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见面(短篇小说连载)

07-11 作者:莫愁

(一)

火车在望不到边际的原野上一路狂奔……

刘雨明蹲在卧铺上,不时地探头往外望,只见铁路边成排的树木往后侧移动;原野里到处可见秋收后农户们种植的庄稼,绿油油的一片;远处那一望无际的山峦吞没在云遮雾霾中,有一种云游绿岛仙国的感觉。

“好美的风景呦!”刘雨明暗自思忖道。

再仔细地往外一瞧,只见远处隐隐约约露出了星星点点的房舍,星罗棋布似的,仿佛已经冒出了袅袅炊烟。

“这大概是山区吧!听说,山区的人都是分散居住的。”这个从小在平原长大的孩子只知道村子里的房子是一家连着一家成队列排布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要知道,坐火车去外省,他还是头一回呢!

他今年刚满十九岁。自打有记忆开始,除了到县城去过一次,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里间穿梭。在学校里上学读书,在家里帮父母亲做农活,似乎已经成为了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

能够考上大学到外省的高等学府深造,还可以坐上从来没有见过的火车,对于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幸运的。

“唉,总算熬出了头,不然这上十年的寒窗苦读不就白费了!”刘雨明嘀咕着。

当父亲陪送他来到这所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的时候,他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悸动。

走进校园一看,只见宏伟的院大门口张贴着大红横幅标语“热烈欢迎八八界新生来我院学习深造”,一尊巨副毛主席石雕像伫立在校门口的大花坛正中央,不远处一栋上十层楼的主教学楼高高地矗立着,依稀可见一面国旗在旗杠上端迎风飘扬。校园宽阔的柏油马路上漫步着轿车和如织的行人,路旁的行道树和花坛内的绿带把校园染成了翠绿色。

“到底是高等学府,比起我们在家就读的全日制高中来气派大不一样。”刘雨明边走边对父亲说。

“听说,这些小轿车是从日本进口来的,要几万元一台,只有领导们才能坐。”父亲是见过世面的人,对他的提示接过了话头。

看到儿子高兴的样子,父亲接着说:

“学院的教职工有2000多人,学生有10000多人,行政级别相当于地市级,这里的院长相当于我们地方的地委书记。”

“这么大的官,可我在家里只见过村长、乡长,连县长都没有见过。”刘雨明坦率地说。

刘雨明与父亲边走边聊,把在学院里看到的听到的全记在心里,又在父亲的引领下办理了报到手续,包括交学费、分寝室、买餐票、领教科书等。

出于好奇,他还坚持领着父亲围绕校园走了一个大圈,以熟悉这里的环境,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医院、商店、餐厅、职工宿舍、活动中心、体育馆、汽车场等。

他感觉国家办一所大学真的不容易。在这里,除了没有火葬场,似乎其它什么公共服务设施都齐备。

回到集体宿舍寝室后,刘雨明感觉好累的,他跟同学们打了个面照后就径直躺在床上,后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他想起了过去的往事。

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前,他已经有四个哥哥姐姐了。小哥只比他大一个时辰,他们是孕生兄弟,小哥是老四,他是老五。

刘雨明出生的时候,伯母也在场。她看到他家吃饭的人多,家里困难,动员把他送给远方的亲戚去领养。他的父亲也有这份心。

“什么,要把我的儿子送人?亏你们想得出!就是全家人饿死我也不会这么做!”在母亲严厉的叱责下,这个动议也就夭折了。

他出生的时候又黄又瘦。母亲为他们兄弟俩吮奶时,小哥吮完了自已的奶头又来抢他的,连打都打不走。

小时候家里穷,他是靠着只比他大八岁的大姐带大的。家里往往是吃了上餐愁下餐,吃得最多的是红薯、白菜和腌菜。一年到头只盼着过年过节尝口晕。

他没有欢乐的童年,也没有欢乐的少年!

他想改变自已的命运!

他要读书!

和同龄人一样,他走进了学校。

父母说:“读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老师说:“读好书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材。”

他有他的思想。

当他津津有味地听着母亲讲历史故事时,他想过要当历史学家;当他品尝着一部部文学名著时,他想过要当文学家;当他看到那高耸的大厦时,他想过要当建筑设计师……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他是班上几个较勤奋的学生之一,他的成绩一直比较优异。

让他颀慰的是,他终于跳出了“农门”,可以不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

(二)

汉阳市建筑学院位于汉阳市东南角,离市中心三十多里路,周围三面是农田,一面背靠山,山上建有一个很高的水塔,只有一条公交线路可直达市区。由于学院是刚从外地搬迁过来的,里面的房舍都是新的,建筑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怡人,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它是中南五省唯一一所集建筑规划设计与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理工类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垂直管理,综合势力排名在全国五所建筑学院中位居老二的地位,而科研成果的排位一直位居老大的地位。

进入汉阳市建筑学院深造,既改变了刘雨明农业户口的身份,又为他将来事业发展指引了前程。

刘雨明想当一名建筑设计大师。

高考后,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选择要上的大学就是建筑学院,他填报的专业就是建筑规划设计与施工。

他如愿以偿了!

记得很小的时候,由于家里穷,他的家住的是茅草棚子,遇到刮大风下大雨,屋子里总是漏水透风,他呆在屋子里冷得直打哆嗦,害得父亲经常抱着茅草爬上屋顶修缮房顶。上高中后,由于父亲出门在外做生意赚了点活泛钱,家里成了“万元户”,盖上了大红砖瓦房,惹得乡里乡亲们好不羡慕。

从此,房子这一普通老百姓的立身之本深深地扎入了刘雨明的脑海里。每当外出远门的时候,他最留意的就是附近的房屋,包括它的外观、结构、式样都用心观摩。

他特别颀赏那高大气派的大厦,经常为建筑设计师们的匠心独运感到惊叹!

刘雨明是十分珍惜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学习机会的。

在搞完了军训,到附近参观了一些古迹遗址后,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当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雨明对校园生活感觉不再陌生了。

同时,发生在校园内的一些敏感事件触动着他的神经,打开了他的眼界。

刚进学院不久,系主任曾说过这么一件事:在上一界,有一个女生因为失恋,从主教学楼九层上跳楼自杀了!当她的父母亲得知这个消息,从乡下赶来时,看到她的尸体后昏厥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刘雨明喜欢一个人在校园内散步,昏暗的灯光下,时常能够看到相恋的男男女女在校园的角落或后山上搂搂抱抱……

那些外籍老师,白的鼻梁高高的,黑的皮肤镫亮亮的,在中文翻译的陪同下,吱吱唔唔地说个不停。

他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学院举办的有全国一流建筑设计大师参加的关于研讨建筑设计风格理念的学术交流会。

国庆节到来的时候,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晚会,学生们用他们自编的歌舞表达了作为一个大学生的自豪。

