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文学编辑谈《谋杀鉴赏》:写得很有特色译文非常漂亮

08-01 作者:翻译家汪德均

一位退休文学编辑谈《谋杀鉴赏》

《谋杀鉴赏》真的不错,写得很有特色,翻译更漂亮。我戴眼镜还加一放大镜三个晚上细读了不少地方,整个浏览一遍,不夸张地说这是四十余年读的唯一这类小说,二十岁以后我再没碰过侦破悬疑的书,对我也再无二十岁以前那种吸引力,觉得这类书属于青春期,属于对知识,激情,未知有强烈饥渴和追求的时期。所以忽然觉得真是返回青年时期去了。

小说的特色不用说,很多地方已经突破传统悬疑侦破文学,与时俱进,对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社会,哲学,以及生活常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知识性传播,而我,又特别在此处,还看出了作为译者和译文的不易,确实比作者写作更艰难,付出更多才行。

译文非常漂亮,很多文笔传承了五四以来优秀翻译文学的精神,又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兼顾并融汇了当代语言习惯及风格,文学性大大增强,形成并具有了成型的译著风格,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值得特别祝贺。

关于侦破悬疑文学的类形,我了解很少,对于《后记》中分析的三大类型有同感。虽然对福尔摩斯,波洛等类型风格没有研究,只有少量直接观感,但他们的类型还是很鲜明的在记忆中。

福尔摩斯所处的时代,大约在上上世纪末,工业经济和自然科学如朝阳一般在上升,人类社会即将面临系列巨大革命,对科技的求知也正趋热烈,所以福尔摩斯正是运用了不少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当时来说还是新鲜和崭新的各种门类知识技术,以科学原理和技术原理,展开推理分析,开创了侦破小说的一种全新模式,受到全世界的极大追捧。加之电影业的兴起,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所以我是将其归入到主要运用科学原理和常识进行推理的类别,它的出现,也满足了当时人类对科普知识的强烈需求。简单说是科普型的推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对波洛的印象,可能更肤浅,也就是几部电影的了解,总体感觉是,属于上世纪上半叶两次大战及五六十年代这个阶段,人类更加渴求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从世纪初开始出现的各种现代哲学思潮,对文化、法律、人类行为,文明准则,社会结构及社会阶层、阶级的重新认识,特别是受世纪初和五六十年代两次大的逻辑哲学思潮影响,关照了人们的思辨方式方法的变化,以真理存在于严格的逻辑推理这样一个世界观和认识论为前提,波洛警官正是这样一个依靠阶级阶层、行为心理、民族宗教、文化水准等等规则,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最终得到正确结论,得到这样一个独特崭新的艺术形象。

至于本书,确实与前两类不同。是不是就是一种全然的创新,正如《后记》中所保留的疑问一样,我以为苏联四五十年代的大量反特侦破小说,以及我国解放初期拍的一些侦破反特电影和一大批通俗的侦破故事读本,从类型结构上看,应是属于这一大类的。它们不是以某个专门领域或特别的思维方式著称,简单说应该是直接源于故事加文学文本的传统手法。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