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环城河(外一首)

02-26 作者:仁者见仁

柳荫旧堤,草绿新岸,曲径绕碧花弄畔。几蓬欢鸭闲戏藻,何处新燕争农院。

细雨若纱,长河似练,小桥流水依依现。欲听河声凭栏久,纵无急涌也生涟。

----------题记

雨后的早晨,空气清新了许多,道路也洁净了许多。虽说还有些云雾没有散去,但并不不影响人们出行。

来到外西环路口,自此切入,开始了我绕环城河慢跑的里程。我可是多年没从这儿经过了,对环城河的印象我一向没有好感,要不是多位跑友的推荐,我何以有今天雅兴?

我起跑不远,脚步便在不知不觉中慢了下来。我惊奇地发现,先前杂陈残聚、满目疮痍的环城河,如今竟一副全新的面貌出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眼前的环城河,不仅比以前宽澈了许多,畅亮了许多,更是以前所不曾有的清俊钟秀。

河道两侧全是一块块青石浆砌而成,弯弯曲曲,从脚下一直向前延伸,看上去就像两条并驾齐驱的巨龙,盘蜒徐行。水泥浇注的河底不再藏污纳垢,而是接住了几日的小雨,形成了浅浅的水层,正溢着丝丝的涟漪,发着低婉的音韵缓缓地流动着。这让久违的人们,一个个欣喜若狂,激动不已,纷纷拿出手机拍个不停,很想把一渠的水色裁剪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群。

如果单是迷上这河中的逶迤那未免太单调了些,两岸绮丽的风光也足以让你唏嘘不已。

在河道的两翼各有一条小径,绕河而往,如影随形。小径是用柏油或水泥铺制的,即使雨天也不再泞人。小径两侧或是垂柳扶疏,或是青松婆娑,或是秀竹摇曳,绿意浓烈,清翠怡人。这还不算,堤里堤外又置了些冬青、地锦,杂花、细草,光鲜氤氲,锦彩渲溢。漫步其中,随时邂逅一份惊喜,安享一簇美艳。

这边走来是一大溜爱招展的月季花,或浓妆艳抹,或玉面素容,像一堆爱妩媚的美人,贴着脸儿向过往的路人们含目传情;那边走去,是一片处在盛旺期的萱草,花朵澄澄的黄,花型像对天吹奏的小喇叭,“吹”得那么舒心,那么自然。远看,又像是散落在河边上的星星,金灿灿的。临水处是一些时聚时散的千屈菜,整棵有无数个枝杈,每个枝杈各自开着一串紫色的花,看上去就跟圣堂里燃起的蓬蓬蜡烛。不过最有情趣的当数那些小不点的石竹花,有杏花大小,被细细的草茎撑起,花瓣的边沿毛茸茸的,有红的、粉的、白的、蓝的,一堆儿、一摊儿,仿佛一群玩累了的彩蝶在草丛上,枝头上小憩、静歇。

漫步前行中,半弯处一座呈多个“N”型连接的栈道,近岸而立,入水而收,木桩与麻缆穿织的护栏,既简约又闲情。踏上栈道,悬空的木板噔噔作响,让你有一种风度翩翩的神士之感。站在这儿,轻扶护栏,目眺高处的白杨,低处的绿萝,文静的紫荆,张扬的迎春,与这芳草长堤,河光云影交相晖映,实在让人流连忘返。

不想一阵细雨突然从天空飘飘洒洒落了下来,眼前的一切尽被收进了淡淡的纱幔里。

我没带雨具,也不想避开它--烟雨中的景色更是幽约婉美,风情万种!倒是几位游去的女子,早已撑开或白、或粉的雨伞,一只纤纤素手擎上,加上她那嫚妙风柳的身姿和一身飘柔滑软的丝裙,让你弄不清这是身处环城河之边,还是临及江南枫桥之上,若是静下来却是一幅极具雅赏的倩女出苑图。

走走停停,不觉到了南环路处,桥头两厢,大理石围掩的花坛,内外满是搭配相当的月季花、玫瑰花和一些不知名字的花草,整眼望去,绿中拥红,红中泛紫,紫中凝黄,色彩绚丽,热烈奔放。恰有两三株绿松点缀左右,斜姿杨枝,和形悦态,像是向行人招手致意,又与桥栏上装点的中华结相承一体,给人一种温馨、亲切之感。

走过桥头,再现环城河,则更宽、更敞亮了。站在绿色葱笼的西岸,向东岸望去,最高处的河坡大约有几十米,分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是石堰围拦,里面植满树木花草,取次而上,耸翠叠绿,吐艳纳芳,蔚为壮观。又有这河水相映,细雨相施,一幅空濛迷离的山水画浑然天成。

细雨把行人嬉弄一番后,托着长长的轻纱离去了。太阳开始从云缝里撤下了些光辉,树上、草上、花上,登时挂满了银珠玉坠,光耀夺目。如果谁人不小心触动了它,便是大珠小珠落了下来,触在脸上,有丝丝的凉意,淡淡的清香。