学院举办了一场体育运动会,他作为短跑运动员参了赛,还获得了三等奖。

系里举办了一场关于《人生》的演讲比赛,他作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演讲,获得了二等奖。

在学院报刊上,他写的诗歌《年经的女神》登载上了版面,占用了豆腐块一小角。

……

学院的生活丰富多彩,点燃了刘雨明的热情,诱发着他的梦想。

走在校园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他又想起了许多……

他想起了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他的老师和同学。

特别地,他想起了与他一道上高中一年级时的一个女同学,她叫刘小燕,大家都叫她燕子。

燕子是班上的文娱委员,能歌善舞的,在班上文科成绩比较好,理科成绩并不理想。

在刘雨明的眼里,燕子是一个美丽聪颖而又善良的女孩子,她方正白皙的脸上时常挂着浅浅的微笑,浓眉的大眼如一汪春水盈溢着深情厚意,长长的秀发飘逸着可望而不可及的梦臆。

也许由于性情相近而又同姓的缘故,彼此对对方都有好感,但似乎存有芥蒂。

记得当高考成绩公布的时候,燕子看到录取榜上没有她的名字,她头也不抬就一个人偷偷地溜走了。

正好,这时候刘雨明走了过来,对着她的背面轻声地叫了声“燕子”。

也许是声音小了点的缘故,燕子就当没有听到一样悄悄地离开了。

(三)

不知不觉就是一年过去了。

秋天的校园宁静而美丽。

花坛里的月季花、菊花、万寿菊、一串红花仍在竞相开放,水池里的鱼儿露出了雄姿在雀跃欢腾,鸟儿们蹲在密林的大树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天还是那么蓝,水还是那么清澈,山林还是那么翠绿。

又到秋收的时候了,放眼望去,成片成片的稻穗把大地涂成了金黄色。

每当下课准备回寝室时,刘雨明喜欢站在主教学楼的前坪往前张望,他觉得学院这栋最高最宽的房子,既显耀着高等学府的气派,也凝聚着建筑设计的理念和精华。

想起来学院一年多以来耳闻目睹的一切,刘雨明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信告诉给燕子。

在高中三年与他同过班的同学中,燕子是给她印象最深的一个女同学。虽然他们在一个班同学的时间并不长,见面的次数也不多,但每次见了面彼此之间总有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

他感觉燕子的话语总是那么温柔、和善和坦诚。

他们都是69年出生的,燕子比他还要大一个月,在心底里刘雨明始终把她当姐姐看,只是从来没有讲出来。

自从那次在学校偶遇燕子后,刘雨明再也没有看见她了。只从同学们的口里得知,她去县里另一所高中报考了复读班,后来又听说她没有去读,到本地的初中教书去了。

出于对燕子的关心和思念,在一个夜幕降临的傍晚,刘雨明颀然提起了手,试探着给她写了一封信:

“燕子姐:你好!

好久没有见面了,还记得我么。我就是高一时坐在你后排捣过你一次蛋的小屁孩。那天,当语文老师上课喊“起立”时,我轻轻地把你的凳子挪动了一下位子,让你险些跌倒了,弄得学生们哄堂大笑。为这件事,我一直心有余悸。但你并没有怪我,反而对我好起来了。从此,我记住了你的名字,也再不敢对你不恭了。

高中三年过得真快!

想起我们在一起听课的情形就在眼前,如今各奔东西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段时间伴随我一起生活的人和事。我记得高一时我们在一起种植香樟树,我好久也挖不出一个树坑来,是你过来帮我一起挖的。当时那香樟树只有二个手指头那么大,如今长到拳头大了。有次上早操时,因为起床晚了,我不敢去站队,宁愿躲在学校厕所里不敢出来,结果被班主任老师逮了个正着。当我小跑着进队列时,你好象急得脸都要红了。看到高年级的学生都去学校后面的池塘游泳到对岸去玩,我麻着胆子也去游,结果费了好大的劲才勉强游过去。体育老师发现后,他在全校师生会上点了我的名,羞得我满脸通红。你知道这件事后,曾提醒我不要一个人上池塘去游泳,说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每当我遇到尴尬事情的时候,只要你在场,我总感觉你会用眼睛盯着我,为我宽心和解危,我也从无数次的会意中听懂了你的心声。

今后,我就叫你姐姐好不?

来汉阳市建筑学院已经一年多了,我感觉这里的环境和氛围与高中时大不一样。我是学建筑规划设计与施工的,我想当一名建筑师,将来为家乡设计建设好多大气派的房子。

不知道你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好好地生活下去。

你的弟弟:刘雨明

1989年月11月4日”

让刘雨明感到颀慰的是,过了一个礼拜,他果然收到了燕子的来信:

“雨明弟:你好!

收到你热情洋溢的信笺,真的好高兴。

我感觉到你还是象高中时代一样纯真、直率、诙谐。不过,读了你的信后,我对你的认识又增加了一些新概念,原来你还机智、敏感、多思。

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是你梦寐以求的宿愿,我祝愿你在新的起跑线上一往无前,实现你的理想和抱负。

我的情况很糕。自从去年高考失败以后,我又参加了复读班的测试考试,但没有考上。我的梦想被击了个粉碎!今年下半年,听说我原来就读的初中要招代课老师,我去应试通过了。

我的路还很长很长!

你的姐姐:刘小燕

1989年11月19日”

收到燕子姐的来信后,刘雨明心潮澎湃,马上复了信,写的大多是一些鼓励、安慰的话。

燕子姐也复了信。

从此,两个心息相通而命运不同的同学互相牵挂着……

(四)

刘雨明和刘小燕的情缘从他们孩提时代就开始了。

他们的老家都是一个区的,只是所在的公社不一样,双方家庭住址相距三十多里路,刘雨明的外婆就住在刘小燕家隔壁,两家关系素来不错。

刘雨明小时候是外婆带大的。小时候,由于父母亲要参加集体劳动,经常送他和小哥到外婆家小住一段时间。每次去时,父亲总要准备一担箩筐,箩筐里一头放一个人,然后挑着他们兄弟俩上路。路上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堤坝湖,湖里停放着许多的轮船,刘雨明至今还能回忆起当年从轮船里传过来的汽笛声。

到了外婆家,外婆会拿出发饼、储藏了好久的甘蔗给兄弟俩吃,他们还经常能够吃上许多外婆和妈妈一起做的带晕的香甜可口的饭菜。

茶余饭后,外婆和妈妈还会带着他们兄弟俩去隔壁刘伯伯家去串门,问长问短的。

在刘伯伯家去的次数多了,小雨明总能够看到一个同他年龄差不多的小女孩在家里家外东走西窜,她颈项上挂着一个银圈,头发上扎着两个小羊角辫,方正的面颊红润润的。她不大讲多话,说话的嗓音也不高,见了人总是盯一眼就走,好象要把一个人的五脏六腑全看透似的。

