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善良、做人之根本(随笔)

01-22 作者:冬虫夏草

文/冬虫夏草

中国有句俗话叫:“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讲的是生而为人者,要求精进,立身处世之道,求有功于世,无愧于己。也就是说,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善良的品格,才是其做人的根本。

一、品德与才华

自古以来,所有正直和善良之士都将才和德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与人格魅力的天平,并且将“德才兼备作为获得真正合格优良人际”的标志。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才和德是人生之鹰赖以飞翔的一对翅膀”。可见德与才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和舍弃。

有才华者如果能加强对自身道德素质的积累与提高,时时保持灵魂的高尚与纯洁,则犹如在锦缎上镶上了金线,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光彩夺目。然而有些颇有才华者却陷入了“唯才华论”的误区,他们往往因为自己有了点才气而恃才自傲,目无法纪,甚至以才行恶,而将品德、修养抛弃在一边。这样不但会使自己的才华被肮脏的灵魂所污染、浸蚀直至腐臭,自己的人格与人生价值也会被正义的社会无情唾弃。其实,人生之舟要想不误入岔道而达成功的彼岸,不但要靠才华之浆,更离不开品德之舵。

中国古人关于德才的比喻很多,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二者的关系,很可借鉴。如“德帅才资”。宋代司马光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们做事,如无德“帅”,就像盲人瞎马,失去方向,胡碰乱撞,难以成事。没有才“资”,“帅”成光杆司令,也不能成事。古来智者都主张必须德才兼备。南怀瑾在《历史的经验》中喻才为刀,认为刀本身无所谓好坏,恶人用以行凶杀人,医生用以做手术救人。无德之才是危险之才,因为它会被用来作恶,助纣为虐。“德主才奴”。明代的洪应明说:“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魍猖狂”。德主财奴,奴听主使,主善则奴善,主恶则奴恶。经验证明,人生于世,如果有德有才,才由德御,就会充分为善,造福社会,成就事业。否则,有才无德,才无善主,就会迷失方向,步入歧途,身败名裂。(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假如说人生是一棵树,则品德是根,而才华是花,没有了根,再美丽的花也会凋谢。要想让才华之花常开不败,只有将品德之根深深扎进自尊、自爱、善良、正直的灵魂之壤。“人生无佳德,其才就如无木之本,没有根茎,难以丰茂”。正如“人生无根蒂,飘为陌上尘”,陶渊明说的也是才不可无德。当然根也离不开枝叶,德不能脱离才,必须德有才以辅之,才有德以主之,才能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文天祥和秦桧都是宋朝的文状元,但一个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一个则沦为陷害忠良的奸佞小人,盖因其德别而异。

二、道德之魂在于诚

从道德的宏观看,有道德的根本之点,就在于对祖国、对民族的炽热情怀,是忠诚。像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都充分说明爱国主义又是有道德的首要标志。这种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最深沉的感情。

从道德的微观看,就是要讲职业道德,要具备优良的品质。职业道德的情义,在于自己对所从事的事业,所做的工作的执著追求,是“精诚”。大凡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必须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不图虚名,不尚浮夸,不畏劳苦。像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像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陈景润,尽心尽力,如痴如迷。这种为事业而献身,虽九死而不悔的精神,展示了职业道德的崇高境界,其精诚之心,其精诚之力,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源泉”。

优良品德就是对自我、对个性的修养磨炼,其内核是坦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必然襟怀坦白,诚恳待人,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有一颗诚实之心。这才是宇宙间真正的人格。古人说:诚而无畏,诚而无邪,诚而不骄。它说明,勇敢、正直、友善、谦逊、勤俭等道德品质,都与坦诚密不可分。

忠诚、精诚、坦诚,较好地揭示了道德各个层次的内涵,其核心是诚。因为诚的精髓是全心全意,所以一个人如能全心全意地对待祖国、对待人民、对待工作、对待家庭、对待自己,那么他就是毛泽东称赞过的,是一个毫无自私自利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三、善良是做人的根本

善良,或曰心好,一向被人们视为美德。善善恶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民间流传的许多动人的故事,美丽的神话,不少都是以劝人向善为主题的。由此可以看出,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渴求是:人类需要善良。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国人向以“善良、仁爱”为美德。先哲也为后人留下了诸多与“善”字有关的古训和名言:“行善修道”、“行善积德”、“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人家庆有余,勤俭人家福禄多”等等,都是教诲人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人心要善,就是要讲礼仪,仁慈、博爱。古人曰“礼仪也者,人之大端也”。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古人的教诲,闪烁着“仁爱”的思想光芒。就是说,一个人首先要敬人,爱人,助人,才能被别人所敬、所爱、所助。这就是善良。善良是做人的本分,是处事的公德,是永恒的,万古不朽的。人要善良就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急他人所急,帮他人所需;人要善良,就要乐善好施,慈悲为怀,助人当乐,行善积德;人要善良,就要是非分明,抨击邪恶,弘扬正气。就是说,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用“善良”的尺度来衡量,看是否利人、利国,看是否符合社会公德。商战中的坑蒙拐骗(真正的赢家不是靠的坑蒙拐骗,一味靠坑蒙拐骗做生意在市场上站不住脚的),假冒伪劣;文化活动中的明星走穴,漫天要价,黄祸泛滥;人际交往中的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等等。这些都是与“善良”相对抗,毒害社会,损害他人,是社会公德所不容。

当今有人这样歌颂善良:善良涵盖人世苍宇,善良渗透一种远大的人情,人有善良,人性飞瀑流春;人存善良,生活蓬蓬勃勃。善良是仁义,是厚道,是心灵崇高的品格和目光中的温馨花香;善良是智性的深沉,是清贫的圣洁,是坚韧的朋友,有时也是也是寂寞的奉献。善良无言,言在情中,善良有意,意蕴心灵。“人心善良之时,就是社会进步之日”。时代呼唤善良,社会需要善良。

2018年1月20日星期六

共 4 条文章评论
  • 推荐阅读2018-01-22 13:24
  • 豫原:拜读佳作。学习了。点赞,推荐赏读。2018-01-23 06:35
  • 假如说人生是一棵树,则品德是根,而才华是花,没有了根,再美丽的花也会凋谢。要想让才华之花常开不败,只有将品德之根深深扎进自尊、自爱、善良、正直的灵魂之壤。赞!2018-01-26 11:17
  • 好文笔!!问好,2018-03-09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