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犹如菊花身披黄金甲

05-11 作者:苏洪生

黄茶:犹如菊花身披黄金甲

—— 茶色茶香茶故事系列散文之十

苏洪生 文/摄

黄茶是我国的著名特产,按鲜叶老嫩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芽茶是黄茶中以单芽(或一芽一叶)精制而成,其典型代表为蒙顶黄芽;而沩山毛尖、平阳黄汤等均属黄小茶;安徽皖西金寨、霍山,湖北英山所产的一些黄茶则为黄大茶。

蒙顶黄芽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特级蒙顶黄芽采用明前全芽头制作,每公斤干茶需要8万至10万个芽头。蒙顶山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阴雨天较多,年日照量仅1000小时左右,一年中雾日多达280—300天。雨多、雾多、云多,是蒙山特点。《九州记》云:“蒙山者,沐也。言雨露蒙沐,因此得名。”每年初春开始,细雨绵绵。古人曾用“漏天难望蔚蓝明,十日曾无一天晴,刚得曦阳来借照,阴云又已漫空生”来形容这里的气候。只有秋季,才会出现天高云淡的景象。据统计,这里夜间雨量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真是“天漏中心夜雨多”。蒙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茶园土层深厚,PH值4.5—5.6,很适宜茶树生长。所以人们说,蒙山上有天幕(云雾)覆盖,下有精气(沃壤)滋养,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 蒙顶黄芽采摘于春分时节,采摘时严格做到“五不采”,即紫芽、病虫为害芽、露水芽、瘦芽、空心芽不采。蒙顶黄芽做工精细,采用传统炒闷结合的工艺,采取嫩芽杀青,草纸包裹置灶边上保温变黄,让茶青在湿热的环境下自然发酵,然后做型,再包黄烘干。该茶芽条匀整,扁平挺直,色泽黄润,全毫显露。汤色黄中透碧,甜香鲜嫩,甘醇鲜爽,叶底全芽嫩黄。

蒙顶黄芽产地四川省名山县蒙山,位于城西七点五公里,地跨名山、雅安两县,为邛崃山脉尾脊,地势北高南低。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名山胜地颇多,素有“剑阁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俗谚。蒙山堪与峨嵋、青城媲美,山势巍峨,峰峦挺秀,重山积雾,蔽亏日月。古人说这里是“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恙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山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吴中复有“蒙山之巅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的诗句。蒙山有五顶,又称五峰,中顶——上清峰海拔1450米,耸插云霄。明代徐元禧有诗云:“五顶参差比,真是一朵莲。”山上寺庵罗列,名山县七十二座寺庵,有近半在蒙山。林木苍翠,清泉遍壑,绿树红字,风景优美。道旁山间,寺院周围,茶园遍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蒙顶黄芽自古为茶中珍品,白居易诗云:“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民谣又称“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相传,很古的时候,青衣江有条仙鱼,经过千年修炼,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几颗茶籽,这时正巧碰见一个采花的青年,名叫吴理真,两人一见钟情。鱼仙掏出茶籽,赠送给吴理真,订了终身,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鱼仙就前来和理真成亲。鱼仙走后,吴理真就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第二年春天,茶籽发芽了,鱼仙出现了,两人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鱼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纱抛向空中,顿时白雾弥漫,笼罩了蒙山顶,滋润着茶苗,茶树越长越旺。鱼仙生下一儿一女,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满。但好景不长,鱼仙偷离水晶宫,私与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发现了。河神下令鱼仙立即回宫。天命难违,无奈何,鱼仙只得忍痛离去。临走前,嘱咐儿女要帮父亲培植好满山茶树,并把那块能变云化雾的白纱留下,让它永远笼罩蒙山,滋润茶树。吴理真一生种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鱼仙,最终投入古井而逝。后来有个皇帝,因吴理真种茶有功,追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蒙顶黄芽因此世代相传,朝朝进贡。贡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专人去扬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净身焚香,午夜驾小船至江心,用锡壶沉入江底,灌满江水,快马送到京城,煮沸冲沏那珍贵的蒙顶黄芽,先祭列祖列宗,然后与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沩山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的沩山乡。沩山为高山盆地,自然环境优越,茂林修竹,奇峰峻岭,溪河环绕,芦花瀑布一泻千丈,常年云雾飘渺,罕见天日,素有“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到沩山不见山”之说。山中有唐宣宗(李悦)朝廷宰相裴休修葺——武则天所建“十方密印寺”,为佛教圣地,常年香火不断,寺内鼎盛时期僧侣多达一千余人,在日本、东南亚一带享有崇高声誉,故有“名山、名寺、产名茶”之称。这里年均降雨量1670毫米,气候温和,光照少,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茶园土壤,为板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茶树久受甘露滋润,不受寒暑侵袭,根深叶茂,芽肥叶壮。