大家都叫她燕子。

久而久之,小雨明与小燕子就熟了。

一有空,燕子就领着小雨明去玩游戏。

他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就是自己躲在附近比较隐蔽的地方去让对方找,找到了就是胜利,找不到就是失败。结果一玩,燕子无论躲在哪里都能让小雨明找到,小雨明躲的地方燕子难以找到,他就叫燕子“宝石婆”。

他经常和小哥提着一根绳子,一人牵一头,旋转着在空中摆动,让小燕子在绳子中间上下跳跃,他们就边摇绳子边喊着数“一、二、三……”。

要是小朋友还多一些,他们就吆喝着手牵着手站成两排,两排的小伙伴轮流着向对方冲刺,要是冲过去了就回到原位,要是冲不过去就加入另一排,最终看哪一排的人数多。在冲的时候,两边的队员大喊着“天上股股绳,地下掉毛虫”的话语。每当这个时候,小燕子就自觉与小雨明手牵着手站到了同一排。

要是互相窜门,双方都会找家长吵着要零食,然后两个人分着吃。

春天到来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在田埂路上采摘野花,然后你追着我,我追着你在田野里肆意地奔跑;夏日的黄昏,他们会蹲在草垛边一起看西边的太阳坠落在云崖深处;秋日里,他们会一起到沟渠边捕捉小鱼小虾;在寒冷的冬天,他们会一同拾起一些干柴放在堂屋里生火。

生活的冷暖温凉把两个幼小的生命联结在一起,走过了那充满稚气的孩提时代。

后来,小雨明上学了,到外婆家去的次数自然少多了。但每去一次,他总是舍不得回家,回到家也是泪眼婆娑。尤其是刚回家的前几天,母亲发现他象是丢了魂式的,不讲话也不多吃饭。

这个时候,母亲就来安慰他:“孩子,你要上学了,不能经常到外婆家去了。要好好地在学校读书,这里才是你真正的家。”

小雨明象是被母亲做通了工作似的,马上理智起来,拭擦着眼角的泪水,以掩盖内心的不安。

他舍不得外婆,也舍不得小燕子,因为那里曾经留下了他太多美好的记忆。

到上初中的时候,由于平时忙于学习考试,寒暑假又要帮助家里做农活,刘雨明去外婆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他与小燕子见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雨明慢慢地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小燕子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由于长期没有交往,就算是后来彼此在外婆家偶尔见了面也不相认了。

小雨明只是在外婆的口中断断续续知道小燕子的一些情况,如到哪里读书去了,学习成绩怎么样,长多高了。只要外婆提起小燕子,他就会竖起耳朵认真地听。

也许由于生疏了的缘故,双方从来不会主动去找对方交往了。再说,十多岁的孩子开始意识到男女有别了。

但在彼此的心目中,双方还都记得对方的小名,一个叫雨明,一个叫燕子。

(五)

或许情缘未绝的缘故,想不到刘雨明和刘小燕在读完初中后一同考入了本区的一所普通全日制高中。

双方的见面是在食堂门口。

开学不久的一天,因学习耽误了一段时间,刘雨明只好带着饭盆小跑着兴冲冲地往食堂里赶。当来到食堂门边时,冷不防从食堂里窜出一个女学生来,双方撞了一个正着。由于刘雨明站的地方潮湿,不小心脚一溜摔了一胶,手一松又把饭盆扔到了地面上。见此情形,刘小燕不觉暗自发笑,迅速地准备上前去扶他。刘雨明见是一女生,连忙摇头谢绝,立即站了起来,赶紧拾起了饭盒。再回过头一看,觉得眼前的这个女生好面熟。

“你是……”刘雨明话到嘴边闭口了。

“我叫刘小燕,同你是一个班的。”

“我们好象以前在哪里见过。”

“我也好象在哪里见过你,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刘雨明。”

“你的外婆是不是住在我们哪?”

“是的。”

说到这里,双方心领神会了,脸上立即泛出了红晕。

刘雨明和刘小燕怎么也没有想到,儿童时期在对方心目中互相刻下了生活印迹的玩伴会来到同一所高中的同一个班读书。

是高兴也是激动!

从此以后,双方都怀着一种自然的好感对对方的一举一动开始留意。

不过,由于刘雨明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他对刘小燕的关心体现在学习上。而刘小燕是一个有生活情调又精于世故的人,他对刘雨明的关心体现在生活上。

刘小燕理科成绩不好,刘雨明经常帮她解答疑难问题,还借书给她看;刘小燕作文写得好,刘雨明经常去找她借作文本看,并一一谙熟文本中语文老师作了圈圈点点的精彩句子;要是对方在考试中获得了好分数和名次,双方会不失时机地告诉对方……

刘小燕知道刘雨明是一个心底善良而老实率真的人,怕他在社会上吃亏,总是暗示他讲话圆滑一点,做事谨慎一点,为的是不让别人误解他,不让那些居心叵测的人钻他的空子。刘雨明又是个朴素随和的人,刘小燕还时常提醒他要注意生活小节和形象。

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交往,双方心有灵犀,互生好感了。

这只是一种男女之间纯真的友情,几乎与爱情无关。

本来嘛,高一这个年龄的男女孩子,还都只有14-15岁,对于爱情还居于一种朦胧的感觉阶段。在八十年代中期,社会还不是很开放,高中同学的男女情感还是居于萌发时期,又有谁会去正儿八经地去谈恋爱呢!

更何况,刘雨明和刘小燕本来就是性格内向的人。

正是由于这种潜意识的感觉在作崇,刘雨明与刘小燕的感情只是隐藏在内心而不敢表露出来。

他们想见面又害怕见面。见了面,双方都会感觉愉悦,因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会让彼此感觉到温暖。

见了面双方紧盯一眼就会走,他们生怕旁边的老师和同学会窥探到他们的隐私秘密。

更尴尬的是,双方都生怕对方对自己有意思,总以为对方只是自己的普通同学而已。

就是居于这样心态,刘雨明和刘小燕若即若离地在同一个班级完成了高一的学业。

到第二年开学的时候,刘雨明偶然在教学楼的过道间看见了刘小燕。只见她站在楼梯口,手扶着栏杆,眼里似乎噙着汪汪的泪水。刘雨明看了她一眼,刘小燕也抬起头看了他一下,双方默然无语。

后来,从别人的口里打探得知,刘小燕理科成果不好,本来想读文科,不知怎么地,学校平衡来平衡去,把她分到了另一个与刘雨明不同的理科班。

又过了几天,刘小燕还是转到了文科班。

这大概是她坚持着与学校论理的结果。

知道这件事后,刘雨明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地了。

在以后同一个学校不同班级读书的日子里,两个人见面的日子少多了,但彼此之间的关心和挂念更多了。双方总是留意对方每次考试的成果。由于刘雨明的考试成绩总是比较好,刘小燕见了刘雨明总是表扬鼓励他。刘小燕的成绩一般化,特别是理科数学成绩不好,刘雨明总是提醒帮助她。

由于都比较敏感含蓄,双方见了面都不大讲多话。要是不小心近距离接触到了,刘雨明象是触了电一样会马上挪动一下位置。

他们都坚持认为:“我们可以做知心朋友,但绝不可以谈朋友。”

正因为如此,在长达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尽管后来同学之间互相谈恋爱的故事渲染得沸沸扬扬,但关于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几乎没有任何内容。

(六)

正因小时候和高中时期这两段难忘的交往经历,使两个异性同学成为了一对彼此心照不宣的知心朋友。

所以刘雨明在考上大学后,他要第一时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

甚至可以这么说,他喜欢上她了!