前行离市中心越来越近了,行人自然多了起来,南来的北往的,或跑或行,穿梭于绿荫晨曦之间,内心自有一种快意。

几只小鸟欢快地叫声吸引了我。大概是因为这儿的树木稠了,花草多了也被迷了过来,一只只站在相距不远的枝头上,一边梳理着自己一身的华丽,一边争相亮着歌喉。我拿出手机,想趁此给它们留个影。不知是因为怕羞,还是不愿意卖弄自己,我刚起手,咔嚓声还没落,“扑弄弄”一只只全飞走了,我便有些憾意。

好在不远处又传来更密稠的鸟声,这次我可不敢再轻易惊动它们,小心着步子向前走去。近了却是一群长者在那儿遛鸟,声音是从鸟笼里传出来的。这些长者,倒也玩得清闲,鸟笼在树枝上随便一挂,竞自伸臂弹腰,闲啦杂谈起来,尽由小鸟们自己在里面跳来蹦去,引吭高歌。这些圈鸟,原本没见过这样大片大片的绿色,仿佛一下子回归了大自然,尽情地舞着、唱着,为城市的早晨奏响了一曲又一曲美妙动听的音籁。那些长者们不知是因为他们鸟儿的叫声特别出色、特别诱人感到自豪,还是因为这儿的环境美了,也像鸟儿一样的欢心畅意,脸上俱是甜甜的光。

继续前行不远是一座拦水桥,连接东西两岸。此桥本是一座小型水站,看来原打算拦水发电之用,却因这些年雨水少,成了空中楼阁。桥体外形仿若长城,显得厚重而古朴,自然又怡情。站在上面往下观望,河底离桥面足有二十多米深,虽然几份目眩,却也给人一种通透旷达的感觉。小雨过后,河中的积水衍生出一层绿藻,与两岸葱郁的草木浑然一体,仿佛一大块绿毯覆盖在上面,甚是养眼。

在拦水桥的近处,用石板铺就了一个不大的广场,七八位舞者,身穿一色的绸装,手持长剑,随着柔缓的音乐翩翩起舞。娴熟的舞姿,一招一式轻松如云,灵巧似燕,与随风荡扬的柳丝相应成趣,共同舞颂着当代的歌平盛世。

再往前行,便快到市中心了。人常道,临水的地方,便是有灵气的地方,所以幢幢高楼沿河两岸拔地而起。有的已封顶,有的刚起层,有的已有人家入住。试想站在这高高的楼台上,凭栏俯瞰,环河两岸,通体绿色,城域上下,遍处浓艳,十里长河,碧水如练。若到晚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满目璀璨,何似人间?天间?

继续前往,又需跨过路桥。我不知到环城河有多少座桥,但每一座桥都有它独特的设计,独有的风格,无一重复,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桥头两侧,少不得有平展的小广场,少不得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那儿载歌载舞。

这段的河边多植了些果木之类的树种,有桃树、海棠、李子等等。这时的桃花早已落了,毛茸茸的青桃挂满了枝头,在半掩半开的叶子中自在地享受着夏风的揺曳。海棠果已有蚕豆般大了,通体青涩,像一颗颗袖珍的苹果。听绿化员说,再过些日子还会由青变黄,由黄变红,最后还能变成紫色的,实在太神奇了。虽是生长在路边,一路走来并没有发现有人随意采摘它。随着环城河的改变,人们在心里也扎起了文明的篱笆。

下行是一段倒“S”型河道,河岸从两边农家院前穿过。连接两岸一座拱桥,雕栏玉砌,儒拙典雅,透着古朴的美。河中的水虽然到这儿几乎变成一泓静水了,而且没有多深,但那些三三两两的鸭子们倒也满足,在里面潜下钻上,戏泥弄藻,不时张起一双翅膀,在水面上扑打着飞来跑去,发着“呱呱”地欢叫声,显得十分惬意;几对飞燕在这些农家院前绕来旋去,啾啾个不止;几位老者,一把“交叉”,一支烟袋,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幸自望着眼前的一切,笑意挂在满是皱纹的脸上。

是啊,他们那里会想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儿多少年,入夏蚊蝇四孽,过秋满目萧疏,出行绕来转去,而今居然也成了秦淮两岸、小桥流水人家,成了风景之地,心里能不是一种满足,能不溢着幸福的涟漪吗?

过了几个弯道,再过路桥,原本比较寂静的河岸顿时热闹了起来,人们熙来攘去,叫卖声不绝于耳。原来此地一处早市,跨桥而设,依河而立。不过我记忆中的这儿先前可不是这个样子,而是杂污沉积,恶气浊天,路过这儿,几天的翻肠倒胃。如今两岸用石块和水泥代替了原有的土堤,两畔都植了些观赏性的花草树木,有谁还忍心再玷污它?倒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人、市民前来销货购物,气氛喧哗,热闹非凡,演绎了一幕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只可惜,走到这儿我只能到此为止,接下来的一段,那些年因为障眼早已封闭起来作为马路通行,要是现在尚未封闭,改造成上游的样子,那岂不是市中心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这样感叹着,有人听我这番自言自语,却主动上来搭话。告诉我说,过去这儿,下游的河景同样很美,你不妨去看看吧。我猜一定是在下游居住的人家,便动了心,打算有时间一定去那儿徜徉一番。

登 摘 月 山

摘月山,又名摘药山,位于沂蒙山东首,

势俊峰秀。一日,云雾中登罢,犹兴而作

任由峰姿牵神怡,

追胜不觉云外时。

沾衣不湿流星雨,

碰月方知与天齐。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