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
赵金非
那是195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个琴房里,一位来自南方的22岁女学生正伏案在一打稿纸上画着奇奇怪怪的如豆芽一般的符号。她时而激情澎湃,瘦弱纤细的手臂在空中有力的挥舞几下;时而感动的双眼流出晶莹的泪花,还不时在钢琴上弹出一个个音乐的片段与和声。她这是在作曲,使用的是引入中国刚刚几十年的五线谱以及欧洲古典音乐作曲理论及技法。
她是在作曲,这是她的大学毕业作品,是对从她两位老师江定仙,陈培勋教授那里学到的欧洲古典音乐作曲技法掌握情况的全面检验和汇报,作品的形式是被称作“交响乐”。她又是在写诗,用音乐写就一首辉煌的史诗,献给几年来带给她心灵的震撼、洗礼和感动的那些伟大,所以她给这首作品选用的体裁也正是“交响诗”。
当她完成最后一个音符,姑娘长舒一口气,脸上现出一种平静和满足,虽然眼角的泪痕依然清晰可见。她把稿纸抱在胸前如母亲拥抱自己的孩子一般,是自信,是不舍,是期盼,她相信自己的作品不是应景之作,是经过多少个日夜的煎熬,一种无法自已的感动从内心深处发出,应该无愧于那个英雄的传奇,她给作品起的名字就叫《嘎达梅林》。
交响诗《嘎达梅林》以经面世便震动了整个乐坛,首次公演就获得如潮的掌声,随后不断被各大交响乐团搬上舞台,其后还被作曲家刘文金改编成民族管弦乐作品进行演奏。《嘎达梅林》的唱片一版再版没完没了,经过广播电台的传播迅速为全国甚至全世界所熟知,东欧以及许多国家把这首作品和晚几年出现的另一首交响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作中国交响乐“双珍”。当然她的作者,那位二十多岁的南方姑娘辛沪光也一举跻身于著名作曲家的行列,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为数不多的第一批卓有成就的女作曲家之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辛沪光,女,江西万载人,生于上海,1948年考入南昌高中,195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江定仙,陈培勋两位老师。大学期间受其同学美丽其格(《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作者)的影响,对蒙古族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又从她的同学,后来成为她的爱人,学习单簧管演奏的包玉山那里了解到,在包玉山的家乡,内蒙古哲里木盟,即现在的内蒙古通辽市流传着的一个传奇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事,并被深深打动,发誓要创作一部反应这一英雄传奇的音乐作品。在随后的岁月里她越来越迷恋上了蒙古族音乐,毕业时已成名的她毅然放弃大城市优厚的生活工作条件,和包玉山一起来到内蒙古草原,进入内蒙古歌舞团担任作曲。她多年风餐露宿深入牧区,搜集整理了大量蒙古族民间音乐,创作了近千部各类音乐作品。后调入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开创了内蒙古正规化音乐教育之路,培养了大批蒙古族音乐人才,被誉为蒙古族交响音乐的奠基人。
在内蒙古生活26年后辛沪光调入北京歌舞团从事作曲,退休后投入大量精力整理蒙古族文献,2005年病逝于美国纽约,享年78岁。
未完 待续 于北京通州
大师的身影虽然已经远去,但她的作品会长久的回荡的人间。学习音乐的后人会从她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很多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论述《嘎达梅林》交响诗的艺术特点、成功之道以及产生的意义等等。对于我们普通的欣赏者,除了享受她带给我们的艺术之美以外,津津乐道并感到好奇的是作曲家和她作品之间传奇般的佳话。
人们首先惊奇的是这样一部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充满着英雄主义阳刚之气,史诗般的宏篇巨作竟如何会出自一个年轻的江南女子之手?在许多听众的想象里,《嘎达梅林》的作者应该是一位身材魁梧,有蒙古血统,熟悉草原的男性,所以才会把草原呈现的那样美,把草原上的故事讲述的那样生动。而一介江南女子那柔软细腻的心思中是怎样照顾得了那辽阔的与天际相连的茫茫高原,瘦弱的身躯是如何装得下雄兵百万呢?