他感觉越是往上走,自己越有条件接近她,并让她接受。

虽然还谈不上谈情说爱,就算是做一个普通的同学朋友,他也要把她纳入视野,让彼此的情谊延续和深化。

由于脱离了是非纷争的高中生活,他想把彼此这层一直没有捅破窗户纸的情感向她表达。

刘雨明感觉时机终于来了!

于是,他壮起胆子写下了第一封信。

事情果如他所料,刘小燕的复信让他激动不已。

在以后的二年多时间里,双方互通信笺十多信。

他们谈人生、理想、友谊,也谈爱情。

对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彼此有共同的认识,也有不同的看法。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刘雨明认为人生就是干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不应该只为着个人的小利益着想。而刘小燕认为人生就是融入社会,做一名生活的姣姣者,而又不能做昧天地良心的事。

刘雨明的理想是做一个建筑设计大师,刘小燕的理想只是想跳出“农门”当一名国家老师,好好教书就行了。

但他们对友谊的认识是雷同的。他们都认为朋友之间要互相忠诚和信赖,不仅囿于个人的私利互相利用,那样的友谊是不会天长地久的。

对于婚姻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完全不同。刘雨明注重男女之间的情感基础,漠视双方地位的差别悬殊。刘小燕死认“门当户对”和条件的匹配。她认为离开了这一基本条件,婚姻就几乎没有存在的可能性。

可以说,刘雨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刘小燕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两个人越谈越投机话也越多。在刘雨明引经据典、有理有据的论理下,刘小燕这个自以为看穿了社会红尘的女子常常被刘雨明说服得无言以对。

也许是出于防范,双方绝口不谈彼此间的情感问题。

刘雨明还小,就算是大学毕业也就22-23岁。他不想过早地谈恋爱,也不知道怎么去谈。在大学里,虽说从大二开始,男女同学师生之间互相谈恋爱的事比比皆是了,但他好象还没有成熟,也没有作好心理准备。他只知道与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在一起走路、吃饭、学习,但要是有人暗示或提起这方面的事,他就会象是触了电一样地与别人保持距离,以显示自己的纯洁。

在刘雨明写给刘小燕的信笺中,他从不主动谈起爱情这个话题。他生怕这个敏感的话题会触动刘小燕的思绪。

在他的心目中,刘小燕美丽、善良而又富于文艺才华,她的个子看上去比他还要高,年龄比他还要大一点点。他还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根本配不上她。

“要是她对自己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意思,那还不是自找麻烦,双方再交流岂不显得尴尬,这样反而会影响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刘雨明总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自己与刘小燕的感情太深了,时时提醒自己绝不能在情感方面剑走偏锋。所以,尽管刘小燕在来信中含沙塞影地提起过爱情这个话题,刘雨明总是缄默无言。

刘小燕对刘雨明提起情感这个话题时,也是很隐讳的。她总是说:“爱情是一杯醇酒,只有经过充分的酝酿才能甜蜜芬芳。我不会象其它女孩子一样,好的时候爱得轰轰烈烈,结果到头来还是竹蓝子打水一场空。”

正是这种过于成熟的想法让她不得不全面地思考个人的婚姻问题。她现在只想着捞一个大专以上的文凭,先改变自己的户口身份后再谈个人问题。

她曾多次把这个念想透露给了刘雨明。

对于刘雨明的好感,她也从来信中领悟到了一点点,但她不敢去想更不敢表露。

她感觉刘雨明显得还不成熟,她更不想拖累他!

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中,双方互相关心和慰藉着以书信的方式共勉交往了二年之久,建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

(七)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刘雨明上大四的第一个学期未了。

这一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格外地早。

学院里连续阴雨绵绵,天空中时不时落下了小不点的冰冷的冰雹,雪花零零碎碎地撒落在校园的路面上,花坛内已经积成了薄薄的雪块堆,远处房棱上更是白茫茫地一片。

在南方,这已经显得有点不正常了。

刘雨明穿着母亲为他定做的单棉袄,全身感觉到了丝丝寒意。

想到马上就要回家了,刘雨明冰冷的心热了起来。

这一次回家,他还有一个特别的想法,就是一定要亲自去看一下刘小燕。

自打高中毕业时,他在高考分数公布榜下面无意中看见了她的身影,而后又看见她离去的背影之后,他们已经三年多没有见面了。

“真不知道她现在的工作情况怎么样?自学考试搞得怎么样?谈朋友没有?”刘雨明总是对心目中的“她”充满着好感、幻想和期待。

他知道,关于她的个人问题,有一些可以从来信中直接了解得知,有一些可是不便提及的隐私啊!

为了让刘小燕有心里准备,他在以前的复信里已经明确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自从高考落榜以后,刘小燕是很少同同学会面的,这一次她坦然答应了。

她知道,刘雨明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他对所有的人都是忠诚友善的。

再说,她也想见见他。

于是,在放寒假回来后的一天,刘雨明特意邀请了同班一个玩得要好的男同学,在他家吃完中饭以后,相邀着一同来到了刘小燕的家里。

刘雨明对于刘小燕的家并不感到陌生。记得小时候,它和外婆家一样都是盖的茅草棚子。后来,又变成了红砖瓦房。也许主人家爱好干净的缘故,新屋子外面还刷白翻新了,显得崭新客气时髦的。这在当时的乡村人家,还是显得大气的。

当他们来到刘小燕家门口的时候,只见她的父亲正在同她拌嘴。

见我们来了,刘小燕连忙立住脚,破脸为笑,接着引着我们到隔壁屋子里就坐。

她搬凳子、沏茶,强装着笑容,眼角还朦朦胧胧地噙着泪痕。

刘雨明隐隐约约感觉到她心事沉沉,但又不敢问。

落坐后,刘雨明有意拉开了话题,径直地询问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你还在你们公社的初中教书?”

“嗯。”

“教什么课程。”

“以前教地理,现在教英语。我们这里缺少英语老师,学校把我调整过来了。”

“还适应不?”

