任课教师打招呼就坐在了班级的后座上等候听课。上课了,是数学课。因为任课教师事前没有备课,也就是说课的准备工作很没做好。结果这一节课讲的非常糟糕,胡乱拼凑了几道例题没有顺序的进行讲解,讲到一半时发现了我就更乱了。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认真的听完了一堂不成功的课。
走出教室我说“你是不是没有备课?”“是,没有备课。”我没有过多的指折与批评就这样结束了。当时我想一定是有原因的,用不着大呼小叫的,有上进心的教师一定会注意的。后来我又听课发现真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次公开课还被评为“优质课”。
教师备课备什么?当然是备大纲、备教材、备方法了,其实还有一项必须要备的,就是备学生。教师把知识传授给谁?当然是学生了。那么备课就应该在备知识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活动等。
十一
林场学校的特点:一个字“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有校长,有团书记,有大队辅导员,有班主任,有任课教师,有校工,有各学年的学生。工作同样是千头万绪,无一不可。“以人为本”是学校的理念,培养优秀学生必须依靠优秀教师,只有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校的一切就好办了。
文革学校是山区林场子弟学校,8个教学班,2百多在校生,教职工16人,教室400平方米,办公室15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
学校受林场党支部和区教育局双重领导,是公办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学制小学五年,初中三年。
学校校园环境清新,一个蓝球场地,看上去显得十分空旷。学校位居林场家属区南侧,缤邻通往防空洞的备战路。视野开阔,近处绿树成荫,远处山青水秀,算得上环境优美。
学校教学工作执行的是全日制学校教学大纲,在“开齐学科,上满学时”的框架下开展教育、教学、教研等各项工作。学校实行一体化管理,教师统一分工,课程统一安排,班级管理统一标准,教师考评统一制度。
教师成份复杂,有正式教师、有工人代课教师、还有青年代课教师。出身不同,学历也不同。国家"普九"验收要求教师学历必须达标,这样就给领导工作带来更多的不便与困难,各级教育部门都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挠头,解决学历不达标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少说三年,多则五年以上。离职进修、在职函授双管齐下。
总之,为教师提高学历大开方便之门。我们林场学校每年都选送教师到哈尔滨、伊春等地离职进修学习,孟卓宇、许宝岱带薪去哈师院进修,闫秀英、刘宇飞、祝立春带薪到伊春教育学院进修,王惠军到伊春师范学院进修,同时也号召在职教师报考各地函授学习提高学历水平。90年之前教师学历就已达标100%,并且顺利通过了省市级的“普九”验收。
80年代是林场教育成果大丰收的年代。文革学校连续4年向伊春牡丹江等地师范学校输送人才,先后有夏宝春、夏德春、尚富珍、夏春花、任春华、王翠荣等6名定向招生的学生毕业后返回林场从事教育工作,大大地促进了林场教师队伍更新与提高。
90年代的第一年,全区戴帽中学全部撤掉,只留小学部分。文革学校的青年代教和工人代教先后退出教师队伍,保留6~7名正式教师,学生不足百人,真可谓“小巧玲珑”了。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学校的生源逐年下降,没办法只能实行隔年招生了。
十二
1985年我的第一篇论文《怎样教好复合应用题》获得伊春市教育学会及伊春市教育科研所的二等论文奖。
85年9月下旬去伊春学习,在大旅社房间见到教育学院干训部的张晓光老师,他伸手就让我拿出5元钱来给他,当时把我给造懵了,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略加思索觉得他不能跟我开玩笑。他接过钱哈哈大笑,说:“还是告诉你吧,这5元钱可不是我懵你的,而是你的论文评审费。
你的论文我们7个评审组全部通过,下午你到教育学院取论文证去吧。”说完他拿着钱就走了。噢!原来如此呀!这个论文证非同小可。
没有想到的是小小的论文证在几年之后的教师职称评定时起到了重大作用。当时乌伊岭全区教师队伍中有论文的只有二人,山上学校我是第一个。乌伊岭文教科在上报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时把我排在了第一名,并且一次审批通过。
88年我的第二篇论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参考》撰写完毕。论文比较长,约有一万三千字。论文从小学阶段涉及到的试题、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典型应用题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入手,分类阐述应用题的类型、解题规律、解题方法和线段图分析等。论文送交伊春市教育学会参评获得伊春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90年后我的工作更加轻松了。
