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诗?这100个典故必不可少(作者风雨潇潇)

08-14 作者:紫色的云

想写诗?这100个典故必不可少!(下) (2017-09-30 15:36:45)转载▼

51、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52、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53、逐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54、击楫

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55、娥眉(蛾眉)

美女、高尚的德行。

5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5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58、青青子矜

有才能的人。

59、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 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宋玉《对楚王问》

60、碧血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61、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62、怀桔

指孝顺双亲。

63、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64、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65、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66、南冠

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67、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68、彭祖

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69、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70、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71、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72、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73、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74、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75、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76、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77、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78、精卫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79、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80、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81、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82、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83、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84、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85、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86、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87、玉成

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88、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89、璧还

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90、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91、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92、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93、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94、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褒义)

95、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96、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曾经有人说过写诗不是一件浪漫的事,如果说写诗不易,那么为人写诗评更是件不易的难事,需要读者认真研究体会,还需要具备超俗的慧眼,与博学多才,写诗评就是再解析一颗诗心。

能品评入诗作者内心的,除自身学养深厚外,还要世事洞悉,人情达练,精准词汇把握,才能写好诗评,看了剑雨老师为我写的诗评,不仅让我心潮激荡,感动万分,诗评如花,沁人心脾,文字灿烂,赏心悦目。老师高雅精湛的诗评,彰显深厚的文学底蕴,这么用心认真对待朋友拙作,让其蓬荜生辉,是对我文学路上一种鼓励与支持!敬佩老师博学多才,敬佩老师待人真诚严谨的品格。能得到您的诗评,得到你的关注,是我的幸运!

诗歌属于精神范畴。在当今物质至上的社会里,或可谓一钱不值,然而它却是心之声,是自由释放自己的另一种形式令一些追求精神美的人们欲罢不能,大凡写诗歌的人,通过不断地写,不断地读,不断地思,都在寻觅一个悟字,悟性高低,决定诗歌质量,诗评也是如此。

诗歌是唯美的艺术,也是潜心苦吟的孤独之旅,痴迷爱恋,让我心无旁骛地选择了诗歌,在寻找发现讴歌美中,命定地选择了清贫和寂寞,将灵魂投入其中

97、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98、射影

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99、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100、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共 6 条文章评论
  • 欣赏佳作,推荐,问好老师!2018-08-18 17:32
  • 豫原:拜读欣赞。100个典故好!学习了。推荐共赏。豫原问好。2018-08-21 14:50
  • 推荐阅读,执手问好。2018-08-25 11:01
  • 好好用用。2018-08-27 07:12
  • 学习了2018-08-29 15:49
  • 问候老师2018-08-30 11:27