“可以,学生们都喜欢听我讲课。”

“转正没有?听说代课老师代得好的搞几年就可以转。”

当刘雨明讲到这里的时候,似乎触到了刘小燕的痛处,她不吱声,后接着说:

“没有,要转正好难的,不过学校里还是同我签订了长期的代课合同。”

“听说,你一直在进行自学考试,中文大专文凭搞到手没有?”与刘雨明一同来的男同学提及到。他同刘小燕走得不是很近,但对她的情况还是略知一二。

“现在学校教学任务重,上面抓得比较严,不准我们这些代课老师搞自学考试,我也就放弃了。”

让刘雨明感到十分尴尬的是,他好不容易约这么一个机会同刘小燕见面,想不到她除了被动地接受他们的提问外,从来不主动问他们学习、生活方面的个人问题。

刘雨明感觉到了她的自卑和无奈。

趁方便的空隙,刘雨明走出了房间,想不到刘小燕的父亲迎面挡住了他,绷紧着脸说道:

“这妹子不听话,找了一个男的,全家人都不同意,就她一个人硬要跟着他。真是吃了迷魂药,又不是没有好的找。”说完,瞪着眼朝刘小燕的房子狠狠地瞟了她一下就走了。

刘雨明感觉今天来的不是时候,他一回到房子连忙给同自己一道来的那个男同学递了一下眼色,神秘兮兮地对刘小燕说道:

“燕子,我们到你学校去看一下,好不?”很显然,他是想避开她父亲那咄咄逼人的气势。到这时,刘雨明已经完全明白了刘小燕此时此刻面临的进退两难的处境。

刘小燕颀然同意了。

她低着头,仿佛不久前与父亲对峙散发出来的火药味已经充满着整个房子,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了。

于是,他们三个人相跟着一同来到了刘小燕执教的初中学校,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学校。

在学校里,刘小燕终于放松了自己的情绪,带着两个男同学围着学校兜了一个大圈圈,并一一给他们介绍起了学校的情况。

当仨人走到学校主马路林荫道时,只见一个相貌平常、矮而精瘦的男人从远处急速走了过来,那架式象是来寻师问罪似的。

刘小燕一下子慌了手脚,连忙对刘雨明说道:

“对不起,我有急事先走了,不能陪你们。”说完,她头也不回地跟着那个男人走了。

这一意外的举动让刘雨明和同来的男同学感觉事有蹊跷。

(八)

联想起在刘小燕家里耳闻目睹的一切,刘雨明和与他同来的同学似乎明白了什么。

刘小燕走了以后,同来的同学同学对刘雨明说:

“那个男的一定是与她想好的男朋友。”

这是因为那个男的来时小声说了一句“我们回去”的话被他听到了。

刘雨明应声道:

“我也感觉到他们之间有这层关系。”

原来刘小燕有男朋友了,这个男朋友不仅长得尖嘴猴相,而且比刘小燕还要矮一些。

特别让他反感的是,这个男人感觉好小气的,还面露凶相。

本来嘛,中学之间放假见见面,走一走,聊一聊,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为什么非得叫她走呢?

再说,刘小燕为什么一下子来了个急转弯不由分说就同他走了呢。

难道她真的就一点不顾及同窗情谊?

可在刘雨明的心目中,刘小燕一直是最善解人意的呀!

回到家后,刘雨明总感觉到不是滋味。

他总是在想,这个美丽善良的姐姐怎么会找一个这么样的男人,要身材没有身材,要长相没长相,看样子还好别扭的。

怪不得她的父亲那么样地反对这门亲事!

带着心中种种疑虑,刘雨明想对刘小燕的情感问题探个究竟。

刘雨明终于想起了一个人来,他就是他的表弟曹春华,听说在刘小燕执教的学校读书,他的英语老师就是刘小燕。

从表弟的口中,刘雨明知道了与刘小燕想好的那个男人叫王照明,是他们学校的数学老师,是读过中专从学校分配来学校教书的。由于学校里民办老师比较多,国家老师少,这在当时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秀才了。表弟说,这个老师书还是教得可以,就是人长得小块了一点,性格有点偏激。刘小燕同意同他好,就是看中了他国家老师的身份。要是从外观方面看,双方并不片匹,所以刘小燕的父母亲死活不同意。

“原来是这样,为这件事怪不得刘小燕与她的父亲闹得这么僵。”得知这个情况后,刘雨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回到学校后,他每天心事沉沉的。

他想了许久,以至于每天晚上都彻夜难眠。

看来这一定是一桩有条件的妥协婚姻。刘小燕一定是看上了王照明国家老师的身份,想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说得现实一点,她不想生活在农村,做一个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村妇。要知道,她那时还只是一个代课老师,还没有定编,更不用说转正了。只要学校一句话,随她时都有可能回去。

而王照明一定是看中了刘小燕的外貌。他自己长得比较矮且相貌平常,要想在有工式工作的同龄人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女朋友很难。再说,刘小燕有文化,书教得好,将来转正的可能性比较大,她的处境只是暂时的。

从刘小燕写给刘宇明的复信中,刘宇明似乎悟出了她对婚姻问题的看法。她不会象其它一些没有考上学校的女孩子那样,为了将来远离农村,主动与班上学习成绩比较好的男同学谈起了恋爱,等到对方考上了学校,人家就疏远了,这样反而伤感。

当王昭明对她示好并坚持着向她走来的时候,她默认了。

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有上进心的老师。她喜欢一个人有能力,能够独挡一面地工作。其它的条件都是次要的。再说,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十全十美呢!

在家里,刘小燕总是用这句话来劝说父母,尽管他们听不进。

刘小燕的执拗是出了名的,只要她坚持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九)

说句心里话,对于刘小燕的婚姻状况,刘雨明是不屑一顾的。虽然他只偶尔见过王照明一眼,可他对他的感觉并不好。他总感觉刘小燕与王照明相好就如同一朵鲜花往牛粪上插。单就从外观上看,一个如盛开的亭亭玉立的花朵,一个如残败的无一点生机的落叶,两个尤物并列在一起显得极不和谐。

可是在八九年代的农村与城市之间,象这样带妥协似的婚姻关系司空见惯。毕竟那个时代城乡差别实在太大了!要是哪家的农村闺女找了一个吃工粮的男朋友,全家人都会觉得荣耀。

也许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感觉。但是,刘雨明不这么看。对一个人的评判,他比较注重的是一个人外部的形象和内在的学识、涵养、气质。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特质是不会随意改变的。至于家庭和个人的条件可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基于这种观点,刘雨明对刘小燕的婚姻观点是十分反感的。这一点,他的想法同刘小燕的父母是一致的。

人生的路很漫长,何必局限于眼前的困境而委曲求全呢。

刘小燕还有一个致使的弱点,也可以说是优点,那就是你只要对她好,她就会知恩图报。她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一生不做坏事、亏心事,想方设法帮助别人,并以此为乐。她当然希望别人也如此。

刘宇明之所以愿意同她交往,就是看到了她这种潜在的品质。他对她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刘小燕对他的关爱也是发自内心的。

根据刘雨明的分析,刘小燕之所以顶住压力坚持这桩婚事,与王照明对她好一定分不开。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只要对方条件比自己好,又对自己有情有意,还有什么东西不能付出呢?