学校规模缩小了,小的可怜,几十名学生,六名教师,从外表上看就像大幼儿园似的。其实不然,走进学校内部还是大家大气的,与正规的大学校没什么两样,所不同的只是人少了许多,事物性工作少了许多。
林场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等工作还是实行“双重”领导,林场对学校只有管理权,没有任用权,人员调配和业务性工作继续归上级教育部门管理,实行每月一次的教育例会。
这时我的业余爱好有了转变,有时偶尔打打乒乓球,其他的都已放弃,重点放在了写作和出书上。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与湖南省长沙市徐特立教育研究所取得了联系,发过去几篇论文,研究所何柯可教授觉得很好,便征求我的意见吸收我为该所的特约研究员,我回信表示同意,然后颁发了证书与不定期的内部参考报纸《教师报》,几期之后我的业绩也随同刋登在内部参考报上。
1999年12月华龄出版社的《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第二卷)出版发行,记载了当代中国各行业8631名领导同志的主要业绩,弘扬他们的创业精神,是一部高层次的人才信息库。此《大典》第759页上刋登有我的业绩简介,内容如下:
任 彦:小学高级教师。男,1953年出生,辽宁法库人。1975年毕业于伊春市师范学校,现任黑龙江省伊春市乌伊岭区建新学校校长,兼伊春市教育学会会员,湖南省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业绩:在林场学校工作了20多年。1981年任校长,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发表《怎样,教好复合应用题》、《谈对教师教学的全过程管理》、《依据林场小学特点,实施素质教育举措》等10多篇论文,其中《从整体教育着眼,培养说话能力》、《优化育人环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分别入编《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集》和《当代教师素质教育论文选》。
《大典》由朱悦鹏主编,江泽民亲笔为此书题写刋名"中华魂",程思远、陈俊生、杨斯德等分别为本书题词:1999年8月程思远的题词是"中华骄子",陈俊生的题词是"弘扬民族精神,振兴中华伟业",杨斯德的题词是"中华骄子,国家栋梁",罗杨的题词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十三
教师的幸福快乐在哪里?用一句话是说不全面的。
在职的几十年中,每天面对的都是学生,忙忙碌碌地工作着并不觉得怎么样,可是一旦离开了自己喜爱的岗位和环境,离开了天真烂漫的学生们,心里真的不勉有些空虚、失落……
76年我送走第一批初三毕业生时的心情就是这样,以后每年学生毕业离校我都有同感。
一些好心人劝过我:"整天跟小孩子在一起有什么乐趣,改行算了!"说句心里话,有段时间我硧实产生过思想拨动。一度也曾梦想过怎样当书记、怎样当场长。其实也真有机会改行去做其它工作,79年乌伊岭区公安局扩招,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进入公安系统工作。
85年林场工会主席人选短缺,自己没有动心,仍然在学校安心地工作着。我细心斟酌过,觉得自己没有那个天赋,当书记吧,没有那个水平;当场长吧,没有那个能力,总之,没有当官的嗜好。还是安下心来干自己喜欢的事业吧!就这样,几十年来都是在学生的欢笑声中度过的。有学生的陪伴,天天都能看到学生们的笑脸,我真是感到无限的欣慰。评心而论,做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的感想很简单:就是快乐和幸福!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十分向往的最美境界,幸福永远是人生追求的主题。对于幸福,我的理解是很简单的:只有拥有幸福感的人,才能真正的把幸福给予身边的人。所以,我们当教师的必须在一切环境中都能保证时时处处感觉到幸福,用这种感觉到的幸福去影响和熏陶学生,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
快乐,教师的快乐又是什么呢?我是教师,有我的快乐。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恪尽职守,无怨无悔,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快乐!有站在黑板前演练的快乐、有站在讲台上诵读的快乐、有与学生游戏的快乐、有与教师交流的快乐…总之,在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中我都会感觉到应有的快乐!
