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横峰:用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全面引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江西横峰:用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全面引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理念,近年来,江西横峰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切实扛起“脱贫攻坚、富民强县”的历史责任,以“建秀美乡村、赢脱贫之战,树文明新风”作为“三农”工作的突破口,坚持规划引领,牢固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工作理念,自2016年以来,该县传承红色基因,率江西省、上饶市之先,持续深入开展“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并认真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之路,从而有效实现横峰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好愿景,为建设“三优”幸福新横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规划引领建新村,因地制宜创新业,办好节庆活动
众所周知,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法和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的一个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因此,应对其发展愿景有一个先行的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建新村。江西横峰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总面积65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街道、场、办事入),6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22万,其中农业人口17.8万。自2016年以来,江西横峰县委书记饶清华、县长潘琍团结带领县四套班子领导干部以及22万横峰人民,传承红色基因,率江西省、上饶市之先,持续深入开展“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围绕打造“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幸福新村的目标,坚持规划先行建新村。该县按照“全域规划、城乡一体”理念,聘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业团队,精细编制了《秀美乡村全域规划》,将村庄、产业、土地、旅游、环境、公共设施配套“六规合一”,全域规划打造“秀美生态县、休闲后花园”的品牌。在新村建设规划设计时,尊重村庄原有风貌和自然肌理,注重生态与乡村的融合,不推山、不削坡、不砍树,不搞大拆大建,就地取材、就势造景。同时挖掘乡土文化,保存好乡村传统文化的载体与符号,在秀美乡村建设中注入文化因子,将建筑的发展和文化定位有机融合,精心打造了诸如“好客王家、耕读传家苏家塘、亭子上·慢时光、高山梯田崇山头、下密坑红色记忆、皇家后裔·重石李家”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最美新村。
因地制宜创新业。建设秀美乡村,村庄更美是基础,产业富民是目标。江西横峰县在“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中,根据各地各村不同的地形地貌,生产、生活、生态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区位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推进产村融合,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思路,以药植园为核心,大力发展中药种植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园、荷博园、葛博馆建设,推进葛根、高产油茶、水稻育种、葡萄、蔬菜、茶叶、白莲、甘蔗、猕猴桃等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一片花草药、一片竹果林”建设,2017年,该县各地新增新种植毛竹近2000亩,马家柚3700亩,黄菊1350亩,茶叶2100亩,桃树、梨树等果树3300亩,让6000贫困人口受益。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规划庭院栽种果树19.5万株,新种植毛竹154亩、毛竹低改2504亩,做到四季有花、有果、有收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发展乡村旅游,办好节庆活动。该县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乡村,以秀美乡村为平台,借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把村庄当景点来经营,推行土地流转,吸收村民入股,村民变股民,村民在公司从事各项工作,既盘活了耕地,又吸纳了富余的劳动力。
并积极承办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中华莲花棋赛、五国“拳王争霸”等赛事,举办“梯田油菜花节、荷花节、甘蔗节、葡萄节、割蜜节、美食节”等活动,打造具有横峰地方特色的赛事文化和节庆经济,通过节庆活动开展,带动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促进农副产品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转变。2017年横峰新增7个全省3A级乡村旅游点,占全市的1/3。今年1--3月份,实现旅游人次710.7万,增长35.6%;实现旅游收入659447.5万,增长37.5%,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破除陋习树文明新风,赢脱贫攻坚之战,做到富民强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起科学合理、高效便民的服务体系,让农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也是至关重要。该县着力转变乡风民风,努力书写“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等三篇文章,结合农民的需求,整合乡、村两级的行政资源,深化“一站三制”服务模式(便民服务站,民事代办制、志愿服务制、结对联系制),探索建立流动办事窗口机制,创设“党员服务日”、干部代办制等形式,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增强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识”,依托在脱贫攻坚中所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通过让贫困户出任村广播员、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村卫生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有序引导农民投身乡村治理,充分发挥村级理事会的作用,鼓励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模范在村级自治、法治与德治等工作中贡献余热。
破除陋习树新风。江西横峰大力实施移风易俗、绿色殡葬、拆除“隔心墙”等“三大行动”,推进“农村宅改”,倡树乡村文明新风尚,该县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带头参加“打击非法婚姻、杜绝天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树立文明乡风”签名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不参加收受高额彩礼的婚宴,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让乡风更文明;推进绿色殡葬,将村内坟墓迁移至农村公益性公墓地,村边坟墓以“平坟栽树”的形式美化处理坟墓让村庄更阳光;拆除乡村破房旧房、残垣断壁、各家围墙拆出,让村庄更通透,让邻里更和睦。以文化引领文明新风。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文化工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最美保洁员等新人新风评选活动,宣传优良家风,弘扬乡贤文化,让农民在参与中受教育、提素质、树新风,催生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治理有新招。江西横峰县积极鼓励和引导村民自治,推进乡村治理。诸如:姚家乡好客王家多年来非常重视自治管理,1995年便制订了第一部治村公约,2017年,该村开展秀美乡村建设,针对新时代新农村的新要求,又重新修订了《治村规约》,其内容丰富,涵盖了农民建房、小组干部(理事会)评议选举、财务管理、山田管理、文化教育等内容,并制定了“八要八不要”的《村民准则》,作为全体村民的行为规范,做到了村务管理有据可依,人人平等,持之以恒。在秀美乡村建设推进中,该县大力宣传推广好客王家村庄自治模式,引导各地各村因村定策,一村一规,修订完善涵盖有思想道德建设、理事会评议选举、财务管理、山田管理、土地利用、卫生保洁等内容的村规民约,明确奖惩办法,约束、规范和引导着村民行为。从乡村文明制度入手,宣传推出乡村先进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典型和身边事迹,让更多人学有标杆、行有示范、赶有目标 ,变“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推进,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并以村规民约的观念引导和行为约束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户”等文明创建与评议活动,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激发农村传统文化活力,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使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舆论导向推动自我教化,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
幸福家园展新貌。近年来,江西横峰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生态秀美乡村”的号召,把“城”和“乡”有机的捆在了一起,逐步缩短城乡差距,该县目前已打造了320国道、205省道、红色岁月、原乡记忆、忆江南、环岑山等六条风景线,随着全县所有村点的建设工作全面完成,江西横峰将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第一个秀美乡村建设全覆盖的县。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横峰县一幅幅风景优美、乡风淳朴、和谐发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开来。该县的秀美乡村建设真正将广大乡村打造成为“生态更美、村容更美、庭院更美、生活更美、乡风更美”的幸福家园,也有力推动了“五个美”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7年,横峰县创建了国家4A级乡村旅游点1个,3A级乡村旅游点10余个,生态游、乡村游等旅游新业态在横峰快速形成。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在出发。如今的横峰,到处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就连农产品也变成了礼品,增加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民房也变成了客房,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农区又变成了景区,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老乡还变成了老板,增加了农民的资本性收入,江西横峰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的目标阔步迈进,我们坚信:“三优”幸福新横峰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