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虽”与“但”间

02-07 作者:柏毓

思索“虽”与“但”间

文/柏毓

墨客喜黑白,黑白戏墨客。

“虽”字在句首,“但”词跟随尾。

—题记

1(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落笔与抬笔之间,思绪万千,变幻莫测,高起低落,往往写意一百八十度转弯,再旋转到原点等于画零,结果使人头晕目眩。 不得已,去“虽”与“但”间思索。 灯泡及吸笔的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 Accordingly, a 'genius' is often merely a talented person who has done all of his or her homework.翻译原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后面这半句大意是“因此,天才不过是一个经常能完成自己工作的聪明人而已”。

其中,并没提到灵感是天才,虽然爱迪生充分说明自己三番五次的做实验来强调汗水的重要性,但是人们为此就能不能否定百分之一的灵感,若没这个灵感能否发明灯泡?

其实,百分九十九与百分之一只是数据游戏而已,然而数据背面一叶遮目不见一片树林。可想而知,往往只有拥有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才得驱动,成为与众不同的天才。

细读《庄子•养生主》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释义: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有害的。 虽言知识的重要性但还说有害性,让人追求知识哪,还是放弃知识哪?使你在粗略中哭笑不得,至你头晕。 2

在古今中外,不管是发明家还是哲学家及文人墨客中都遗留着幻觉猫咪。

发明家虽然渴求事物的奇特性,但是在渴求的”虽”与“但”之间灵感替代汗水;甚至哲学家虽然诉求真理无暇,但是也在诉求的“虽”与“但”中强调把“如果”当“那么”。 宛如有些中医切脉,虽诊断病人那个虚,那个湿,那个火等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病根,但就没告诉病人到底是什么病,弄得病人摸不着头脑,一肚雾水。 用逻辑学思索“虽”于“但”间关系,涵味无穷,说法浓厚。 “虽”与“但”本身就是语句中的转折词语,不但丰富了语言,也给予遐想,然而发明家、哲学家,文人墨客都嚼好这语句。 “虽”与”但”的具有转折性、变换性、否定性,使得一些两面三刀的政客也频繁投机利用。“虽”当笑脸甜嘴,“但” 做黑心毒手,然而听见“虽”与“但”词语令人不寒而栗,心惊胆颤。“虽”虽然遮住和掩盖丑恶面目,“但”但是白天颠倒是非,结果事实司马之心路人皆知。

就像某些富人虽然炫耀自我,脖套大黄金项链,浑身珍珠玛瑙玉石装饰,但是当亲友经济遇难时仍装模作样,“虽”只讨同病相怜,“但”掩盖不住铁公鸡不拔毛的真相。

虽然笔墨者把模仿他人作品当自我原创,但是改变不了他人的原汁原味,表现不出自己的意图。就算写多少,抄多少,还是生存剽窃的嫌疑。 3

“虽”提出实际,“但”也符合实质,“虽”与“但”是相互连续的过程,没有单一的“虽”与“但”的逻辑关系。 如果,“虽”指马,那么“但”说驴,结果往往是指鹿为马。

理性地去理解“虽”与“但”的关系,莫徘徊,少忧郁,“虽”有先,“但”在后。先后一体,非分轻重,警示世人,叶公好龙,多余杞人忧天。

受人敬仰好,还是理解好?思索在”虽”与“但”间,不言而喻,做人的首选,一目了然。一、虽然受人敬仰,一时自我满足,但是膨胀的嫌疑;二、虽然受人理解有高低,但是找准低调,不失自我底线。这种“虽”与“但”间人生初始哲理,明明告诉哪个是得与失的遴选了。

所以,墨客提笔虽然嚼好“虽”与“但”格式,但落笔“但”必须像敲钟~钟有声,声响音,音含睿,睿得智,如此一环扣一环,清清楚楚,莫非模模糊糊。

虽然“虽”与“但”间变化无限,转折无轨,但是“虽”与“但”间总是一字相连,一词遵循:一就是一,一锤落地,一声叮当,一音响亮,有声有色,嚼味无穷~

注:我曾辑于思想政治研谈文。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