96年7月11日去嘉荫开会,参加全市小学素质教育研讨现场会。我们乌伊岭参加会议的四人,教研室的朱永芳老师带队,还有区第二小学校长刘敏荣、永胜学校校长魏曼丽和我。我们报到、吃、住都在县教师进修学校,白校长热情接待了我们。
现场会在进修学校二楼会议室召开,会议主办单位是:伊春市教育学院干训部。参加会议的有干训部领导和部分教师,有全市各区(局)进修校的领导和各小学的领导教师,共计68人。会期三天,分别听看了嘉荫县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的四节优质课,深受启发与感触!
会议期间我拜访了老同学任桂嫣和孙凤芝,在任桂嫣家酒后畅谈许久许久。参加会议人员集体游览了黑龙江边的恐龙山、高升滩和八支山边防军哨所,每到一处都有神奇的发现与见闻。原来,黑龙江嘉荫段正是恐龙的故乡,发现恐龙化石是嘉荫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伊春人的骄傲!
97年6月10日我和桔源林场学校校长张瑞林、上游林场学校校长高德去伊春参观考察。我们先后参观了伊春师范附小和伊春木材加工厂子弟小学,参观学习了他们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和素质教育改革创新方案,学到了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退休后蓦然回首,在开满鲜花的小路上赫然印着这样的话语:教师的快乐就是铸炼自己的精神使之成长。孔子以"教学相长"为乐,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韩愈是以"师意不师辞"为宗旨的。古今教育家们的发现是:让他们获得最大快乐的正是他们走进学生的硕果。
教师的施教,传授知识固然非常重要,而做学生的典范、用自己的感受去影响学生更是不可缺少的。由此可见,幸福与快乐原来可以和人民教师的光辉职业如影相随。
十四
1975年9月份我作为教师第一次走进学校,面对众多学生的笑脸,听到第一声喊我“老师好”的时候心里的幸福感就油然而生,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扪心自问:我真的就是老师了吗?我不敢相信。然而这是真的,我从师范学校毕业了,分配到移山林场学校任教就已经是老师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有点不太适应。
我担任了初三学年的班主任。班级有一位男同学叫田启忠,他的个子同我一般高,年龄比我小4岁,长得非常健壮,我俩站在一起陌生人肯定会认为我们是同学或者是同事。他很会说话,亲热的叫我"老师"。开始时我真的有点不好意思。他17岁,我21岁,不就是哥俩儿吗?他的哥哥田启文在林场青年队工作,年龄比我还大2岁呢。
再看看班上的其他同学,个头和年龄也都和我差不了多少。每天我们学习生活在一起,如同孩子们一样,真的有说不完的话、数不尽的乐趣。
闲暇之余,几个好信儿的学生先后问我同一个问题:”老师,您像我们这样大的时候是在读书吗?”每次我都认真的回答他(她)们。“不,我不满17岁的时候就下乡去了农场,在农场工作了三年多,回到林场青年队又工作了一年半。在农场就像大人一样什么活都干,遇到什么事情只有自己去面对,只有自己照顾自己。你们现在多幸福呀,无忧无虑,有书读有学上多好啊!”就这样与同学们相处了一段时间,亲眼目睹了他(她)们的进步与成长,我的感觉是:我就是他们的大哥哥,他(她)们都是我的小弟弟小妹妹。这就是我初涉教坛的第一感觉,是幸福的感觉!