其实,据作曲家的儿子,当今著名音乐人三宝的介绍,他的妈妈当年创作《嘎达梅林》时,还从来没有去过内蒙古,其对于内蒙古,对于草原的了解除了普通大众都知道的关于草原的常识,不外乎听她的蒙古族同学的讲述。
然而, 正是这看似有违艺术创作规律的现象却成就了我国当代音乐史上的一个传奇。当这一音乐上的传奇和草原上的那个英雄的传奇连在一起的时候,竟然总会让我们联想到冥冥之中的某种“天意”,那音乐是收到了草原之魂召唤和授意而成吧,那是去除了人工雕饰的天然,是草原英雄的传奇以另一种形式在向世人展现而已。
“嘎达梅林”是一位蒙古族起义英雄的名字,汉名“孟青山”,内蒙古哲里木盟(今内蒙古通辽市)人,生前曾是当地一名下级军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一些地方军阀和邻近的内蒙古上层王公相互勾结,私下交易强占大片草场,招募大量汉族人进行农业开垦,广大蒙古族牧民失去草场依托流离失所,生活困顿。抗议的怒火在牧民之间点燃,那位被称作嘎达梅林的下级军官挺身而出,为了保住蒙古人民的土地,他先是带领蒙古族牧民长途跋涉沈阳(当时很多蒙古王爷住在生活条件优越的沈阳)向蒙古王爷请愿,得不到结果后又带头拒绝把土地交出的命令,随被抓入大狱。不久他那年轻而刚烈的妻子“牡丹”带人劫狱救出嘎达梅林,他们索性带领群众举行武装起义,
武装起义的烈火在蒙古大地轰轰烈烈燃烧了五年,最终在蒙古统治者和军阀的联合绞杀下归于失败。19**年嘎达梅林被东北军阀张学良的部下***所杀,他们割下嘎达梅林的人头被送给蒙古王爷,又被在草原上巡回展示,以警示牧民武装反抗的下场。但英雄嘎达梅林的精神和和英雄事迹却在草原上流传开来,随后一首《嘎达梅林》的民歌被到处传唱:“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我们从交响诗《嘎达梅林》里面也听到了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旋律。
我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曾经从广播里很多次听过这首交响乐,当时只是喜欢,听着好听,然后,很多年由于各种原因好像再没听到。一直到了近期我忽然想起打开来再听,音乐刚出便如远年的陈酒,开坛已醉倒一片,此时却已不再仅仅是喜欢,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一遍遍听来,那旋律便又占据了我的所有空间和时间,在心头盘桓不散。
当时我正教着一帮学习管乐器的学生,虽然他们刚刚学了几个月,我硬是顾不上教学规律,匆忙把交响诗《嘎达梅林》里面两段有代表性的旋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吹,但并不告诉他们名字。等学生学的差不多了,我告诉他们这是一首交响乐《嘎达梅林》里面的旋律,并把音乐放给他们听。
学生们听的很认真,脸上有惊讶,有兴奋,有喜悦……。完了我问他们好听吗?他们很大声的喊:“好听”,有个学生说“我从来没听过这么好听的音乐”。
我把一坛远年的陈酒重新开启,让那不朽经典回到我们的生活让人认识,我想我能做的也仅此而已了。
下午,于k1109列车
- 多数人已经记不得这首交响乐曲了。但是,嘎达梅林歌曲主旋人们还是耳熟能详的。当年那首赞歌就是根据这个主旋创作的。推荐阅读!2017-06-07 15:57
- 回复@燕山樵叟:是的,所以我们要重温经典2017-06-08 10:08
- 加油,相信你2017-07-06 11:44
- 回复@追风:谢谢你的鼓励2017-07-09 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