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当时的牛人们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以一部《论语》打天下,被誉为“天纵之圣和千古圣人”,直到今天,凡读书人,几乎个个都对他是顶礼膜拜的。
因为如此,孔子不但以读书人自居,而且还以文化人自居,更是以完美的天纵圣人自居。凡不读他《论语》之人,就被他称为是懵懂的人,并把他们拒之高雅堂的门外,就像今天凡没有进高等校门的就没有考公务员的资格一样。
话说鬼谷子读了孔子写的《论语》,一下子就把《论语》扔进了茅坑里,没多久,鬼谷子觉得又对孔子不够尊重,于是,鬼谷子就把《论语 》从茅坑里捞起来摆在神龛上,虔诚的念阿弥陀佛,希望《论语》不要再迂腐到别的什么了,摆在神龛上的《论语》确实不臭了,但发出了一股酸酸的霉腐味,整得神龛几千年来是一直被大家敬而避之的。
孔子听说鬼谷子如此的不太恭维自己写的《论语》,就去挑战鬼谷子,鬼谷子根本就不屑于搭理孔子,就派出自己的徒儿去迎战孔子。
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孔子认为自己的观点已经成了科举制度,因此绝对是神圣的。鬼谷子的徒儿张仪和苏秦就不学《论语》之类的儒学,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至丞相,叱诧风云,由于他们口才方面的卓越历史成就,他们就成了纵横学的鼻祖。
话说田忌每每赛马必输,田忌就向孔子请教赛马必胜的秘诀。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田忌根本就听不懂孔子在说些什么,只觉得孔子这个人云里雾里的。于是,田忌就去请教鬼谷子的徒儿孙膑,孙膑说:“用你的中马对他们的下马,用你的上马对他们的中马,再用你的下马对他们的上马”,田忌按照孙膑说的这样去做,结果是三战两胜。从此,田忌就请孙膑做军师,孙膑创造性的运用了马陵之战和围魏救赵等经典战役,成了当时最有成就的大军事家之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话说有一天皇帝出来游玩,皇帝问孔子:“听说你很有学问,你能有办法让我自愿到对面的山上去吗?”孔子回答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皇帝听了迷迷糊糊的,很是扫兴。于是,皇帝就问孙膑,孙膑回答说:“我没有办法让您自愿到对面的山上去,但您若到了对面的山上,我就有办法让您自愿走下来”。皇帝不信孙膑有这个能耐,于是,皇帝就高高兴兴的走到了对面的山上了,到了对面的山上皇帝就问孙膑有撒办法让他自愿走下来?孙膑说:“我没有办法让您自愿走下来,但我已经让您自愿走上来了……”
鬼谷子的徒儿李斯直接就提出了儒学误国的观点,建议皇帝不要儒学,皇帝于是就下令烧毁了儒学书籍,并把这些读儒学的人坑杀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说来也奇了怪,皇帝“焚书坑儒”之后不久,该皇帝就更加威风凛凛了。
孔子不但被鬼谷子的徒儿们给打败了,而且孔子还在皇帝面前丢失了脸面,为了挽回颜面,他就去找弱一点的。
孔子看见范蠡不是鬼谷子的徒弟,于是就搬出自己的那一大套理论去对付范蠡。范蠡无暇理会孔子,只一门心思铺佐勾践打败了吴王,范蠡功成名之后就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孔子看见王翦是四肢发达 头脑简单的武夫,于是就搬出令读书人都顶礼膜拜的大道理去教育王翦,王翦根本就不搭理孔子,只是把自己口里的一坨腐痰吐在了痰盂里。王翦最后扫灭了六合,助嬴政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王翦功成名就之后,王翦就买了豪宅,养起了美女,完全是一副没有野心的样子,并因此就在君王面前安度了余生。
孔子的学说不但没有得到当时的牛人们的赞同,而且还得罪了当时的一大批功成名就的达官显要,可见,孔子在官场里也只能是如坐针毡的了。特别是孔子给皇帝留下了云里雾里的迷迷糊糊的印象,这叫孔子在皇帝面前还怎么去混?卑躬屈漆不是孔子的秉性,趋炎附势不是孔子学说的思想,因此,孔子只得周游列国,把自己的学说传递给那些一门心思想当官吃俸禄的人……
话说后人们读孔子的儒学,读着读着身子骨就瘦了,所以,“弱不禁风”这个成语就成了读圣贤书者们的专利。
由于这些读圣贤书者们身子骨瘦了,于是说话声音就嘤嘤呀呀的,走起路来不男不女的,心里一不舒服就喜欢左手打右手,比如中国历史以来就喜欢自己人打自己人……