而我的另一种感觉是,“老师”这个称呼是一种特殊身份的认证,是区别于其它行业名称的标志。做为有着响亮称呼的我,从此就不同于其它行业的人了。 "老师"是受社会的委托专门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承担者,责任重大。
工作中每当看到学生的天真烂漫幸福快乐时,我就感觉到了幸福。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是我感到幸福的源泉,能同学生在一起我都会感觉到无限的欣慰和幸福,这就是我一生所炫耀的人生的幸福观念。
齐军是个非常优秀的男同学,他的性格很内向,不太爱言语,但他聪明伶俐,很有气质,比较明事理,在同学中是很有威望的。他毕业后参加了林场一线的木材生产,是一名优秀的拖拉机手。由于工作的出色表现,入了党,连续多年被评为出席区(局)的生产标兵和优秀党员。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他一直喊我"老师",尽管我与他年龄相仿完全可以兄弟之称,但他从来没有忘记我们还有过师生交往。这是纯真的感情,难得的师生情义。
85年秋季的一天我去乌伊岭办事,在大街上偶遇76年的毕业学生王德敏,他手牵着可爱的儿子非常高兴的和我打招呼,然后认真地对儿子说:"这位是爸爸的老师。"当时我看到他儿子楞楞的样子真有点好笑。
我已经感觉到了他好像是有点怀疑,不大相信他爸爸对他说的话,更不大相信我就是他爸爸的老师,好像我是冒充的似的。说起来也实在是好笑,看模样他爸爸和我没差多少,只是个头不一般高。那年我才30岁,而我的学生王德敏也已经快30了,做为几岁的孩子能相信这是真的吗?尽管如此,我内心的感觉还是非常欣慰的。因为我的学生还能记得我这个老师,真叫我幸福不已。
都继文和王志荣是我培养加入共青团的第一批学生团员。76年5月4日举行入团仪式那天,看到自己的学生有所建树别提有多高兴了,心情非常非常的激动!
十五
2002年乌伊岭区林场学校开始撤并,第一批撤并五所学校有桔源学校、移山学校、翠峰学校、克林学校和建新学校。
我们学校要撤销,年轻的任课教师都分到其它学校去了。教育局安排我内退回家休息,我真的有点不情愿。2002年时我还不到50岁,这么年轻就要告老还乡了?当时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都有。在学校工作几十年,要离开学校真是舍不得。于是,我请求教育局再继续工作两年,暂时不离岗退养,教育局长商炳军批准了我的请求,并承诺山上学校任意我选,去哪所学校都可以。
2002年8月13日上午我同女儿(女儿是97届伊春师范校毕业,回到家乡教学的)一起去了离家百里以外的永胜经营所学校继续任教。
到所后,党支部书记姜庆海、所长张忠旺、后勤场长李传孝、工会主席庄满玉和校长魏曼丽热情接待了我们,帮助我们租赁住房,在食堂款待我们五位新到教师。他们的盛情让我们非常的感动,座谈会上都认为:来所之后有种回家的感觉!工作分工我女儿任一学年班主任,我任副校长主管教学。
永胜经营所的前身是长青经营所,后来把最近的英雄岭农场和永青农场划归过来,在长青经营所场址重建永胜经营所,下设英雄岭和永青两个自然村。永胜学校就是永青学校更名的完全小学。
地理环境的独特优美,是经营所的特色所在。经营所办公室和学校都在号称“比剑山”的东山下。登上比剑山东望,经营所场景和五里以外的永青村貌尽收眼底,乌云河紧紧依偎着“九峰山”温柔地向东流去。乌云河的南岸有万亩良田把永青村环抱,那里地域开阔,土质肥沃,山青水秀,风景怡人。
在永胜经营所的南面有乌云河流过,北面有福民河流过,在场区东面一公里处交汇在一起,流经永青村和绕过英雄岭村继续东流,一直奔向黑龙江。在两河交手处有一片沙滩,是夏季游玩的好去处,游人习惯把这里称为“三叉河”。
2003年7月1日,经营所党支部在“三叉河”举行党员纳新仪式,我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参加活动的有办公室全体党员干部,还有全体防火专业队的小伙子们,共有四十五人。活动分为三部分进行,先是纳新仪式,支部书记郭克彬代表党支部宣布接纳陈超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是全体人员拍照、游泳等;最后是野外就餐。
