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行己,期于必达——读《孔子家语》

08-24 作者:雨润茉莉

多年来,对于至圣先师孔子的肤浅了解是从《弟子规》和《论语》中产生出的模糊的印象。在读《史记.儒林列传》和《易经.文言》后,对孔子的形象更是倍感伟大,更加膜拜其“通古今之变”,敬仰其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更加对"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那种内心的惨痛无奈与旷达知时多了几份理解。

人,这种复杂的高级动物,生活在世界上,总是徘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游离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层面。在现实的不能再现实的生活面前,我逐渐对孔子充满理想的人生产生了疑惑,甚至可以说是否定。人们不是常说“活在当下”吗,于是我随波逐流地把自己放逐到荒芜的充满物欲的世界。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孔府考察,在到孔子研究院时,看到桌子上摆放着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书籍和刊物,他一本本饶有兴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他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习近平总书记几句话,引起了我渴望读读《孔子家语》的兴趣。但4、5年过去了,这种情怀也仅是停留在想想而已的阶段,一直没有付诸行动。直到现在,才买了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国轩、王秀梅译注的《孔子家语》。书装祯很好,桔黄色。一册在手,恰如冰心先生赐给读者的《小桔灯》,暖暖的,给黑暗中的夜行者点亮前行的路。

《孔子家语》作为孔子后学记录孔子治国理政、修身养性、求学问道、克己复礼等方面内容的重要典籍,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孔子有血有肉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岸形象。读完这本书,我只记住了一句话,那就是“君子行己,期于必达而已”。

基于汉字的丰富意象,“君子行己,期于必达而已”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用今天的话来说,至少可以翻译成“做君子的立身处世,能够显达也就罢了”,或者“做君子的立身行事,能够通达世情也就行了”,或者“做君子的让自己的行为(行动),能够内心通达无碍就可以”。

我理解并认可的翻译就是“做君子的让自己的行为(行动),能够内心通达无碍就可以”。换句话说就是“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或者是时下的俗语“走自己的路吧,让别人去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诗无达诂,有些文字(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正如佛经中佛问“我说法乎、汝闻法乎”、舍利弗回答“汝不曾说法、吾不曾闻法”。对于孔圣之语,我也是戚戚于心而不能言传。

掩卷遐思,眼前的孔子,时而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温雅敦厚,时而是“颜渊死,天丧予、天丧予”的椎心悲痛,时而是“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的自信旷达,时而是“惶惶然若丧家之犬”的奔走周游……。

西狩获麟,《春秋》成,孔子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两千年来,孔子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次被抬上神案。“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语)!孔子就这样在世人的不解、误解、曲解,甚至别有用心的歪解中顽强地穿越历史,活生生的站在你我面前,让我们“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须臾不离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评判孔子的伟大与历史局限,需要秉持“推己及人”的客观态度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了解、认识;评判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也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不师心自用,从而做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避免出现极端化的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二元论观点。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