一想起这些,刘宇明就感到心怵。

说句老实话,对于刘小燕来说,他是非常喜欢的。他爱她的形象、人品和成熟的智慧。他把这种爱变成了对她的关注、希冀和期待,但并没有发展情爱的成份。

回到学校以后,他想把自己的想法对刘小燕提出来,以引起她的思考,于是又写了一封信给她。

“燕子姐:近好可好!

感谢你尽地主之宜,我现在终于了解了你和你的一些真实情况,我为你的真诚感到颀慰。听你说,你教的班考试成绩总是很好,学生们都爱听你讲的课,我真为你高兴。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相信学校和联校的领导会重视你,将来你定编转正就会有希望。

千万不要把自己看扁了,你真的是一位很有潜力的老师,你可不要自卑呵!

婚姻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不能过分坚持‘门当户对’,要用动态的长远的眼光看条件,能力和环境都能够改变现实条件,关键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把握未来。

不要以为对你好的人就是好人,要真实地揣摩好别人对你好的目的。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只有在别人危难之中向你伸手救援的人才仗义。

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固执己见,要多接受大众的意见,个人看问题常常是很片面的。

……

最后,我真心祝福你早日定编转正,找一个如意的男朋友,争取爱情和事业双丰收!

你的弟弟:刘雨明

1992年4月15日”

在刘雨明写给刘小燕的信中,他自始至终都是用隐讳含蓄的话语对她的婚姻给予了质疑和否定。他之所以不便明说,是因为他知道刘小燕与她交往的男朋友正在冲破家庭的阻力热恋中。

俗话说:热恋中的女人智商等于零。

这话真的应在了刘小燕的身上。

很快地,刘小燕复信了

“雨明弟:你好!

又收到了你的来信,倍感亲切。

你要讲的话我全明白了。

你讲的那些道理太对了,我无法反驳。我承认就是了。

但是,我不是一个伟人,只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女人,我不可能有远大的理想和眼光。我只是一个现实的人,看一步走一走前进,走到哪里算哪里,就算是跌倒了也不后悔。

我信奉但丁的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希望你好好学习,争取考上研究生,将来找一份好工作。

我会为你祝福的!

你的姐姐:刘小燕

1991年4月25日”

(十)

当刘宇明读完这封信后,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他知道,刘小燕就是刘小燕,不是别人。

面对现实,就是她唯一的选择。这也是她对待问题的一贯原则。

对待婚姻大事,她尤其谨慎。

她总是这么思虑的,就她目前的处境,要是去找一个没有工式工作的男朋友,她就会陷入农村,永无出头之日了。要是去找一个有工作的男朋友,条件好的一定不会愿意。就算是对方出于感情基础同意和她好,也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反对而告吹。与其这样,还不如退而求其次,找一个有缺陷的有工式工作的男朋友算了。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有情有意,又何必在乎他的外观呢。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生活背景的女人,如果只能通过自己改变人生的轨道,除了婚姻,还能用什么其它方式呢?

一个人在目前最缺失什么,她最想得到的就是什么。这是一个人的禀性,刘小燕也是如此。

想当初,同学们在读高中的时候,人人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找一条出路么。现在有的人出路找到了,那些没有找到出路的人不都在为继续寻找出路而苦苦挣扎么。

一想起这些,刘雨明的理智的灵感也来了。

这都是城乡差别惹的祸!

“既然刘小燕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我又怎么样去解开她的心结呢?”刘宇明陷入了沉思。

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刘宇明的脑海中形成了……

他想提出同刘小燕好这个问题,以此吸引她的注意力,后看她的反应如何。

说句实在话,如果不是看到刘小燕找了一个这么样的男朋友,他是不会有这个想法的。在他的潜意思里,她的男朋友应该是高帅富那一类。他真的不忍心这么一个同自己青梅竹马而又视同亲姐姐的同学找一个又丑又矮的男人。

他总是想这么一个同样的问题:与其找一个这么样的男人还不如找我呢!

难道我还不如你找的那个男人吗?

刘宇明顾不得这么多了,于是又试探性地给刘小燕写了一封信。

“燕子姐:你好!

感谢你百忙之中给我回信。我想同你讲一件事,不知道你答应不?

在我的心目中,你是我姐姐,但你何尝不是我未来女朋友的雏形呢。说句实在话,我将来要找的女朋友一定要是象你这样性格的人,她一定漂亮、聪颖和善良。我是不会在乎她的家庭出身和社会地位的。

我知道,现在我除了有一张文凭之外,其它的方面一样都配不上你。

如果你认为城乡差别是决定一切的话,你是否可以选择我做你未来的夫君呢。

写到这里,我脸都红了。

如果你愿意, 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

你的弟弟:刘宇明

1992年5月8日”

刘雨明在写这封信时,他是鼓起了很大勇气的。写完之后,他把信先夹在书里放着,又反复修改了好几次,才把信装进信封里,到邮局寄信时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回地去了几次,最终才把信寄去。

过不了几天,刘雨明就收到了刘小燕的复信。她的答复坚决而果断。

“雨明弟:近好!

接到你的来信,我好感动。

你还小,不谙世事。我知道自己的份量,我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我不匹配你,希望你过早地打消这个念头。

祝你好运!

你的姐姐 刘小燕

1991年5月14日”

刘小燕一口拒绝,言语间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让刘宇明大势所望。

从她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她是在为他着想。

从以前的的交往来看,刘宇明一直是把刘小燕当姐姐看的,而刘小燕也一直是把刘雨明当弟弟看的,双方确实都没有打过对方的主意,可以说是两小无猜。

这下把话一挑明,刘雨明象是触了电一样感觉到好尴尬的。

然而,世间万物每天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运行,并不会受任何外力的干预而改变。

这时候,时令已经到了夏天,浪漫的的春色渐行渐远。刘雨明站在学校教学楼的走廊上,倚着花栏杆向前方仰望,只见远处田野的秧苗已经把大地铺成了浓绿的大地毯,近处山林里似乎又传来了叽叽喳喳 的鸟鸣声。

后来刘宇明又给刘小燕写了一封同样的表达情感的信,而且言词更恳切,想不到信发过去后迟迟没有回音,如石沉大海。

从此之后,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就中断了!