野外就餐别有风味。在河边架起一口大锅,买一只肥羊放到锅里煮,肉快熟时放入十斤鸡蛋,各种配料放齐再接着煮上个10分钟,等肉和蛋都熟了你就吃吧!左手举着芳香四溢的羊排,右手握着河水镇过的哈啤,看人人美的那个样子,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在永胜学校工作两整年。给学生上课当然是我工作份内的事,必须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每周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业余时间还要帮助场所书写一些文字材料。校长魏曼丽的母亲身患肺癌晚期,她需经常回伊春去探望,学校的工作经常是由我来主持。
2004年暑期我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永胜学校,内退回家了。离开了一生恪守的岗位、告别耕耘的校园、不见了教室黑板、看不到学生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心情一度失落到了极点…好在我及时更新了生活环境与工作内容。2004年9月初我封锁家门和老伴一同去了嘉荫“一号亮子”,住在江边“大椴树”的渔民房屋里,白天在那里打鱼干零活,一段时间过去心情舒畅了很多,很快适应了新的社会生活。
十六
在永胜学校工作的两年中,每逢双休日我都要驾车回家,看望固守家园的结发爱人。夏天我自己骑摩托车或开三轮车往返,冬季坐客车。
我和女儿在百里以外的学校教书,儿子又在外局工作,家里只有爱人一人守着,孤苦伶仃,真的难为她了。眼看她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把她自己留在家里真是不放心呀!因此,无论是阴雨绵绵的夏天,还是白雪茫茫的冬季,凡是双休日我都要赶回家中与爱人团聚。
我几十年的教师工作离不开爱人的大力支持,我的“军功章”真的有她一半。无论是外出开会学习,还是外出参观旅游她从来不拖我的后腿,总是全力支持。石广玉我们最要好,常来家里,他知道我爱人的为人。
我爱人是铁路的干部子女,父亲是南岔铁路车辆段列检书记,建国前铁道部培养的第一批干部。出生在这样优秀的家庭有无限的幸福而享,可她偏偏甘愿下嫁给我一个工人的子弟,这就已经让我很感动了。来我家后即要工作还要操持家务,她心甘情愿,无怨无悔,能不让我从内心里感激她吗?她就是我的贤妻,更是我一双儿女的良母!
教师的生活是透明的,即有自身的夺目光辉,又有幸福快乐。如同东方冉冉升起的朝阳,又如太阳西下的余晖,更像一只燃烧的蜡烛,奉献出了一生的光和热。
几十年一晃而过,清贫如洗是我的收藏,学子无数是我的财富!
世界上还有什么工作能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相比?让生命与烛光同辉,是教师博大的胸怀。在“一切为了学生”的新理念下,教师她能包容“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她能用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用知识来武装学生的大脑,用健壮而有力的臂膀推动学生前进的车轮,用父母般的双眼看着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这就是教师的无私的爱!
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祝所有教师幸福快乐!
《眷恋您——校园》
像欣赏
头上的金簪
像爱慕
俊俏的笑脸
我眷恋您
是永久的渴望
我仰慕您
是心中的乐园
篝火熊熊燃烧
是我青春的火焰
学生书声朗朗
是我理想的诗篇
我眷恋~校园
您具博大的胸襟
我崇拜~校园
您是多彩的摇篮
啊,校园
您是学子成长的沃土
是孩子们腾飞的起点
啊,校园
您是教师舒展的天地
是园丁们耕耘的田园
我眷恋您
永远在我的心间
我不愿离去
永远不想说再见……
2016年11月25日
- 一篇充满感情的从教回忆录,点点滴滴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反映作者热爱教育事业的工作经历。好文!2017-07-10 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