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没有问责倒逼就难有环境美好明天

05-09 作者:网络

5月7日,安庆通报了3起环境保护方面问责典型案例,安庆市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汪建宁等13人分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行政记大过处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以及免去职务处分。(5月8日 中国新闻网)

环保问题早已成了“老大难”,尽管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地方政府、企业及个人仍缺少环保自觉和自律,违规排放、履职不力等现象时有发生。更令人气愤的是,安庆市马窝污水处理厂即便在省环保厅挂牌督办之后,依然慢作为,不能按时完成整改任务。处理相关人员,责令分管副县长辞职,也算是给民众一个交待。

群众利益无小事,环保关系到每个市民切身利益,道理浅显易懂,为何环保工作落实如此艰难?说到底,还是企业违规成本低,职能部门失责代价小,付出的成本远远低于既得利益。如果每一起违规排放都会受到重罚,每一次失责都会付出“丢帽子”代价,治理污染还会如此举步维艰吗?

之所以环保工作推进困难,除了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利益驱动之外,从众“比差”心理也是罪魁祸首之一。“别人都违规排放,其他职能部门都睁只眼闭只眼”助长了违规底气,再加上“再查也查不到自己”侥幸心态作祟,环保工作往往“纸上功夫”下得足,实际行动用得少。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掀起了多轮“督察风暴”,引来社会广泛关注,强化了大家环保意识。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下,顶风违规排放或是不作为,就是自撞“枪口”,自讨没趣。但是,在安庆通报的3起典型案例中,既有职能部门整改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也有部分企业存在偷排污水问题,造成水质恶化,还有范岗镇内长期大量存在违法电镀企业。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不抓几个典型,不问责一批干部、重罚一批企业,就难以树立环保执法威信,刹住环保违规的脚步。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部分地方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纵容企业违规生产行为,只有让《环保法》露出“牙齿”,举起问责“大刀”,对失责干部“零容忍”,方能达到“杀鸡儆猴”之效,起到良好的倒逼效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