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未必有大出息
11-21 作者:可爱的笨老头
打小,我们的父辈就教育我们一定要做一个乖孩子,所谓乖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听话的孩子也就是好孩子,只有好孩子长大了才能有大出息。
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中美文化的差别,在中国,我们常常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真乖”。这时,我们的学生就会抬起头,温顺地看老师一眼,继续做老师布置完成的作业。而在美国,老师往往会说:“你真行,你真能干!”而听到的学生,则会更努力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乖”已经是一种文化,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成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家中,“乖孩子”这三个字是中国长辈对儿童的“最高奖赏”。如果我们赞美儿童“乖”,一般都因为他(她)听话,我们一次次赞美,培养了孩子们的乖,他们开始学会放弃,学会依赖。而在学校里,中国的教师,一个人要管50个学生,多则要管上百个学生。在这样的事实情况下,只有培养“乖”的学生,才方便统一管理,我们的教师,才有精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外国,一个班18—25人,老师就相对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管每个学生。
素质教育已实施好多年了,新课标也进行了较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却奇怪的发现,我们的教育非但没有培养出大批有竞争力的人才,反而在小学阶段,就培养了一批不爱学习,甚至分数很低的学生。这实在令人费解。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乖并不应该是我们要求学生的目标。我认为,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自主、自律、自强的学生,而不是很乖,对真理、对权威、对自己的固有思想都缺少质疑的学生。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下,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最终也将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