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内江的路上

06-04 作者:Sundissolve

作者:杜蘅

以前去泸州找姐姐时,是从成都五块石公交站坐得长途大巴。就是那种能将人屁股坐得生疼的那种类型,因为要坐很长时间,记得两年前的夏天我去找姐姐时就坐了大概五个小时。这种长途大巴,一般会上高速公路,而我们的那趟车无疑也是这样。我喜欢靠窗的位置,因为这样能看得更远,能够清楚地看清路途中景物的变换。

而我也是在去泸州的长途大巴上,第一次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了内江这个名字。当时内江在我的记忆里也只是一晃而过,甚至在当时我还觉得它名字难听,不秀气。第二次看到内江是第二年的夏天,因为要考导游证,所以需要看很多很多的书,其中就包括《四川导游基础知识》这本书。那天翻阅教材,看到有一篇介绍四川各个地方的别称,其中就有内江甜城的称号,这是第二次对它加深了印象。说来也怪,对于我,夏天似乎和内江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也是快入夏的时候,海说想带我去看他儿时生长的地方,也就是内江。直到那时,我才觉得,内江这个名字似乎也不是那么的丑。有时一个人对一些事物看法的改变,常常是因为另一个人,真是奇妙。

今年五月分的天气依旧炎热,如往年一样,甚至觉得比往常更热。这大概同夏天热的时候希望过冬天,冬天冷的时候又希望过夏天是一样的心理吧。那天我们约好在成都火车东站见面,因为在网上没能抢到高铁票,我和海决定选择一条更绕的路,也就是转车到商贸城坐大巴到隆昌,再从隆昌坐车到他的家乡所在的小镇渔箭。隆昌是隶属内江的一个小县城,素有“川南门户”之称,重庆直辖后,即成为四川东大门。这些也是坐在去隆昌的大巴车上时,海告诉我的。在这之前我对内江的了解很是匮乏,对这座城市甚至没有表现出想要关注的热情。那时我记得,我转过头看着汽车玻璃窗外,高速公路上一团团的绿影从我眼前飞驰而过,火热太阳挂在辽阔天空,炽烤着大地,隔着窗玻璃仿佛也能看到空气被虚化。我收回目光,拉上深蓝遮光布,为着日光实在刺人的眼,灼人的肌肤。这时我才察觉到车厢里已经十分闷热了,不知出于什么缘故,司机并没有将空调打开,只开了乘客头顶的通风口,小小的自然风丝毫不能解决身体感到的倦热。车里的人,不管老的,少的,女人,男人,此时都已昏昏欲睡。我和海也不例外唠嗑琐碎小事,有的无的已然疲惫。我将头靠在窗玻璃上,好让自己摆放一个舒服的角度睡觉。刚闭上眼,一只热乎乎似乎还有些湿润的大手揽过我的肩膀,将我的头放在他的肩膀上,我睁开眼然是他。

睡了大约一小时左右,我醒了,因为车里实在闷热,我感觉到体恤儿被汗水湿透,就脱了牛仔外套。海也醒了他让我看窗外,我侧过头,依然是一片朦朦胧胧的绿,底下是黄黄的土壤,山似乎比刚才的高了些。海说每个地方的景色都不同,这里的景色跟一个多小时之前我们见到的就有区别。我记得那时我刚看了电影《海蒂与爷爷》,觉得里面海蒂与她爷爷生活的山坡很美,明净单纯的美。冬天里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山,海蒂与爷爷用自制的雪橇滑雪。春夏满山坡绿草茵茵,繁花盛开,海蒂就与朋友一起牧羊看景。这样的生活宛如童话,温暖而有滋味。我看着窗外对海说,这里的风景和那部电影里的风景差不多,都有花有草。海笑了笑说我在开玩笑,电影里的是著名的阿尔卑斯山上取得景。想了想,的确也是,因为没戴眼镜所以看不清窗外的景色,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阿尔卑斯山那样的景色。可我又想电影里的风景的确令人惊艳,但更触动我的是里面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情美吧。窗外的山也如这一般,甚至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景色也的确比阿尔卑斯山差差了些,但它也有它自己的故事,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大概没有哪里的景色能比得过它吧。我想世间万物都是这样,大到一个地方,小到一个物件,如果和他没有什么可关联的事发生在一起,自然生不出什么情感,也谈不上喜爱。和它有故事的人呢,往往觉得它是值得珍惜的,心里也觉得它好,它美。内江这个地名对于我亦如此,对它一无所知时不喜欢它,遇到海后,内江对于我来说似乎又不同了。

共 1 条文章评论
  • 欣赏佳作,点赞!2017-06-04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