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做事
读书时看到这么一句话:“论心不论事,论事寒门无孝子;论事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心有所感,似有所悟。
这句话说的是动机和结果的辨证关系,我把它分解到做人与做事上,改为“善因做人,善果做事”。
善因就是良好的动机,所谓做人凭良心,不计算计较付出与获得的比例关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求问心无愧。
善果就是良好的结果,不论动机,不论手段和过程,“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重视的是结果,用事实说话。
做人与做事的区别是什么呢?做人是个体行为,儒家讲诚心正意修心养性;做事是社会行为,是职能所在,有岗位责任,关系到其他人。所以做事者需全盘考虑,不能月淡风轻,恣意江湖。
举一个只求本心的做事者吧,前朝有位海瑞海青天,为官清廉勤政,不惧权贵,备棺死谏,破衣陋室,以正二品职亡故竟无资安葬,实为诚心正意修身之楷模,却只博得一世空名,与国无益,与民无益,故有史评家论曰:这是一个好人,但却无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十年浩劫中也说了些违心的话,办了些违心的事,但正是这些权宜之变使他在他的位置上更好地保护了更多的人,尽量减轻这场浩劫的危害。
所以说,做事与做人并不矛盾,有舍有得,舍弃小我求大我,岗位不同,责任不同,当做事者欲求的结果就是大局的利益、大多数的利益时,即使违背了做人的本心,也同样“问心无愧”。
如何把握这微妙的平衡,是大智慧,是大德行。
无论何时何地,社会都“不患寡而患不均”,但绝对平均是不存在的。就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人的付出都是不同的,如果强要使每个人的获得“平等”,那就是更大的“不平等”。
社会需要的是稳定和谐的相对平等,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细致公平的制度,需要切实公开透明的执行。
人之初,性本善,但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和潜移默化的,所以人的本心需要约束,既要有道德规范,更要有规章制度,做人时,对自然天道怀一颗敬畏之心:己在做,天在看;做事时,时时思考每一步的结果,切记:我,不是一个人。
为了我们的集体,做好自己,做好人,做好事;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 美文,欣赏。2017-07-16 17:01
- 回复@崔勇(笔名:清心):谢谢朋友,夏安!2017-07-16 18:18
- 推荐阅读2017-07-18 06:12
- 回复@崔勇(笔名:清心):谢谢朋友。2017-07-18 17:25
- 回复@ 胡侃瞎周:谢谢老哥!夏安!2017-07-18 17:25
- 好好做人,好好做事!2017-07-18 18:28
- 回复@老吴:谢谢朋友!2017-07-18 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