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邯郸市邯山区河沙镇南街诗文四篇
1、冀南璀璨名珠一一邯山区河沙镇南街
2017年10月7日,我与邯郸散文采风团一行40多人到河沙值南街采风。在邯山区农工委马谦杰书记带领下,观河泽风味小吃一道衔,街道笔直,两侧门店井然有序,赵王雕像栩栩如生。后又参观两委办公处,坐北向南二层楼建筑,上为书画展览窒,隶篆楷草行各种字体或浓或谈,或写诗,或书联,或写格言,内容丰富,书法厚重。"练太极习书画农家一派高雅,倡文明教好人南街四季春风"、“庭院幽香瑞气迎来八方客,巷街兴雅祥和邀得九如宾","竹以直为美,人以正而尊"几幅联诗社自编自写,纳古揽今,气韵十足。一楼为会议室,所有采风人员集中聆听了南街支书解振京的创建美丽乡村过程和远景规划,以及南街村书画院院长兼野草诗社冀学武会长长篇精采演讲,介绍了南街村的历史,南街村的发展脉络,自清未三次由北向南发展历程,特别是在党的改革开放后,该村发生了巨变。还讲了书画社及野草诗社成立过程,并讲述了农民诗人之心声,语言朴实生动,富有亲和力,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掌声雷动。随后还听了农民诗人 ,被誉为“五步成诗”的农民诗人贾国明老人情深意长的《自咏》诗一说出口,引起大家阵阵掌声:
把犁耕夫亦自信,边勤垄亩边勤文。
一改千年种田苦,从此农民非粗人。
来自生活,很接地气,有野草诗人之味。
而呤另一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孙女二周岁,对镜自描眉。
不懂化妆术,涂抹成张飞。
幽默有趣,小女孩儿天真浪漫尽显。
我们似看到宋代李清照
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那种少女之浪漫风情,横穿时空,本色诗人,一脉相承。
听完三位讲述后,文友与南街代表在村风情街上合影留念。
继而采风团走进冀学武家和徐光照文化大院,分别体验书法艺木和画工艺木,学武文武双全,擅长诗词,能作书画,兼学杨氏太极拳。大门前一副对联挺好:小院清幽时可品茗会友,农家淡雅尚能咏赋挥翰。横批广德博学。黄底黑字,行书而写,遒劲有力。邯郸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才女徐光照,善绘画,人物刻划有神,亦作团扇。还在石头画画题字,对她来说画人画物轻松自如,很简单,家里墙上挂的纸画,团扇,窗台上摆的石头画,都是她精心打造,令人赞叹。
最后文友到农家饭店味尝农家莱,风味独特,河泽饮食名不虚传。
此次采风,受益匪浅。走进了南街,观看了风情,受到了文化洗礼,领教了民俗艺术,闻到了商业气息。之所以这么好我以为有三点:一是有个坚强两委领导班子。向外取经,如下河南,走山西学习。对内巧谋。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二是有个文化团队。由民间自发组织到各级领导认可,并成为全国文名村。三是有团结的民众。办任何事,须人民支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该街三次南扩就是例证。并赋诗:
五律•南街采风赋诗
古镇八方通,文人观察中。
红灯垂柿树,御道走仙翁。
书画天光接,诗词地气融。
更怜河泽宴,回味永无穷。
2、排律•咏河沙镇南街(新韵)
南街何处寻,赵域有佳音。
毓秀邯山美,流香大镇新。
诗风承李杜,词境效苏辛。
文昹千年续,孝根群口吟。
育贤难以数,教子自能论。
上溯以达古,下查而至今。
书示楷篆隶,画显鸟虫人。
浩浩太极手,绵绵痴者心。
运输市场旺,集散物资频。
国庆观犹醉,中秋察更真。
采风来雅客,润笔暖红尘。
感慨寻佳韵,小诗留梦温。
3、喝火令•南街(新韵)
日照邯山秀,风滋古镇新。
巷街门店客如云。
书画诗文基地,红色又增分。
悼念英杰事,留连贤孝村。
梦圆民乐更辛勤。
难忘花香,难忘太极魂,
难忘盛情相待,亲似一家人
4、怎能忘(邯山区南街印象自由诗)
序
国庆期间和文友到河沙镇南街采风,古而新的楼房,街道,小巷,美食,文化特别是和谐的街民及艺术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有感赋诗。
怎能忘,漳河故道,
千年河泽,几度沧桑!
怎能忘,每旬二、五、七、十,
集市繁华,菜市,粮市、布市、牛市、羊市,小吃市,
市市风光!
怎能忘,古庙街碑
传统院落,民俗留印,
还有清代的寨墙!
怎能忘,古代
神箭之人的风采,
红色基地的榜样
怎能忘,文化传承,
书画发达,孝贤延续,
太极歌舞,诗词之乡!
怎能忘,玉米遍地,
棉花裂嘴,红柿垂灯
金秋家乡丰收的景象
怎能忘,解书记的创业,
冀院长的全才,徐光照的画艺,
李培根的漫画伟绩,
贾国明的出口成章!
怎能忘,各级领导的光临与支持!
各地游人的赞誉与徜徉!
怎能忘,镇政府驻地,
交通便利,人多业旺
怎能忘,支部过硬
两委团结,学外活内,
人民和睦,兴奔小康!
怎能忘,南北风味荟萃,
东西客商流连,
长油条流金,八大碗飘香
怎能忘,桃花节客至,
中秋节月圆,八方献艺,
文人歌唱!
怎能忘,全国文明村镇_一一美丽南街,
一串串的故事,一项项的荣誉,一幕幕的景象,
古而新,雅而美,壮而强!
向十九献礼,再创业迹,再铸焜煌!
- 鲁健到此学习了,点赞,推荐大家阅读!2017-10-19 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