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严防“微腐败”产生叠加透支效应
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县夏垫镇原党委书记、镇长海兴中违规设置账外资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撤职处分;固安县公主府乡大王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泽海非法占有征地补偿款,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收缴违纪所得;三河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办事员关军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认购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房屋一套,涉嫌受贿,受到开除党籍处分……(6月12日 中国新闻网)
虽然,廊坊市在这次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仅仅通报曝光了11起基层“微腐败”典型案例,用于教育提醒广大党员干部。但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地查处尚未曝光的案件还有很多。截至6月初,已发现问题线索380多件,立案查处93人,组织处理19人。“微腐败”有一定的“市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完全不用掩盖。
“千里之堤,始于蚁穴”,每一起“微腐败”案件背后,既有“雁过拔毛”的基层干部,也有被吃拿卡要的基层群众,由于款项总量有限,干部贪占的并不多,如同“蚂蚁搬家”能拿多少是多少;作为基层群众,或出于求人心态主动进行“孝敬”干部,或由于不知情而任由干部“宰割”,待到“东窗事发”后,造成的伤害却是沉痛的。
一起“微腐败”并不可怕,其作用范围毕竟有限,伤害的群众不多,但众多“微腐败”叠加起来,其负面透支效果则会成倍上升。“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果一个地方多出现几名干部虚报冒领、克扣侵占行为,就容易给群众造成假象,感觉“身边处处是贪官”,甚至走入“干部皆为贪官”的极端误解。
“微腐败”也可产生放大效应,对干部形象、民生期待的透支不容小视。加大专项整治力度,遏制腐败增量的治标行动不能手软,同时,应在源头治本方面多下苦功夫,教会干部算“成本账”,打破违规贪占侥幸,切实增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和行动自律。
河北在“微腐败”整治中,累计查纠违纪资金6848万元,既是成绩的展示,也是问题的揭露,如何对标问题,对症下药,将“微腐败”扼杀在摇篮中,才是治理“微腐败”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