(十一)

吃了刘小燕的闭门羹后,刘宇明感觉十分懊悔。

他后悔自己还是不应该把那封信发给他。

在发这封信时,刘宇明是顾虑重重的。

要是刘小燕直接或者委婉地接受了自己的请求,他又如何应对呢?自己没有一点恋爱经验还不说,各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呀,尚且从姐姐到女朋友这个角色转移的太快,双方也不会适应。更何况,刘小燕的年龄比自己还要大一点。俗话话“宁可男子大一甲,不可女子大一春”,在农村这一点是很忌讳的。

事实上,现在的结果就是第二种。

看来,刘小燕在考虑婚姻大事上还是老练周到的。

一想起这些,刘宇明就象是闯下了大祸的小男孩一样感到无比羞愧和不安。特别是他的来信再也不见回音更加重了他的自责。

他不好意见再给刘小燕写信了。

看来自己死认的这个姐姐已经恩断情结了!

从此,只要一想起自己做的这件稀里混沌的事,他就感到紧张害怕。

但有时又不能不去想。

他总感觉刘小燕会用一种厌恶和鄙视的眼光对视他。

但又不能责怪她,谁叫自己癞哈蟆想吃天鹅肉呢!

难怪刘小燕在有些方面看不起自己,说他胆子小,不务实,有点异想天开。

这件事,不更授人以柄么!

就是在这种诚惶诚恳中,最终让刘宇明决定与刘小燕断绝了一直保持的友好关系。

但刘宇明对刘小燕的关注更多了。

每当见到了双方都熟知的同学、朋友和老师,刘宇明总是要从他们口里了解一些关于刘小燕的情况,并为她捏把汗。

他知道,刘小燕在教书中为了取文凭在就读中文大专函授,不顾父母亲的坚决反对与原来的男朋友结了婚,后生了一个女孩。由于她书教的好,教育局给她转正定了编,她成为了教育系统的知名英语老师,一直在教初中重点班。结婚后,老公对她看管得很严,两个人经常在家里吵架,到四十年的时候终于离了婚。后来,又从所在的农村中学上调到了县名牌初中任教,还是教重点班。

刘宇明大学毕业后来到了S市规划设计院上班, 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他三十岁才结婚,育一子,后来成为了汉阳市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他之所以晚婚与刘小燕对他的影响有关。

由于来自农村,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又不大喜欢社会交往,要在城市里找一个理想的女朋友比较困难。

他一直以刘小燕为模型在物色女朋友,但总是不如意。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他看了好多个,不是对方挑剔他,就是他不满意对方,怎么也谈来拢。一直到二十七八岁还没有成家。

为此事,他曾经烦忧过。

后来,他终于无意中看到了一个从乡下来一家宾馆打工的女孩子,她的外貌、眼神和气质特像刘小燕,只是人比刘小燕矮一点。

第一次看到这个女孩子时,他怔住了。双方见了面总是象触了电一样互相盯对方一眼,似乎有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

因刘宇明与她的主管经理熟,就同她扯起了这件来。经理说,这个女孩子是他们特意从乡下招聘过来的,不仅人长的好,且反应比较快,有心计,会做事,只是文化水平不高。经理同意给他介绍一下,但要他自己去把握。

按照经理的意思,刘宇明到这个女孩子上班的地方去了一次,想不到一来她就问他是来干什么的,而且并不主动接近他,好象急于要离开的样子。他实在不好应对,也猜不透对方的心思。后来,他又想去接近她,却怎么也找不出一个理由来,也就不敢去找了。

只在一次无意中撞见了她,她还主动同他打了一个招呼。

也许双方并不投缘,刘宇明也就放弃了追求!

一直到二十八九岁的时候,他才遇到了自己现在的妻子。她长得漂亮、贤慧,人还真爽,对于刘宇明的到来表现得热情友好。双方一见钟情,迅速确立了恋爱关系,并在半年内闪电式地结了婚。

对于这场迟到的爱情,刘宇明是珍惜的,也是无奈的。

这就是缘份。

(十二)

一晃二十三年过去了,时光转到了2015年。

这时候的刘雨明已经四十六岁了。

单是从外观上来看,他似乎与二十多年前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脸上的皱纹悄悄地爬上了面颊,从耳际上边滋生的白发窜上了头顶。

参加工作并成家以后,也许由于经历得太多,生活的酸甜苦辣已经成熟了他的品格,正如他写的一首诗《感恩汉阳》所言的那样:

我轻轻地踏上了这块土地

汉阳——我的第二故乡

激动、留恋、遐想

就象游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宁静的校园留下了我朗朗的书声

温馨的家园留下了我甜美的笑声

池塘边的涟漪涌动我青春的遐想

还有树儿、花儿和小草

阳光下的浓绿浓缩了我的记忆和辉煌

一年一年又一年

甬道两边的树木长高了

街区的路面在延伸

那鳞此栉比的高楼显耀着这城市的繁华

而夜色下的亮光更衬托着这城市的美丽

我再也不是那个懵懂的学生了

二十多年的坷坎人生

熔炼了我的品格

执着、坚毅、果断

啊!汉阳

你是我生命的港湾

一生的骄傲

我—感—恩—你

在这二十多年内,由于全家父母兄弟姐妹已经相继来汉阳市参加工作和做生意谋生,刘雨明回老家的次数已经屈指可数了。他只到过老家三次, 一次是伯母过世,一次是伯父过世,再一次是姑母做七十大寿。由于时间匆忙,也没有过多地与高中同学聚会,只与老家附近几个要好的同学见了面。

有一次,刘雨明是与两个在汉阳市工作的同学一起回的老家。他们想趁这个机会,一起去看看过去的母校,会一会过去读高中时的一些老同学。

来到老家后,他们相约一起来到了母校,找到了在母校(后来改成了初中)任教的一个高中同学,并通过这个同学一个子吆喝上了十多个仍在本地的高中同学。

当时的刘小燕就分在母校执教。

到聚会就餐的时候,刘雨明迟迟也没有看到刘小燕的到来,他感觉到有点怪。心里想,刘小燕不来也好。要是来了,一看到我,想起过去那些纠结不清的事,反而显得尴尬。

这时,有一个同学细数在附近的高中同学时无意中说了一句话:“刘小燕怎么没有来,她不是在我们原来的学校教书吗?”