由于这些读圣贤书者们身子骨瘦了,脚骨就没有力了,于是就只能在朝廷里跪着, 他们认为在朝廷里跪着是一种忠君报国,窃喜着自己肥腻腻的俸禄。
但也有一些读圣贤书者们读着读着就违背了孔子的思想。比如陶渊明读圣贤书读着读着就悠悠下南山了,比如屈原读圣贤书读着读着就跳河了,比如秦桧读圣贤书读着读着就莫须有的把岳飞给整死了……
{本人写这篇的中心思想是:读书要活学活用,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处处碰壁不受欢迎的,因为他的某些思想,确实在当时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鬼谷子虽然一肚子‘歪理邪说’,却活学活用,处置起问题来非常灵活,因此深得人们的欢迎。因此请读者朋友不要误解此文意!}
【郑重声明:本文纯属臆编,不意褒贬任何人。】
- 老师知识渊博,这一篇孔子与当时的牛人们写意得有理有据,圆润浑厚的笔功在幽默的情调中淋漓尽致,令人赞叹不已!推荐阅读!问好老师秋怡安康!2017-09-03 18:46
- 很高兴看到弟弟又一力作!写得真好!点赞!问好!2017-09-04 09:27
- 好久没有来拜读老师友友的佳作,在此问候一声,秋日安好。2017-09-04 10:31
-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处处碰壁不受欢迎的,因为他的某些思想,确实在当时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是的,写的很对,孔子的学说,救不了曾经灾难深重的中国,只有马列主义毛泽东的思想,才能救中国。2017-09-04 16:27
- 火淼老师写这篇文章,是文革文章吗?是四人帮余孽吗?孔子就是完美的大圣人吗?写个幽默滑稽文章有什么不可,我看你才是可恨,多管闲事,你是不是文革余孽啊,给人家扣帽子。2017-09-04 18:03
- 问好先生:好文章。有深度。是力作。2017-09-04 18:55
- 孔子做春秋,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不同的隐讳的春秋笔法或许是他一生处处碰壁的反思。火淼老师的这篇文章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孔子,新奇而令人深思。2017-09-04 21:54
- 幽默风趣,笔走偏锋2017-09-04 21:56
- 文人都是脆弱的,历史可以戏说的,午后那缕阳光有无数种旁白。2017-09-04 22:06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王翦是战国末期人物,你告诉我孔子找王翦?也是厉害了2017-09-05 08:42
- 喜欢老师的独特借鉴,问候老师一切可好!2017-09-05 10:20
- 赞赞赞!2017-09-05 17:12
- 我不得不承认儒学确实有很多的地方不合时宜,但是全盘否定儒学也是不对的,您说读书活学活用,古文化古哲学不管什么样的书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毕竟时过境迁了,我们学习它积极的一面就是了,何必否定呢,您说呢老师。2017-09-05 18:28
- 热闹哈,学术论坛?文化滥觞,千秋变迁。故事写得精彩,视角独到,值得一读。春秋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思想活跃,冲突也是必然。自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统治者以儒治世,便使孔圣人思想发扬光大千秋至今后。反过来证明孔孟的思想的前瞻性,那些纵横家还是法家墨家皆为时代的产物,是用以佐证儒家观点的实用性。儒家讲究的是秩序是规矩是感恩,学会这是做人的本性,放在当下也不过时,也是尧舜时代提倡的思想,以仁治天下,仁的外在就是慈,慈就是关爱包容,而这些是儒学的核心内容。问好火淼,创作愉快!2017-09-06 15:34
- 读书要活学活用,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处处碰壁不受欢迎的,因为他的某些思想,确实在当时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鬼谷子虽然一肚子‘歪理邪说’,却活学活用,处置起问题来非常灵活,因此深得人们的欢迎。点赞!推荐!问好火淼老师!2017-09-06 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