沩山产茶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已著称于世,清同治年间(1862~1874)《宁乡县志》载:“沩山茶,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商品销甘肃、新疆等省,久获厚利,密印寺院内数株味尤佳……”“文革”中发现密印寺大佛像体内存有茶叶三十余斤,可见茶叶在佛祖中的地位,是“茶佛一味”的又一生动见证。据宁乡县志记载:密印寺始建于唐元和二年(公元806年),寺内植茶数株,味尤美。传说宋朝的一个皇帝游玩到伪山,尝伪山茶后倍觉香嫩清醇夕味道特好,便赐名为“伪山毛尖”,并定为贡茶。伪山是衡岳支峰,其主峰毗卢峰直立云霄,附近山峦相连,终日云雾弥漫,故“大伪凌云”为宁乡县十景之一。由于海拔高,生态条件好,伪山茶树生长旺盛,芽叶肥厚,茸毛特多,内含物丰富,制成“伪山毛尖”,品质独具风格。据同治六年(1867年)《宁乡县志》记载:“伪山、六度庵、罗仙峰等处皆产茶,唯伪山茶称为上品”。

沩山毛尖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无残伤、无紫叶的鲜叶,经杀青、闷黄、轻揉、烘焙、熏烟等工艺精制而成。其中熏烟是沩山毛尖的独特之处。沩山毛尖外形微卷成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透亮,松烟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醇甜爽口。叶底黄亮嫩匀,颇受边疆人民喜爱。在建国初期50年代,毛泽东主席品尝沩山毛尖后,托工作人员写信向沩山乡致谢;刘少奇主席生前把沩山毛尖作为家乡茶,款待国内外友人;华国锋同志题词称“沩山毛尖,具有独特风格”;谢觉哉、甘泗淇、周光召等宁乡籍革命老前辈,对故乡的沩山毛尖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产于浙江省的历史名茶“平阳黄汤”亦称温州黄汤,产于平阳、苍南、泰顺、瑞安、永嘉等地,以平阳的北港与泰顺的东溪所产品质最佳。平阳黄汤属黄茶类中的黄小茶。平阳黄汤的由来,像许多茶一样都有着自己谜一样的故事。传说,清乾隆年间有位方姓茶贩,购得一船平阳特早茶,从平阳北港码头起运至上海。在海上遇到了连绵不断的春雨,半个月后终于停泊在上海黄埔港口。当他打开船舱准备卸货时,一股茶热气从船舱内向外冒出,舱内绿茶由于在湿气闷渥下变得绿黄不齐。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方姓茶贩找地方将潮湿的茶叶进行烘干处理。结果,茶叶与汤色都变成了黄色,香气也有原来的清香变成了豆香。三四天过去了,总算将这些闷黄的茶叶烘干完毕,这时那些要采购平阳特早茶的商家也陆续赶到。但跟前的景象使他们大失所望,弄不清楚这种黄黄的茶到底好不好喝。最后,大家只好拎了少许“茶样”扫兴地离去。第二天的情况使方姓茶贩大吃一惊,原来那些垂头丧气的茶商,都争前恐后地抢购他的茶叶。说这种茶叶香气特别,既保留了绿茶的鲜爽感,还不“刺”胃,越喝越舒胃……当大家纷纷问起这款茶的茶名时,方姓茶贩识字不多,只知自己是平阳人,黄色的茶叶,黄色的汤,就随口说是:平阳黄汤。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平阳黄汤的名声越叫越响,一直到将这款茶呈献给皇上饮用时,不知是适合皇上的口味,还是由于茶黄汤黄与龙袍的颜色相同。从此,平阳黄汤作为贡茶专供皇室饮用。现在平阳黄汤传承传统工艺的作法,精选平阳特早茶幼嫩鲜叶为原料,经摊青、杀青、揉捻,“三闷三烘” 等工序,历时48-72小时不等精制而成。平阳黄汤的品质特点是,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品,叶底芽叶成朵匀齐。而平阳特早茶实行了不施肥,不施药的科学有机种植法,每年只选择在早春时采摘,待每到5月初,正当各种吃茶幼虫开始繁生时,就将茶树锯掉,将锯掉的枝叶埋入土层,作为天然的植物肥料。同时也使害虫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腐木”除虫法在当地广为流传。

黄茶的功效:①保护脾胃,提高食欲,帮助消化。由于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②黄茶能穿入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复代谢功能,将脂肪化除。③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此外,黄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