说到这里,一个也在母校教书的同学嘿了一声,含蓄地说道:“她不会来,家里有事,来不了。”

又一个同学说:“他一般很少参加同学聚会,家里老公管得紧。”

听到这些谈话,联系平时从其它同学那里听到的有关刘小燕的消息,刘雨明感觉到其中定有玄机,但又不便问及。

其实,从内心上来讲,刘雨明是非常想见刘小燕一面的,但又害怕见面。这种拘束的心态让他在聚会时表现得少言寡语,以致于后来在酒店包厢内唱歌时都有点离神和跑调。

在他的脑际里总是出现刘小燕的影子,她的话语温柔平和,眼睛含情脉脉,头发匀称飘逸。

也许她知道他来了,她想来又不敢来。

他猜测刘小燕也许也想见他,又不敢见他。

那时候,刘小燕刚转正不久,女儿已经七、八岁了,家庭矛盾重重,她还居于妥协调和阶段。虽说对老公的管束一百个不情愿,看在女儿的份上,她还是不愿意与老公正面冲突。

刘宇明由于仕途不畅,与领导一直在闹矛盾,加上性格柔弱倔强,在单位遭排挤,也一度萎靡不振。

双方为人都不愿意张扬,以致于不想联系。

就这样,他们都对对方怀着极度的关注而又不肯见面。

这种五味俱陈的味道让刘雨明一直隐藏在心里达上二十年之久。

双方真正的见面是在微信上。

一天早上,当刘雨明打开手机时,只见一条信息跃入了他的眼帘“某某中学同学群申请你加入群聊”。

他怔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了,原来高中班88级的同学们已经建立了微信群,他马上用手指按了一下“加入”二字,很快进入了屏面。下面的对话框马上出现了消息“欢迎刘雨明同学入群”,接着又出现了一些带表情的图标。

“真有意思”,刘雨明边想边编发着信息。

从此以后,只要有空,刘雨明就会打开微信与同学们聊天。

在这里,他找到了许多失联二十多年的老同学,了解了他们的一些情况。

(十三)

刘雨明在浏览高中同学微信群里发出的信息时,时不时地看见刘小燕也在群里发信息。

每当这个时候,刘雨明就守着手机看微信,只要刘小燕发出的信息一出现,他的神经绷得紧紧的。

他太渴望见到她了,那种积压在心中弥久的爱悔交织的情感让他不知所措。

他带着惶恐的心情,多次看见刘小燕在微信上发图片和留言,可就是不好意思轻易同她打招呼。

特别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刘小燕把图片或留言一发到微信上,马上就消失了。有人接着她发的东西同她搭话,也不见回复。她就好象是来此一游的匆匆过客一样。

“燕子肯定是事情多,好忙的。”

“听说她要做外婆了。”

群里的同学怀着疑虑,也夹带着不满在含沙塞影地议论她。

虽然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刘雨明还是知道,刘小燕心里一定还有一些暂时解不开的疙瘩。这些疙瘩既与她高中时没有考上大学有关,也与她过去的婚姻不幸有关。她是个很要强的人,又有很强的自尊心。长期的生活压力窒息得她喘不过气来。现在虽然已经逃离了苦海,又在教书事业中取得了成就,可过去的生活经历还是让她的心隐隐作痛。

刘雨明每一次只要看到刘小燕在微信上发信息,不自觉地就涌动出一种不可名状的悸动。

他感觉好激动,又好害怕的,以致好久也不敢留下只言片语同她接触。

终于有一次,他又看见刘小燕在微信上现身了。他终于鼓起勇气试探着在微信上写下了五个字的留言“燕子姐姐好”。

想不到,刘小燕果然搭腔了。

“雨明弟好。”

“好久不见,真的好相念你。”

紧接着,双方聊了几句客套话后,互相在微信上留下了手机和QQ号码。

过了几天,双方通过互加的微信接上了话头。

“燕子姐姐好!”

“雨明弟好!”

“你现在过的怎么样?”

“与那人离婚六、七年多,现在自由了。”

“那人一点也匹配你不上,又丑又矮,听我老表说性格烈而偏缴,简直就是一株鲜花插在牛粪上。我早就知道你同他不会有好日子过的,听说你一直过的是囚徒式的生活。”

“是的,他结婚前与结婚后完全不一样,我是被口蜜腹剑的人害惨了。他是一个盐米小器的人,情感更小气,不准我同陌生人讲话,他妈狠毒而尖酸刻薄,又不喜欢我养的女孩,仗着儿子是国家老师在我面前整天趾高气扬。”

“你是自投狼窝,父母的忠告不听。”

“所以,我受了天大的委屈还不敢对家里人说,每天以泪洗面。要不是看在女儿的份上,我早就离开人世了。”

“我要你同我好,就是为了让你远离那个人,可你一口拒绝了。我其实也并不是想同你谈朋友,只是想让你情感转移。”

“我是觉得你年龄还小,没有担当,又怕你母亲不同意。”

“要是跟了我,我母亲只怕喜欢你都来不及,婚姻的事我母亲是当不了子女的家的。我总觉得自己刚性不够,你不喜欢。再说,当时的条件也不成熟。”

“都是由于自卑造成的。我确实错过了好多好男人,包括你。当时你胆子要是大一点就好了。你不固执,我就不好说服你妈。跟了你,我就不会是这个命运了。”

“你同那人还有联系不?”

“没有,我再也不会理他了。不过,女儿出嫁可能还会碰一次面,但必须她满叔在场。”

“听说你又找了一个老公,对你还好吧。”

“他其实条件也并不是很好,就是懂我心,对我好。我就图这个。”

“你若安好,就是晴天!”

……

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二个多小时,基本上是无话不谈。

从此以后,两个互相挂念而又不肯见面的老同学通过微信和QQ两个平台在网上相识了。

从此以后,只要双方有空,他们就会启动微信和QQ叙旧聊天。

他们在一起谈工作、谈爱情、谈人生、谈生活,互相关心、提醒和帮助对方,如同亲姐弟一样。

想不到的是,虽然双方长达二十多年再没有见过一次面,但刘小燕对刘雨明的工作情况、仕途发展、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居然了如纸掌。有些事,就连天天同他在一起的亲戚和同事们都不知道。

刘小燕在微信上调侃道:“要不过网络这个平台,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不会见面相识了。我们彼此放在心底里要说的话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埋在心里烂掉。”

经过长期的微信和QQ交流,刘雨明在刘小燕的面前越来越亲近恣意了,他大言不渐地说:“在我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两个人, 一个是我的儿子,一个就是你!”

找到了刘小燕的刘雨明就象阳光见到了雨露一样。

见到了刘雨明后,刘小燕的心情也豁然开朗了。在同学微信群里,他主动现身的机会也多了,发微信也不再遮遮掩掩了。

一年后,刘雨明趁伯父仙逝的机会,风尘赴赴地赶到了老家。

办理完丧事后,他以同学聚会之名来到了老家县城,他真想看一看自己思念已久的老同学刘小燕。

到县城双方约定的车站见面时,只见刘小燕穿着得体的服饰,留着学生时代的披肩长发,张开浓眉大眼在车站进出口处等着他,看外貌还是风姿绰约。

“燕子姐,我在这里。”看到刘小燕后,刘雨明轻声叫道。

刘小燕见到刘雨明后,主动朝他走了过来。

见面后,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刘小燕从刘雨明的怀中挣脱出来,泪水夺眶而出……

(全文终)

莫 愁

2017年6月3日落笔于株洲

共 1 条文章评论
  • 拜读!问好莫愁弟弟!祝写作愉快!期待你的新作!2017-07-11 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